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派太极心法论




(李派拳法第五代传人汤麦林老师)


第一章    心法实质


心法的实质是意念。太极动静修炼的“用意”、“意领”及其造化的功用之法就是心法。心法是开窍悟解之法、缘机解理之法,是化理凝功之法,是合道归空之法,是心性慧明之法。心意无形,无形则灵,乃神机莫测之机。这是人这一生命灵体的特有本能。人间万事起于心,拳功有成在于心。太极心法也因此而定。不错,人心有善恶之分,所以善则善行,恶则恶作,是正是邪,是功是罪,各有果报。而道法太极拳功的心法,首先是阴阳合德、合道应天的修炼之法。所以太极心法“敬心诚意”以调心,“意领气行”而调气,“意领身随”而调身。而这三调法用的实质即以善排恶,以正逐邪,正德正念,正气正行。一句话:应之于道,公之于心,净化心灵。

    

太极修炼注重心法,视如珍宝是心意的本质、功能和特性决定的。说到心意,必及心神。神为意之主,意为神之从,意静归神,神动为意。神意相随,皆藏慧心。精气神是人体内的物质精粹,不同品式的生命能量,生命康寿的生机能源。所以人称生命“三元”又谓“三宝”,又谓生命“三药”。以至成为太极功夫、一切造化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心处。而神则是三元中无限精微的最高精华,生命灵能,是突出代表。所以传统认为,天赋其神与道同品,乃生命“三元”的“元中之元”,“三宝”中的“宝中之宝”,又是“万物之灵”的灵根。此即李派太极神功观念的要由所在。神质无限精微,无质无量,科学虽然还未捕捉到它,解剖学也找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是人体内真实的高能存在。正是这一神秘存在,才构成统辖一身能量核心,生命灵性的无极能量场。以至成为灵性的根源,理性的核心,智慧的能泉,生命的主宰。而意就是神质神能,灵性灵能的灵动灵变,灵机灵现,而且完全是相应太极自然,运布能量的功能宣示。意这一神质灵能,其性无限,大之无外,小之无内,无大不达,无微不至,独具出入有间无间无所不透,跨越不同时空而无所不通的天然本能。传统又认为,唯有意“顺天应人,法源周天法轮,顺应易理变化”。意为“真刀圭土”,五行居中而统金木水火,生克平衡,周行运布,乃“运化之机,造化之源”。神属先天(无极),意属自然(太级)。真功源于心,真法出于意,意含念,念含意,意念混一。意是圆化,念是直射,圆中藏方,应规合矩。意念无影无踪玄秘于心,妙应太极自然法度。意隐于心,无形无象,变幻莫测,故古人称此心法又谓“玄机妙法”,“万能之法”,那么“真太极”也即因此而成名。

    

随着由低而高,由粗而精的功夫升晋,心法之意也随之反映了“练无生有”又“化有归无”的“生化返”的变化。于是心法之意也就有了“幻意”和“真意”法用概念的区别。

    

幻意


后天有为之意是“有意”,先天无为之意是“无意”。太极拳功的有为阶段,随形就势,随法应理的诚心用意即“有意”,传统反将这“有意”称为“幻意”。甚至又称幻意叫“假意”。幻意的真实感知是主动用意,是“敬心诚意”之意,“专心用意”之意,是实实在在的“有意”。但恰因这“有意”才落入有为有作的后天之意,才成为“有始终”、“不久常”、“不周全”的“短暂”和“有限”。既然有“有” 就有“有限”,有“有限”就有“限量”,也就不能周全太极“循环无端”的无量天然。那么这“不久常”也就落入“无常”之境。无常为“幻”,“幻意”也因此而得名。故说“有意之意为幻意”。由于幻意的缺限和不周,短暂和无常,所以说,幻意从属于太极但并未全应太极,它从属于自然但并未尽合自然。

   

