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学术集林》刊布缘起

藏书报·文津典藏

展示当代典藏图书


《易》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夫易立三才六爻,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人文自然化育诸学科寓焉;三才各一太极,每才二爻,以示各局部有相反相待之合力作用焉;恒动变化,万物之象皆有阴阳去返,无时或息,抑从前而上进,抑居末而倒退,以其往复相推而迭进退焉。由是观之,学术之演变,殆非进化论得以全权统摄欤!

有清末造,列强交逼,国脉衰微,非译介西学,实不足以图存。身处坚船利炮西力东侵的外部环境,中国知识精英阶层意识到西方列强强大武力背后犹有系统学术为其支撑。维新先驱谭嗣同就尝指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至,按之《周礼》,往往而合,盖不徒工艺一端足补《考工》而已。”吾土现代进化学说之兴起乃昉自严译《天演论》。严复译序援引司马迁言“《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谓“本隐之显”为逻辑之归纳法,“推见至隐”为逻辑之演绎法。按严氏之意,辄西哲之逻辑方法有助于我国既有学术之调整,亦不出旧传经典之畛域;且特为指出,赫胥黎著《天演论》之旨,本所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有其重申自强保种的一面。孰料自是厥后,西风寖炽,线性进化的论调甚嚣尘上。原先是为了改革现有的传统,以强化民族文化之生命,才去吸收西学;最后却异化为吸收西学而逐渐放弃民族文化,乃至颇不乏人以西方代表先进,以传统为落后,提出要全盘西化的主张。职是之故,国学大师章太炎、熊十力等纷纷继起著文以匡时弊。章太炎沿波讨源,揭橥进化论的哲学源头在黑格尔氏,进化学说孽芽于世界发展即理性发展之观点。达尔文、斯宾塞应用其说,分别举生物现象与社会现象例证,以尽美醇善之区为进化之最终目的。然人类历史乃至一切有情众生是否有此终局,现实未易定论。赫胥黎持论纠其偏,以世运日进,生齿日繁,而给其欲求之资源卒有限度,则相争相杀,终不可已;优胜劣汰,是有强国保种之必须。在此基础上,章氏借鉴佛学和叔本华哲学,进一步提出“俱分进化”,认为:“进化之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影……智识愈高,虽欲举一废一而不可得。”熊十力则认为循环与进化,交参互涵而行;以生源动力创造不息明进化,与易学旨趣若合符节。

又,吾华对“西学”之引入,有所谓泰西(欧洲)之学,亦有所谓近西(印度)之学;晚清佛学,特别是唯识学之复兴亦堪注意者。从杨文会开始,中国近代学人推扬大乘佛学,是为了救治禅宗“纵横排荡,莫可捉摸”之病,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给如何消解内化泰西之学的冲击提供范式。彼时将西方科学、哲学视作新学,而传入中国逾越千年的印度佛学早已纳入中国旧有的学术版图。中国旧有学术中,以佛教法相宗著作本涵盖唯识与因明(印度古代逻辑学),加之名相众多,概念明确,论理至为精细,似可担当与西方现代学术交流的重任。一些学人甚至对法相唯识学与现代科学的会通也抱有极大的希望。法相宗又称作“有宗”,唯识学立论的特点在于不以真谛废俗谛,对世俗现象并不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这一特点使唯识学既能保持大乘纯粹唯心佛学对物质现象的超越性,又能使其在解释物质现象时保持某种程度上与人们世俗经验的契合性。对于本体,法相唯识宗认为真如有体无用。以为敷衍,辄不必强求体用之统一,然则俗谛之现象界与真谛之本体界同样真实,分则两行,合则两伤。此“两行”之范式有益于解构近代以来“中西体用”之纠葛,这大概是晚近学界唯识复兴最深层的原因。

持平之说,中国历代学术之演变,向有复古以求新之传统,学派思潮之间亦有其内在轮替之理路,晚近学林多元纷呈,非独外力使然。正如有论者指出,整个晚清,久成绝学的今文经学,久遭淡忘的先秦诸子学,久已沉寂的佛学,久遭排抑的陆王心学,久受贬斥的四六骈文,久束高阁的宋诗,诸如此类,都有重兴的迹象。以文学为例,不独清代,唐宋元明各朝,在并无重大外力倾轧的情况下,亦自然产生其改革时代文风之需求,且往往都会从之前世代中汲取资源,以与当下或上一世代之流行文风相颉颃。又如子学,在乾嘉时期已开始重新受到重视,汪中、凌廷堪之论荀,汪中之治墨,皆与西学之刺激无甚关联。经学上常州派抨击乾嘉,究竟是学术的理由,还是现实的刺激,亦殊难论断。复古以求新,汲引往昔之传统以激活当下之传统,固仁人志士及传统文化生生不息、活力旺盛之原因所在也。

现代性之症结在于笃信进化,而事实上,世态万象毕现,局部细节各有进退,然科技领域之发展、信息之联网、扫描印刷术之今胜于昔则毋庸置疑。古籍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董理古籍,分为影印和整理两途。民国多影印,解放后以整理排印为祈向。但整理即佳,却难免遗失原版信息,故影印犹不可废。曩者物力艰难,将古籍四页缩印为一页,密行小字,细若蚊足,编辑虽善而仅可备用查考,日常阅读极伤目力。利用现代先进信息科技,搜集、扫描学殖深厚、学术价值深远之近世学人著作,保持底本原貌,单页影印,首重未刊之稿抄本、批校本,次择校勘精良之木刻本,兼及稀见之石印本或铅印本,清晰呈现晚近学术多元成果,纳入当下文化语境重新审视,发煌旧学,激荡新知,是编纂《近代学术集林》丛书之初衷所在。第一辑已问世,凡二种:《张尔田著作集》《孙德谦著作集》。第二辑即将推出的有曹元忠、卢弼、沈曾植、吴士鉴、夏敬观、熊十力、徐昂、姚华、章钰、朱启钤等十家著作集。倘学界和市场反响良好,得多方助力,精善的著作底本资源又不匮乏,本丛书系列之总数或达百家之选。

周易终始,竟以未济。夫未济者,既济之始也;既济者,未济之兆也。诚如熊子所言,万化之情虽有循环,然后之往复,较前期不必质量相等。进化之中有循环,故现象虽瞬息顿变,而非无常轨可寻;循环之中有进化,故现象虽有去来往返,而仍自不守固垒。沉潜往复,以资来者,斯刊布之缘起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3绪论
论语详解一(缠版)
从中国文化看因明学的兴衰
贾旭东:“国学”与“西学”的根本差异是什么?(下)(原创)
張文江老師在“古典西學在中國”論壇上的點評
九年国学共学 | 为孩子的古典生命学问奠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