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解腧穴、深入临床之必修课:什么是穴性?


腧穴以穴性为本,穴性决定腧穴功能主治


什么是穴性?


什么是穴性呢?我们拿药性做个对比。中药的功能主治决定于药性,所谓药性就是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归经。例如,麻黄之所以能解风寒袭表,是因为麻黄的四气是温,五味是辛,归肺经。经云:阳为气,阴为味。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因此四气原于天,五味生于地,归经是指部位。天有风寒暑湿燥热六气,地有木火土金水五行,天为阳,地为阴,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相合,就形成五运六气。


穴性也是由天地阴阳所化生。例如,足三里穴,属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五行属土,六气属燥。又足三里是五腧穴的合穴,五行属土,土之气为湿。综合来看,足三里的穴性是,五行属土,六气为燥中有湿,这也是为什么足三里即可补脾又可降胃气的原因。


穴性由哪些方面决定?


1

 经脉运气:

这部分内容,请阅读《【穴位背后的秘密】五运合六气,在人体化生不同的穴性~


2

 五腧穴

这部分内容,请阅读《理解腧穴、深入临床之必修课:什么是穴性?


3

原穴

出为井,溜为荥,注为俞,过为原,行为经,入为合。五脏五输,六腑六输,各行其道,因此说五脏所留只有五,因此五脏无原穴,皮下精微物质注入五脏之俞,因此以俞为原。六腑的原穴内连生于五脏藏精化气,外出于六腑。


十二原穴的运行方向,阳经原穴中的气血由内而外出于五腧穴中的原穴;阴经原穴的运行方向与之不同,是由外而内入于五脏。气血在人体经脉中运行是由五脏到经脉、络脉、浮络而至皮下,即由地而天运化过程;皮下之气血再通过五腧穴的合穴、阴经的原穴,以及气街等部位再回流入经脉,即由天而地的运化过程。


原穴是五脏精气之源,五脏元真之气生于天之气,依靠后天水谷精微的补充。后天之精微从原穴而来,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云:“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


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阳中之少阴,肺也,其原出于太渊,太渊二。阳中之太阳,心也,其原出于大陵,大陵二。阴中之少阳,肝也,其原出于太冲,太冲二。阴中之至阴,脾也,其原出于太白,太白二。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膏之原,出于鸠尾,鸠尾一。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


——《脉经》


气味所生之津液,从脏腑之膏肓,外渗于皮肤络脉,化赤为血,荣于经俞,注于脏腑,外内出入之相应。


津液是水谷气味之所生,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发泄于腠理,淖泽注于骨,补益脑髓,润泽皮肤,是津液注于三百六十五节,而渗灌于皮肤肌腠。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肓丰满。膏,是指脏腑之膏膜;肓,是指肠胃之募原。气味所生之津液,从内之膏肓,而淖泽于外,是以膏肥之人。其肉淖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外内之相应。


《痈疽》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


所谓谷,是指皮肤之分肉,是津液外注于皮肤,从孙络化赤而注于脏腑之原经。因此说“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四关指两肘两腋,两髀两腘,都是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行的地方。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者,是指脏合腑而腑有原,原有关而关应脏。脏腑阴阳相合,外内出入之相通,故曰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肝、心、脾、肺、肾,内之五脏,阳中之少阴,阴中之少阳,五脏之气,故脏腑有病,取之经脉之原;胀取三阳,飧泄取三阴,此病在三阴三阳之气而取之气。


4

腧穴其它特殊属性

(1)十五大络


(2)根结

根结是六气合六经之本标

《灵枢·根结》曰:“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入于人迎、丰隆也。手太阳根于少泽,溜于阳谷,注于小海,入于天窗、支正也。手少阳根于关冲,溜于阳池,注于支沟,入于天牖、外关也。手阳明根于商阳,溜于合谷,注于阳溪,入于扶突、偏历也。此所谓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

上节统论三阴三阳之气,合于六经,根于下而结于上。这里再分别论述三阳之气,入于手足之经,而且都循颈项而上出,因此说此十二经者,盛络皆当取之,是由于气留于脉络,则络盛,取而泻之,使三阳之气,仍上出于脉外。


飞扬、光明、丰隆、支正、外关、偏历,在经穴与合穴两者之间,所谓的所入为合,是说脉外之气血,从井而溜于脉中,至肘膝而与脉内之血气相合,因此说脉入为合。这里是论三阳之气,从井而入于脉中,上入于颈项之天柱、天容、人迎、天窗、天牖、扶突、而上出于头面。与血气之溜于荥,注于输,行于经,入于合者之不同,因此另外提出飞扬、光明、丰隆、支正,是由于以分别阳气与荣血,出入于经脉外内之不同。


(3)五十九热穴


《灵枢·热病》曰:“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本章所列出五十九穴用于清热,《素问·水热论》中也有一组五十九热穴,数量相同,作用相似,但穴位大部分不同。《素问》五十九热穴,位于身体上部,热逆于上。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泻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藏之热也。”与《灵枢》五十九热穴不同。

 

气有始终,热也有不同阶段。《灵枢·热病》篇的五十九热穴,主要用于清热之根本,其中包括手指间各八穴,脚趾间各八穴,相当于后世的经外奇穴的八邪与八风。此两组穴位与阳经五输穴的荥穴多有相合,例如,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内庭,胆经的侠溪,手少阳三焦的液门等穴与八邪八风位置相同,足厥阴肝经的荥穴在足背部,也与之相合。《难经》有言:“荥主身热”,阳经荥穴五行属水,其气应寒,主清气分之热,阴经荥穴五行属火,合五行之阴精,即五味之苦味,苦坚,主藏精存阴而清热。八邪八风都在手足背部,属阳,因此以清气分之热为主。

 

(4)五十七水穴


《素问》水俞五十七穴:第一组在背部尻上五行,每行五穴,共二十五穴,名为肾俞,主肾精之生;第二组在伏菟上各两行,每行五穴,共二十穴,名为肾之街,主肾精之行。第三组在踝上各一行,每行六穴,共十二穴,此肾脉之下行,名曰太冲,主肾精气化。水病下腹肿,上喘呼不得卧者,肺肾标本俱病,该组穴补肾利水降肺气。

 

……更多内容,请收听朱燕中老师即将在上医网微课平台展开的免费课程。


老师简介:朱燕中

 

198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学士学位。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生。2001年至今,在美国天人相应针灸诊疗中心主任。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获东方医学博士学位。《中医杂志》英文版特邀编委。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班导师。  


著作:《闯关记我的黄帝内经觉悟之旅》辽宁科技出版社,2013年出版。《灵枢真意集成》辽宁科技出版社,2014年出版。《神农本草经觉悟之旅》人卫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输针灸:<灵枢经>学用解难》人卫出版社,2015年。 《中医觉悟一言》人卫出版社,2016年。



免费微课

五运合六气,在人体化生不同的穴性


内容:

1、什么是穴性?以药性对比说明;
2、穴性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

时间:7月20日(周四) 12:00  
地点:朱燕中教授上医网交流群  


授课形式:讲课 问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学会五腧穴
7.足少阳胆经所属的五腧穴
五输穴之井荥输经合
募穴原穴母穴合穴都是聚集气血的地方吗什么区别
十二原穴和五腧穴
【中午12:00】穴位中的五虎上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