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帆说纸 | 访云南鹤庆白族手工纸技艺传习所

鹤庆:绵纸何故望如雪

文 | 汪小帆(浙江图书馆)

云南省内有多个造纸点,却相隔甚远。从行程方面考虑,我将此行的最后一个访纸点定在鹤庆。2013年,我曾从鹤庆的尹旺松师傅处采购过两种纸样,这次去他那里,在心中倒是多出几分走亲戚的亲切之感,想着以鹤庆结束探亲访友的行程,也是颇具意义了。

尹师傅的小院门前竖了一块黑板,上面写着“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尹旺松白族手工纸技艺传习所”。他从2014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带了几个徒弟。他在小院里造纸,平时也接待一些亲子活动。“小朋友们来参观参观,吃个饭,30块钱,我再教他们做个花草纸,走的时候把自己做的纸带上,也就40块钱。他们了解了手工纸,我们也多了收入,这样才是传承嘛,对吧?”话说得实在,也很有道理。他的小院跟一般造纸人的小院别无二致,只是更加干净透亮。嵌在墙上的一块醒目黑板上写着“鹤庆白族手工造纸技艺简介”,字体漂亮,为小院增添了几份传习所的味道,不知是不是尹师傅自己写的。我曾看到不少资料上称鹤庆构皮纸为白绵纸。眼观手摸,真个是“望之如雪,触之若绵”。为何叫白绵纸?何为白绵纸?尹师傅说,一则,这里是白族聚集区,白族人生产的绵纸,所以叫白绵纸;另一说,他们这里造纸追求色白,所以生产出来的纸张以白著称。这是他的说法。据明嘉靖年间《大理府志·物产》记载,当时大理用构皮原料造纸。谢肇淛《滇略·产略》称“纸出大理,蒸竹及榖皮为子”,这是最早最明确的记载。民国时期的《新纂云南通志》提到,鹤庆、腾越以构皮为原料产出白绵纸,用以印书,坚韧耐久云云。可究竟为何叫白绵纸,始终未找到相关资料的解说。


在交谈和观察中,我觉得尹师傅是一位善于突破传统,愿意尝试改良技艺的匠人。我到访的这天,他正在做一批用作古籍修复的纸张,是某位修复界的老师委托他定制的。他这里的抄纸晒纸方法,可以说糅合了数种手法。只见尹师傅单人持帘,在水中荡帘有七八次之多,以纵向为主,间以横向。他告诉我,像这样一层层上浆料,且纵横交织,能确保浆料在帘上分布匀称,同时也增强了拉力。覆帘时,尹师傅采用的是东巴纸的做法:把竹帘覆到一个绷着滤网的木框上,按压竹帘背面撤去多余水分后揭去帘子,把木框摆放在太阳底下曝晒,两小时后即能成纸。尹师傅笑称:“这种90目的滤网很细腻,又透水,覆在这个滤网上做出的纸光泽平整,你看看,多漂亮,6元一张,不贵吧?”真心不贵,看得出,他对自己相当自信,也很自豪。

可当我问到纸药和漂白剂,他似乎有点无奈,不愿多提,但也很是坦诚:“现在我们都用一些替代品了,原先我们用杉松树根、仙人掌当滑水,当年造纸的人多,都砍完了嘛。林业部门又不允许砍,我们只能用配好的药水当纸药,效果一样的。”说完,他又赶紧加了一句:“不过,现在就我们一家在做纸,还是可以用原先的纸药的。”至于漂白,传统工艺是用石灰和草木灰二级蒸煮,“现在则是用厂里配好的东西(即次氯酸纳),主要是草木灰难找啊。那时候家里人要挨家挨户去挖人家的锅道铲灰,煮一锅料,像那样大的筐,要十几筐的灰,现在都电气化了,去哪里找嘛”。尹师傅还带着点小委屈。


他的小院内有一间透风的小屋子,里面是密集的水泥墙,普通纸就是贴在水泥墙上晒干或阴干的。晴天时需要七八天,若遇阴雨天,因为通风,所以不会发霉,只是花的时间要久一点。墙上错层贴纸,后一张压前一张上,把前一张留出大约两厘米的边,方便揭下。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位师傅在里面揭纸。她把每张纸先揭开一个角,然后按次揭下。落日的余晖中,一张张往下揭的纸发出铮铮之声,扬起的细小纤维在最后一缕阳光下舞动着。

在跟尹师傅告别时,他告诉我,离他小院300米处有一个老作坊,原来是他带徒弟造纸的地方,现在暂时没有用。我按着他的指点去探访了一番。那里料池、蒸锅、池子、榨纸机一应俱全,但很明显荒废了许久。我走下坡,踏过干枯见底的溪沟,现在是枯水期,这可能也是不便在此造纸的缘由之一吧。


对于尹师傅们来说,变革是必然的,只是嬗变也是一把双刃剑,刀刃辗转反复间,往哪边偏向一点呢,应该是工匠们内心的一份坚守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式审美,在一针一线之间
包白茶的绵纸竟然这么讲究
灵地
大理喜洲古镇深度游玩攻略-喜洲的24小时
傣族传统工艺——手工绵纸
祖国风光(3179)鹤庆新华石寨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