真意


天地本无法,无法是大法,自然本无意,无意是真意。正是这无意无法的大法才全面相应了太极全息,正是这无法无意的真意才严整应对了自然法度。真意应太极,太极是先天;真意是真机,真机是自然。真意,意满十方,自然周全,不期自转,循环无端。唯有真意才相对了太极天机及其无限真常。真意真机是真常生机。所以人既是入睡,但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畅经等等全盘生机也照常生生不息,生命不止。无知无欲的幼儿也全现了活泼可爱,自然天真。真意是真机,真机是真常。这真意才是“真太极”的真真所在。幻意是识神的驱使,真意是元神的灵现。所谓真意真机,其实就是“神机”,或谓“灵机”。神机灵机,不意而应,不然而然。不意而应即灵应,一动即法;不然而然是自然,自然神妙。神机莫测,玄妙神奇,从而才全面反映传统太极的无穷藏奥,不尽风采。


道心即真心,真心生真意,真意是真机,真机隐秘无踪,玄妙神奇,令人向往。但是真意不是凭空而生的空中楼阁,异想天开。如果说后天幻意层次低级,可却是先天真意的生发根基。实际情况是,后天掩盖先天,幻意抑制真意。所以,幻意活现真意自潜,幻意练无真意自出。此即后天功夫到,先天自然生。正所谓“练尽后天即先天”。先天真意出于后天功夫,是幻意从无生有,量变质变,阳极生阴,化有归无的长期功果,甚至是一生全身心投入,艰苦努力,后天造化的功夫过程。先天之能后天功,所以先人告诫:“真意好,真意妙,越是妄求越不到”。“有心勿求,真功莫贪,有求无果,无求则应”。恰是“慢是快,快是慢,当知后退是向前”。

 

幻意,有意有为,功夫有限,多用于动盘(也包括静盘有为功法)修炼,强化生机,强化肌体,利在修命。真意,无意无为,功用无限,多用于静盘性功修炼,含蓄能量,壮大能源,利在修性。这样借命修性,借性修命,性命归一,颐养天年。




第二章   心法功用


“天有太极,人有心意”,“太极化生万物,心意造化真功,太极心意两相应”。人间万事皆从心头起,太极修炼也是:道由心悟,理由心参,德由心积,法由心出,功由心修,心法是拳功的灵魂,心意是心法的实质,神是“万物之灵”的灵根,意是造化神功的天使。没有心意,休成太极。这是心意“真太极”特殊功能决定的,心法心意的功用极其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点:

   

开发觉性


万物应于理,无理非太极。太极理是天地自然运变的绝对大理。太极理是太极拳功的先知、先觉和先导,太极功是太极理的亲应、亲验和亲证,太极功夫拾级而上,步步规矩,层层道理,解开一重理,方上一层功。理不明则机不灵,机不灵则法不活,法不活则功不成。所以先祖警示后人,丢弃理法就如“盲人乘瞎马”。实践说明,步步累功过程也即层层解理的过程。从“理生机,机生法,法造功,功正理”的程序看,是从理到理的循环周。如是者环环相连,形成功夫螺旋式上升的程式规律。所谓解理是悟理、化理、明理、通理的概说。而当此大任者独有心法,非它莫属。“小小钥匙贵如金,行立坐卧不离身,开天开地开觉性,开合神功太极门”的心法诀,首先说明,心法独具“明道理以解惑,开心窍以破谜”的要用。从而成为开发悟性、生发理性、空透心性、灵明觉性的宝贵钥匙,成为凝炼神功及其“生机、开智、增慧、灵神、尽性”的能工巧匠。觉性促发高功,高功启发觉性,相助相长,保证了功夫的不止精进。所以,“练中悟,悟中练,悟练结合”乃是规矩中的首要,心法的正确取用。心法贯穿功夫的始终,觉性才开发不止,正是“一层高一层,越高越灵明”。灵明觉性是心法的首功首用。真如开路先锋孙悟空,“悟空悟能又悟净,空静空透尽空灵,玄关洞开彻万里,意满十方大光明”。那么,这打开把把铁锁的“金钥匙”隐秘于心、玄中之密,又岂是万金能买得到的。

