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德强 | 《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

《近代报刊诗话研究(1870-1919)》

李德强 著

页数:320页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2月


内容提要

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人心,中国传统的诗学批评也发生相应转变。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报刊诗话得以产生与传播。报刊诗话以近代报刊为载体,以清末民初诗人群为主要批评对象,兼及古今中外,它既具古代诗话的诗学思路,又有近代的通变眼光。故而,它是近代文学复古与革新相碰撞,中国文化与异域文明相融合的产物,并在近代传媒刺激下繁盛一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态,报刊诗话呈现出明显的“喜新恋旧”时代烙印;同时,报刊诗话涉及的内容,也几乎涵盖了近代文学所必须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复古与革新的消长,文学内部的整合与裂变,新体诗与旧体诗的论争等,颇具近代诗学批评的新质。该书在掌握原始文献资料基础上,对1870年至1919年间的近代报刊诗话第一次作了全面的整理与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节近代报刊诗话研究概况

第二节本文的选题意义、思路及创新点

第一章近代报刊诗话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报刊诗话的产生

第二节报刊诗话对传统诗话的继承与嬗变

第三节报刊诗话的总体特点

第二章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阶段

第一节报刊诗话的产生期

第二节报刊诗话的发展期

第三节报刊诗话的转折期

第三章近代报刊特色诗话研究

第一节报刊革命诗话和域外诗话的创作

第二节报刊香奁诗话和滑稽诗话的创作

第三节报刊闺秀诗话的创作

第四章近代报刊诗话中的唐宋诗之争

第一节近代宋诗运动和宗唐诗派

第二节报刊诗话中的唐宋诗论争

结语 

近代报刊诗话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近代报刊诗话名目(18701919)

后记




黄 霖

2008年9月,德强弟来到复旦,从我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我正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即想把近代至民国时期发表于报刊上的诗话、词话、小说话、剧话、文话等话体批评陆续作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所以在他入学之前,我就通过邮件,希望他能够多读些相关书籍,为即将开始的博士论文选题作准备。入学后,他就选择了近代报刊诗话作为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相关研究。2011年7月,他到上海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直到留校任教,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内摸索前行。

这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首先需要搜罗较为完备的资料,而近代报刊浩如烟海,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和科研机构,其中也不乏在港澳台及海外的图书馆中。尽管有部分的报刊已经影印,或可上网搜索,但这仅是极少一部分。大部分需要到图书馆查找卡片,然后一页一页的翻阅,甚至几天之内,毫无所获。若不勤加搜辑,恐难见其庐山全貌。值得欣慰的是,德强对这些原始文献资料的搜辑,可谓不遗余力。近十年来,他坚持来往于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数十家馆藏地,奋力搜求。当一批又一批的原始资料呈现于眼前时,才深深地体会到坐“冷板凳”的不易。当然,这份辛苦是值得的。

近代社会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多元发展、急剧转型的时代,各种报章杂志,乘势而起,至民元前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随着近代媒介的蓬勃兴起,各类报纸副刊如雨后春笋,著名的如《申报》“自由谈”、《时报》“余兴”、《民国日报》“艺文屑”等,就有登载了近百种报刊诗话,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到诗学领域。但限于多方面的因素,这批文献资料长期未能得到相应的重视,也未做过全面的研究。德强弟的这部著作,第一次对近代报刊诗话作了系统的研究,又经过了多次的修订,还是有他自己独到的看法的。

在这部著作中,他关注了近代与民国诗话的“转型”问题。当时,西方的学术体系、表达方式、理论思维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华文明中,在古今通变、中西合融的历史潮流中,即便旧派文人也在传统诗话创作中流露出新的诗学观点,所谓新派学者也在新式的诗学批评中传播着传统的气息,他们不但在观点上,而且在形式上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甚至还利用话体这种“旧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新思想,评论当时的“新”作品。作为重要的话体批评形式之一,近代报刊诗话就这样呈现出一种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过渡”、“转型”的特色。不论新旧,多数作者都是具有该书所提及的一种喜新恋旧的文化情结。因此可以说,近代的“本位性”或“主体性”,就在于它在中与西、古与今的激烈冲突与迅速整合中的“变革”,在于“过渡”,在于“转型”。当然,古代与现代也是不断地处在“变”的状态之中,然而,就综合考量其所变的性质之新、力度之大、内容之广,显然这时的变与古代和现代中的一些变化是很不相同的。

在考察近代与民国诗话转型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比如(一)如何摆脱新旧对立的偏颇立场,以包容的态度,从历史事实出发,对近代与民国时期新、旧体诗学的多元发展,给予客观中正的认识。(二)如何在近现代社会文化转型的环境里阐释和评论近代诗学,充分地认识到它是传统诗学发展的新阶段,考察其如何继承固有的血脉而新变,从而作出理论建设和话语调整。(三)如何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的大格局中认识近代报刊诗话的特殊性,诸如它的大众化、娱乐化等问题。德强弟在爬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了回应。我想,这些问题也是研究整个近代与民国时期的文论与文学都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思考。

近代与民国报刊诗话的整理与研究还刚刚起步,德强弟前期的工作做得很扎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显示了他的创新能力,我希望他在这条路上能继续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再从上世纪20年代,走向30年代、40年代……,使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到传统的“诗话”,如何在新思潮的冲击下,“涓涓源水”,未被雝住,不曾塞断,而是继续不断地流淌在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于此,使我们不能不想起曾子说过的一段的话:“……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大息。”(《荀子·法行》)一百多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受了风雨的洗礼,毕竟还没有頹败到彻底“破碎”而令人“重太息”的地步,但假如能吸取以往的教训,在接受与消化外来的新思想、新知识的同时,不走“内疏外亲”乃至自毁传统的“反”路,保证传统文化的“涓涓源水,不雝不塞”,恐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著者近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就《清诗话考》回应吴宏一教授
词话研究的新创获——中国文学网
蒋寅|《清代文学论稿》自序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历史学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网站介绍
探析晚清报刊诗词研究的路径与价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