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简经方:茯苓四逆汤!(原创)
userphoto

2022.05.21 澳大利亚

关注

我们先来看条文: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子组成: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五钱,附子一枚,去皮

上至简经方图:

我们先看看条文讲了什么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

其实这句条文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连郑钦安先生都说

令人难以猜详

因为条文讲发汗,又讲若下之

此时病仍然不解

这说的是太阳病不解

还是太阴病不解呢

条文用的是四逆辈

说明太阴一定寒湿

发汗是太阳病用法

下法是阳明病或其它硬结之病

我们也姑且猜测

仲景先生讲的是

当某位病人,本身是太阳太阴合病

某位庸医,用汗法,或用下法

把病人的太阴中焦阳气给损伤了

汗法会让阳气随汗而耗散

下法会直接伤中焦阳气

这时候呢

病人不但病没有出现缓解

更加的新出现烦燥了

这个“烦燥”二字

就是为什么加茯苓的重点所在了

当然了,仲景先师的条文

总是隐晦不清

并没有真正讲明白病机

这个烦燥

主要就是因为汗法或下法

将中焦的阳气损伤了

这样就使得中焦阳虚

阴津不得气化,寒湿加重

隔拒中焦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四逆汤就好了?

这里主要的问题就是寒湿的严重程度

我们临床实践的时候

就是得看寒湿的严重程度

而加不加用茯苓

茯苓是化湿气化的要药

当寒湿比较重的时候

如果只用四逆汤而不加茯苓

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温热性足够,一样能将寒湿气化

另一种除湿之力不够

反将中焦阳明化热,郁热在其中

气就是阳明化热被寒湿围困

郁热在其中的格局

(一家之言,定有不足,再看黄元御、郑钦安解)

黄元御解:

汗下亡阳,土败水侮,阳气拔根,扰乱无归,故生烦躁。茯苓四逆汤,茯苓、参、甘泻水而补土,干姜、附子温脾而暖肾也。

郑钦安解:

郑论:按病有当发汗者,有当下者,但要有发汗之实据,可下之病情,此统以发汗、下后,病仍不解,不解是何病情不解,以致烦(燥)〔躁〕,殊令人难以猜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24、伤寒各经“小便不利”之因探析
甘草附子汤
解一解伤寒论第28条 (09年7月修订) | 百草居
《伤寒论》学习笔记197
厥阴病篇:厥逆证(7)
第13讲:第二篇:痉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