    

活化生机


太极运变即自然,心意如环应太极,所以太极拳以“圆活自然”为上尚。“意领身随”,“随心如意”,故而承接讲“转换”,运变讲“缠绵”,做势讲“圆顺”,定势讲“完整”,动不离圆,活化身形,象应太极。意领气行,意到气到,此是意的良知,气的良能,其性天然。于是才说“重气不执气,在意莫在气”。因为“在气则滞,在意则灵”。圆为顺,方为逆。故拳讲圆顺,气讲圆通。借势行气,拳功相融,势顺随气自畅通,气畅通力自沉重。于是,一开一合一阴阳,一升一降一周天,一蓄一发一柔刚,一呼一吸一太极。内外同步,合机共运,内外一气,活化生机。从而启动生理机能的全盘运转。但是,脉因梗而不通,气因阻而不畅。而破滞化瘀、荡污排浊、冲关闯窍、融通致化、净化身心则是心意特有的天然功能。正是心意的特殊功能才保障了畅经活络,通活一身的健身大益。从幻意到真意的升华,又可促成从“脉通”、到“大通”的无限妙致。成为“道在人中,”的实质,生命真机。

    

合和阴阳


人,五行之形,八卦之象,原本就是阴阳合一的太极体。就是人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也都包含了太极全息。但情欲所关,辛劳所致,致使阴阳失调,太极不圆。天地阴阳不调而生灾,人体阴阳不和而生病,“人在五行中,哪有不得病。”可人祖又说:“阴平阳秘,病从何来”,上述所谓畅经活络,活化生机其实正是心意对阴阳不调的调和,转化不顺的调理,散乱无序的调整。正所谓:“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结成双”。此诀形象地说明心法中和“阴阳”的天然功能。确切地说,太极修炼的一切运化,由繁而简,由表而里,由秘而玄,步步都是和阴阳,“和”是太极心法的特性,又是心法的“善美”本性。即反映天地之道性,又说明人之德性。合和之能法用无边。“人与人和人则顺,人与地和人则通,人与天和人则灵”。和是法用,也是心功。故说,既有“和和善善”之用,必有“完完美美”之果。从而成全内和外全的太极美。

    

升发能量


太极合天地,心法和阴阳,这是太极心法的本能。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中和,化生无穷,这是自然。心法合和阴阳的精密造化,着眼都在生精、壮气、凝神、促进生命能量的壮大和升发。生命能量,是生命康寿和生命升华的决定因素,是一切功夫造化的总实质。为此,修炼一要避免能量损耗和流失,二要关护能量造化和畜养,三要挖掘固有功能。人,珍视呼吸和水谷的天地之气来达到能量“外取内补”的效果。但作为修炼,是吸“天玄”之气(阳)、“地化”之气(阴),以壮“人元”之气。壮固元精、元气、元神。从而成就“内满三元精气神,外圆三才身手步”内壮外强,一息坚融。所谓“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练虚合道”,其实都是心法对生命能量练而再练,精而再精,纯而再纯的具体说明。生命三元中的神,是生命能量的最高品式,也是生命升华的关键因素。神气合丹在于神,神功神用在于神,还虚合道更在于神。由此才全面反映了神功概念的真正含义。



(张绍堂先生给学员讲解动作)


第三章   心法运用

    

心法意念是神质灵能,既看不着也摸不到,无影无踪,隐秘于心,唯有己知。故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如何启用心法是修炼的一大关键,也是论说的一大难题。以下也只能谈谈几点体用感受,以便相互切磋,互相启迪,共同提高。

    

心法运用,必须首先明确三点:

    

