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要搬家了,“占人巢”的藏书该怎么办……

每次搬家,最纠结的就是处理藏书。称其为藏书,有些夸大其词。家里的书都是多年前淘来的,也有文友或相关单位馈赠的,不成系统,更无收藏方向,但日积月累,竟也逐渐“书占人巢”了。于是,屡屡下决心,该清理一下了,该“断舍离”了。可是每次打开书柜翻检,却常常被随意抽出的那一本绊住,只要翻开,就止不住一页一页翻下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打开书柜的初衷。这种低效率“清理”重复多次后,便彻底断了“断舍离”的念头。还是先放着吧,搬家时再说。
人生是分阶段的,转折处总要伴随搬家。当搬家真的来临时,便不得不对那些一次次侥幸存留下来的藏书动真格的了。眼下,我又一次陷入这种纠结。
我与藏书的“不舍难离”
文 | 刘守华

想一想,这一生不知与多少本心爱的书有过“不舍难离”的情分。童年时积攒的小人书,少年时爱不释手的儿童文学作品,青年时读过的经典名著和附庸风雅的西方哲学书,都纷纷离我而去,虽然不舍,却也无奈,谁让它们日渐膨胀与主人争地盘呢。它们就像旅伴一样,伴随我走过一段又一段人生旅程,完成使命之后,便人各天涯,消失得无影无踪

连环画《小梅追猪》,是我童年的最爱。上小学二年级那年,我患急性肝炎住院,妈妈安排好了一切,特意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小梅追猪》,是当时很少见到的彩色连环画,脚本文字还注着拼音。我那时认字不多,但有了拼音,阅读便无障碍。这本书伴随我度过了一个月住院隔离的寂寞时光,出院时,我竟然能背下整本书。
后来识字多了,便开始很得意地转战“字书”,不过少年时,也只有《战地红缨》《新来的小石柱》《高玉宝》《壁垒森严》等有限的读物。印象最深的是家里书架上那本残破不堪的旧书,页角都是卷曲的,牛皮纸书皮上用毛笔写着“播火记”三个字。看书的外观,就像是“毒草”,可家人谁也说不清这本书是从哪里来的。对我们孩子而言,这可是很神秘的“大人书”,虽然书里写的农村故事我们既不感兴趣也不太懂,不过翻看起来却有一种越界偷窥的快感。后来才知道,《播火记》是作家梁斌创作的小说《红旗谱》的第二部,哪里是什么禁书。

文化荒漠的十年过去之后,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看各种小说了。那时,我们这帮半大孩子并不知道如何筛选读物,都是借父母或哥姐们的光,他们找来什么书,我们就囫囵吞枣地读什么书。其实,《基督山伯爵》《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朵夫》这些大部头我们根本看不懂,但只要书过过手,就可以到学校向同学炫耀,好像自己也由此变得很“高级”一样。唯一能引起共鸣的就是《简·爱》,似乎简·爱的境遇与我们少年时莫名的忧伤情绪很是搭调。所幸,当年购买的这本书,历经数次“清理”都没有被舍弃,我已许愿,要与它相伴终生,哪怕将来去敬老院只带一本书,也非它莫属。

真正爱上并能够深入阅读小说,是在上高中后。但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高考形势,哪位家长会允许自家孩子用宝贵的备考时间读这些闲书?于是读小说又转入“地下”。宁肯走两站地也要省下零花钱偷偷地买书,上课时用课本遮挡着看,躺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车上看,如厕看,这些“伎俩”我们都用过。有一次我在数学课上偷偷看《青春之歌》,完全沉浸在林道静和卢嘉川朦胧的感情关系里。老师提醒注意听讲,教鞭一敲讲台,吓了我一跳。我抬起头,茫茫然看着黑板,恍恍惚惚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只可惜,当年与我共同担惊受怕的那本《青春之歌》,如今早已不知其芳踪。
读书真正进入自由王国,是在上大学之后。那时,吃穿还是由父母承包,但家长给的零花钱也多了一些,我几乎全部都贡献给了书店,而集中采购是每年秋天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书市。上世纪80年代,真是尊重知识、崇尚文化的年代,全社会的读书热情高涨,书市总是人山人海。那时还没有盗版书,各出版社一般会在书市上打折出售库存书,文学书、美学书、各种思潮的哲学书都很热门,需要排队购买。只可惜当年成包成捆拎回家的宝贝,被岁月蹉跎得如今只剩下一本了,就是在1986年书市上花0.24元排队买来的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那时杨绛在社会上的名气远没有今天这么大,我对她也并不了解。也许是刚参加工作有许多困惑不得其解,其时读了那本薄薄的小册子,“仿佛暑天长途旅行后,饮了一大杯西湖龙井,顿觉周身清凉爽快,原来竟还有这份处世,这样的人生”。我感佩杨绛先生“身居尘世,却能独守一份清凉”,“看似平淡,却奇崛丰富”,于是写了一篇《清纯人生》的读后感,在报刊上发表。
时光如梭,许多往事都淡忘了,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开始“撕心裂肺”地想念起那些“曾经的拥有”。都说“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书岂不是同样呢?如今,那些浸染过我的温度和气息的书都在哪里?是不是早已化作了纸浆?或许侥幸被哪位慧眼回收者收留?会不会早已在某家旧书店登堂入室?或者辗转多次,又立在了某位爱书者的书架上?冥思遐想,假设某一天,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一书,翻开扉页,惊讶地看到了熟悉字体标注的购书地点和日期,并有一枚颜色已经黯淡却很眼熟的藏书章。久别重逢,那该是怎样的激动人心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籍伴我七十年—藏书篇
[黄石文坛]王雷的随笔《婚姻与“围城” 》
明清以来书肆之变迁概述
“消失”两百年民间藏书珍品现身书市
精彩纷呈!2023河北惠民书市来了
“为什么要有我这个人呢?”| 与杨绛有关的25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