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归六经体系,分层次全方位解读大青龙汤(二)

大青龙汤的方药组成为: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大青龙汤是太阳阳明合病。为了更好理解,我们可以把大青龙汤看做是麻黄汤加生石膏,再加入生姜、大枣。当然也可以看做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大青龙汤条文中之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为典型的太阳表实证的麻黄汤方证,而烦躁则为阳明证,热扰心神则烦躁,在《伤寒论》中,烦躁的方证也有许多,比如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的栀子豉汤;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心烦的白虎加人参汤;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的调胃承气汤;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的大承气汤;心中烦、不得卧的黄连阿胶汤等

热扰心神所致烦,清热即可,常用的有黄连、栀子、生石膏,一般认为黄连清心火。但是需要注意,有表证的时候,清解阳明里热一般用生石膏

《医宗金鉴》称麻黄汤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麻黄汤为发汗峻剂,麻黄为三两,但大青龙汤中麻黄为六两,为何大青龙汤还要将麻黄用量由三两增至六两以增强其解表发汗的力度?同时在麻黄汤基础上还要加入生姜三两以增强解表发汗的力度?

源自于麻黄和生石膏的配伍,相互制约。麻黄与石膏的配伍规律值得研究,但历代以来对二者的配伍研究多侧重于二者剂量比例方面。如麻黄量大于石膏,则重在发散郁热;石膏重于麻黄,则重在清泄肺热;二者等量则发越水气等。

《神农本草经》认为麻黄味苦温;石膏味辛微寒。但后世一般认为麻黄辛苦温,石膏辛甘寒。《伤寒论》中太阳阳明同治,仲景多用石膏配伍麻黄,而非芩连。石膏味辛,辛有透散的作用,比如发汗的药物都是具有辛味的。生石膏清解里热的同时有透邪外达的趋势,一定程度上利于解表透达气机,而黄芩、黄连苦寒,有收敛和燥湿的作用,比如腹泻的时候吃上黄连素可以止泻,就说明黄连苦寒收敛,有郁遏邪气不能透达之趋势,不利于解表,因此表里合病的时候,张仲景多用石膏配伍麻黄,而不用苦寒的黄芩、黄连等。正如《得配本草》曰:生石膏味辛而散,使邪气外达于肌肤,若误用芩、连,苦燥而降,反令火邪内结,渐成不治之症。吴人驹所言:发散表邪,以石膏同用者,盖石膏其性寒,寒能胜热,其味薄,薄能走表;非若芩、连之辈,性寒味苦而厚,不能升达也

但是也需要注意,生石膏虽然味辛,不像黄芩黄连那样不利于解表,但毕竟麻黄走表,石膏清解里热,一表一里,还是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麻黄的发汗作用,《伤寒论》中麻黄与石膏配伍时,麻黄用量都有适当增大。大家可以想,如果大青龙汤方证中生麻黄用三两能解表发汗,仲景就不会用四两,用四两五两麻黄能够达到汗出,就不会用六两麻黄。因此表里合病的时候,一方面用生石膏辛寒清热,一方面还要加大解表力度,否则达不到汗出解表的治疗目的。

27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该条文中的指津液,此无阳也提示津液不足,同时表证未解,不是不可发汗,而是不可发大汗,但仲景还是用到了发汗解表的麻黄,故历代对此颇有争议。通过前后对照条文,不难发现由于石膏配伍麻黄,减弱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加之方中麻黄量小,只有十八铢,故虽用到了麻黄,只是微微发汗,却并不违背该条不可发汗也就是不能发大汗的治疗原则

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麻黄与石膏配伍同用的方剂,除桂二越婢一汤、大青龙汤外,还有麻杏甘石汤、厚朴麻黄汤、麻黄升麻汤、续命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文蛤汤等。

汗出而喘的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为四两,续自汗出的越婢汤中麻黄为六两,厚朴麻黄汤中麻黄为四两等,上述三方都是表里合病,都有太阳阳明证,所以解表发汗麻黄的剂量都比单纯表证的麻黄汤中的麻黄剂量大,体现了太阳阳明合病同治时,要适当增大解表力度的处方配伍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马家驹读书笔记。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中论坛】大青龙汤之麻黄与石膏配伍初探(作者:张继伟)
表里合病的时候,清热药物,优先选用这一味药
【136、】小青龙加石膏汤合苍耳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临床分析
董洪涛 老师用生石膏的经验与体会
大青龙汤退烧医案
张锡纯;小青龙汤,变通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