第一点,当明“人天相应”是李派太极心法理论的核心,是“人天合一”之功的必须前提。天地自然是人和万物的本源,也是生命生存的必须依赖和能量供应的无限源泉。人集中了时空自然的全息,而且息息相关。先贤们为破示人天相应的奥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后人修炼的宝贵指南,继续探索人天奥秘的法宝。人天相应,即知人知天、明相互沟通之情。故而晓人理(生理、心理),晓天理(无极、太极),觅索人天相应的共同点,打通人天合一通道。从而从大道自然“空无限,时无端”的无尽无休、无限无量中融汇生命能量,造化益寿生机。

    

第二点,当明“人天相应”的关键是“念相合,意相应”。正是:应与不应在于心,合与不合在于亲。磁石见铁,相吸无间;如儿见母,心心相连。故诀曰:“诚心正意立根基”。道法太极拳,心法不离道。如前所述,太极心法是正心正念之法,诚心向道之法,净心合道之法。一句话,修心之法。修心即修仁义心、道德心、和善心、平常心等等。心正公、步正法,法应大道成正果,心歪斜、生邪念,背道而驰作祸殃。


第三点,当明“武由文生”,“文武一道”。太极拳是中华美德,传统文化的生动反映,综合体现,是传统文化沃土生育的奇葩。它是武术,但文武兼融,拳功并蓄。文典说明大义,拳功反映道理。应该说,太极拳一招一词汇,一式一语言,一趟一段落,一套一文章,乃人天相应、活灵活现的生动文典。传统太极拳充满诗情画意的拳械法式名称及其歌词是拳功的机密、理法的精要、人天真机及其隐乎于内、超乎形外的无形玄奥的画龙点睛,是启动心法、打开悟化闸门、慧通玄机妙理的诀窍。所以单纯地就武论武,仅限于一拳两脚就偏入“武夫”歧途而无功可言,也就摧毁了太极文根,功夫理源;也就抹杀了以武演道的精深含义;也就束结和限制了太极心法“应天合理”,“化理为功”的精深造化而“无用武之地”。

    心法运用,从幻意到真意,是“从无生有”又“化有归无”的长期的、复杂的转化过程,又是心性逐步开发,无限展发的过程。所以心法运用很难同日而语。又由于人的心性根底和悟化能力的差别,所以一人一个方式,一人一个境界,又很难一概而论。对此只能依照心法运用的发展程序谈点认识,仅供参考。


借势用意


借势用意,即依照太极拳的法式用意,此“借法用意”,是初级的心法运用方法。这很类似照文朗读,依葫画瓢,依画临摹,印影写仿,必须借用辅助。此间用意生硬拙刚,拘紧不舒,顾此失彼,辅应不周,极不自然。万事开头难,贵在闯过“开头关”。久练久熟,不练不熟,贵在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心法伴随拳法,由生而熟,意势相投,渐至完整。从生到熟,由熟致精,这也是一个较长期的功夫过程。其间心法运用的特点是,借助外扶,凭借依托,不能自主,或说“喧宾夺主”,是限于借势用意,以拳领意的被动用意。这“以外引内”、“主次异位”的状况,是意与势的结合期、磨合期,是以协调为目的的初级阶段。渐至熟练,量变质变,自然会变成主次归位的转变和提高。

 

意领身随


意领身随是“借势用意”的一大提高,是磨合期的超越,是趋向自然的象征。犹如诗文背诵,越背越熟,领会就越深,深入灵魂。伴随功夫以及对应机理,规矩,要领的理性认识和理念提高,心法用意也就逐步摆脱对拳势的依赖,确立“心意为主”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促成神统意领,气势相投,内外合一。从“以外引意”到“以意领外”,从不自然到趋向自然,从心意辅助到心意自主,是心法的核心定位,战略要点的重大转移。此间用意的主要特点是:合理合法,法由心出,快慢有变,强弱有度,初现自然风韵。当然,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熟练、长期巩固的提高过程。

  

