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瘀血,要通过辨证,活血宜审寒热虚实

遣方用药,须细审寒热虚实

寒热虚实是辨别疾病性质及机体强弱和病邪消长情况的纲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之精髓,也是临证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活血化瘀方药的运用,自然也不能脱离这一原则,临床上,除了诊查瘀血证的一般指征外,还必须辨清寒热虚实。

这和活血化瘀法的具体运用具有密切关系。

惟有细审寒热,明辨虚实,在此基础上运用活血化瘀方药,才可望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寒热上看,寒主收引,可使血凝不行而成瘀滞,临床上见体痛寒冷、肢凉浮肿、面色青白,脉沉迟涩等表现,治疗上宜活血化瘀配以温通之品,使寒解瘀去而病除,可选川芎、独活、红花、威灵仙等兼有活血化瘀与温经双重作用的药物,再配以桂枝、附子、川乌、干姜等温经散寒之品,选方如少腹逐瘀汤之类;

热邪炽盛可使血行壅阻而为瘀结,即王清任所谓:“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临床可见腹痛躁烦、口干恶热、脉弦舌绛等征象,治当活血化瘀配以清解药物,可选清热化瘀之品如丹参、丹皮、赤芍、凌霄花、山慈姑等,或配生地、玄参、黄芩、连翘、银花之类,方剂如犀角地黄汤等。

就虚实而论,从血液瘀滞的角度看,似乎瘀血只是实证而无虚证,实际并非如此。

气机郁结、痰湿阻滞可致血行瘀滞而形成瘀血,但气虚无力运血或血虚脉道不充致血行不畅而照样可致瘀生。

瘀证属实者,如癥瘕、积聚等,如患者体质壮实,应采用破血逐瘀力强的药物如虻虫、廑虫、水蛭等,方剂以大黄廑虫丸为代表;

属虚者如震颤麻痹、偏瘫等一些久病顽疾,又多伴见气短自汗、体倦乏力等表现者治需活血化瘀再配以党参、黄芪、白术、白芍、鸡血藤之类的补气养血药,临床上每用补阳还五汤化裁而应手起效。

此外,临床中还常可见到虚实混杂、寒热并见,急缓交错等症象,遇到此类瘀证,更要详加辨析病机,分清寒热轻重、虚实主次,使药证合拍,才可望获得较好的效果。

如市场上有许多活血化瘀的方剂、成药或单味药物。

如冠心苏合香丸、毛冬青制剂等。若一诊断为冠心病,就去使用,结果有的有效,有的没效,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明辨寒热虚实。

过去我也多认为瘀血主要属实证或寒证,故治疗亦多采用破血祛瘀、疏泄温通之法,但是很局限。

从临床上看,固然瘀血属实证、寒证者较多,但亦不尽然。寒性凝敛,可使血凝不行而成瘀滞,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

客于脉中则气不通,卒然而痛”。其症状多有体痛肢厥,面色青白,口淡不渴,脉沉迟涩等“寒象”表现,治疗就宜采用活血化瘀配伍温散之法,在处方中的活血化瘀药物之外,再加入温散祛寒药物。

虚实问题也是如此。又因各人禀赋不同,体质互有差异,病期长短不一,病变性质及发病轻重缓急有别,且可兼食、湿、风、痰、火等它邪。临证病情多错综复杂,有时寒热虚实之证交叉互见,虽同是一个瘀血证,其成因、性质和表现就不会一样,治法也不能一成不变,这时就要特别注意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灵活选药组方,方可取得效果。因此,瘀血一证,还不好说只是一个属性概念,而是要通过辨证,确定证候,审因论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九十八)
名老中医杨继荪经验集【理瘀活血论】
张学文活血化瘀十法
中医十大名方之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气血平衡,一汤保治百病!
浅论活血化瘀药的合理运用
瘀血,这时而明显时而想不到的病因,到底如何通过四诊判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