得意忘形


灵根歌曰:“本是先天一点灵,不灵只为结成形,形成罩住金光体,放下依然彻底清”。“得意忘形”是李派太极拳的贬语褒用,是突出心法核心地位的形象借喻。它是“心为主帅”的精注,是“重内不重外”的深解,又是“忽隐忽现”的启导。忘形,是对心神意念的大解放。是大道理念的大光扬。此间心法,不为法式所框,不为拳套所套,不为形势所囿,摆脱我执法执,心意清明,得意忘形,忘形则形灵,忘身则身轻;抛开身形拖累,内外一气灵便。得意练意,凝合神气,三元得地,拳功混融。


“得意”就是“得义”,即明机理、晓法用,通释法诀真情。所以才有“打拳无人似有人”,“打拳即演戏”之谚。打拳演戏,不是语言表达感情,而是以武语、眼神演道,就如一场哑剧。此即暗示:既然演戏就要逼真。就需要悟透剧情、得其大义、全心投入、进入角色,就需要入微入妙、意随义变、假戏真做,就需要启发灵感、借诀设境、即境生情、由情入理。但是,这戏不是演在舞台上而是天地间。正所谓“流星赶月快如风”,“一拥身躯入太空”;“如大海之炫跃,如沧海之浩渺”。正是这气吞万里,意气浩然的心法心性,才造就了李派太极拳的豪迈风姿,壮阔风情。得意忘形,不拘于法式,不限于形势,但是,不求形真形自真,不求气圆气自圆,不求自然自自然,自然便成“形神兼备”。


若有若无


行拳做势,心意若有若无,若即若离,不像有又不像无,在于有无之间。这是心意用度(强度、力度、幅度等)的极大减弱。幻意这一“化有归无”趋向是启发潜在真意的良好征兆,是得意忘形的又一大提高。作为有为命功的动盘太极拳,作为无意无为似乎是不太实际的,所谓“无拳无意”的无意,其实也即心意的若即若离,若有若无。意若有若无,不觉有无,极好地促进心安,神静,气和的良好心态,致功心境。意若有若无,形忽隐忽现,一气腾然,自然发动,蛇缠雀跃,醉舞蛮歌;无拳无式,应理合法,有意亦然,无意亦然;轻风摆柳,云飘长天,一片潇洒,神韵无限。正所谓“悠悠荡荡,飘飘欲仙”。拳功至此境,亦足显太极真机妙谛,不尽风采,而“无意”高境,也只能在静盘,而且是性功阶段得到切实验证和启用。


形意两忘


静盘性功,修心练性。而“形意两忘”则只是对“无形无意”“无意无为”的具体解释,反映了修功的空静心态,无为功境。幻意练尽真意出,真意真法应太极。真意真气,真机灵机,灵机灵转,不然而然,于是促成生命能量的广纳与精聚,造化和升华。其间,玄关大开,如日月当空,一片光明,冰化雪融,全尽透空,浑然人天;中心立定,无物无我,心弥六合,抱空守中,抱在空中抱,守在空中守,人在气中,气在人中,人天混一。真意满十方,故成气满神全,神气合丹,慧灵神通,还虚合道的真功涵养和精功造化。真功既在,所谓灵明灵察,灵知灵觉,灵应灵对的灵通功能也就自然垂现。也唯有这高功高能才能应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静制动,一动即法”的太极神功的玄奇妙用。正是:“真意真机现真法,真功真能见真验”。正因真意是造化太极高功的真功匠,于是才有了“真真相通,真真相融”。正是真意才导引了应真合真的归真路。

    

无论心法的幻意或真意,都是太极功夫不同层次的缔造者。那么心法运用与否,也就成为真假太极的分水岭、试金石。同时,心法运用当否也就决定了功夫的高低和成败,效用的大小和有无。实践说明,心法是太极功夫的第一要法。没有心法不成太极,没有心意不成真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周易參同契解讀》(三)通靈山人真元子同著
太极剑经歌诀
采补功法
李派太极拳修炼综述2----杜子宇
谈真意太极五行功之何为回光返照
李派太极拳之修炼程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