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人不能不知的“腹证十纲”(下)

导读:今天继续学习“腹证十纲”。



6




软,是腹肌绵软无力,稍有反抗,如按棉花袋,甚或如指入灰中之感。此证妇女最多,或见于少腹不仁、麻痹患者。


但也有小腹如敦,腹皮微厚,压之微有硬象的常人。此小腹膨软敦厚是体肥的原因,与气滞之胀满松软不同。


软常见有腹软。



7

附:悸、怔忡



动证,是胸腹肌跳动,扪之筑筑然搏动应指,上下跳跃,其象弦急,以有无抵抗、压痛、凝块分虚实、辨水气。


若抵力大,压痛者为实,反之为虚;若动在脐上二、三横指处,动悸或可见者,多为水饮滞凝于胃脘;动在脐,多为肾气虚;左乳下虚里穴动甚搏衣,为虚里动;从心中至脐间搏动,为腹动脉动,常态也。


动是他觉和自觉皆可得到的腹证。动包括心悸动类、脐下悸类、冲逆类等。


 附:


患者自觉局部跳动不安,但触无他觉证者曰悸,如心下悸,脐下悸,肾间动悸。


动悸常同时出现,以虚证多见。


悸之轻证曰怔忡,多见心中偶发轻微跳动,遇惊则加重。


悸、怔忡为虚证,多无抵抗、压痛及凝结物。悸的范围幅度较动小,怔忡更局限。



8



音,声音也,即可听到的响声。


音证,一是脏腑病变产生的医患皆可到的声音。如“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则发肺鸣”(《素问·痿论》);腹中雷鸣,腹鸣濯濯如囊裹浆等。


二是听、叩诊所查到的声音。如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索问·至真要大论》);腹胀“空空然不坚。”(《灵枢·水胀》)


临床上音证属于气滞的多见自觉症,如“肺鸣”,“肠雷鸣”。


属于水滞的多见他觉症,如振水音;也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金匮要略》);


属于血瘀的,用扪压法即能触知。


音证的触诊,在胸部宜用叩,在心下或腹部的则常用叩、压、移等法。



9



痛即疼痛。痛证是疾病病理变化反映在患者机体的一种自觉症状。


痛,患者可自感疼痛,或无自我疼痛感而触按时感到疼痛,也有自感疼痛而按压后疼痛加剧或减轻的情况。


痛症的范围广泛,常因疼痛程度不一,部位不同,时间不等,病因、诱因之差别,其疼痛的性质状态各异,临证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痛可用问、望、触之三法分别诊得,也可以其中某二种或三种方法同时诊察得到。


疼痛症是一种较复杂的感觉,诸多疾病都有疼痛症状,或为主症,或为兼症,皆不尽相同,临床应综合脉证取得更充分的诊断依据,否则,一叶障目,会延误病情的。


一般认为脘痛多属胃,脐痛多属脾或肠,胁肋和腰腹痛属肝,下腹痛属子宫、膀胱。


暴痛、剧痛属实;久痛、轻痛属虚。


痛而拒按,得热痛增为热;痛而喜按,得热痛减为寒。


绞痛为寒痛,刺痛为热痛,隐痛为虚痛,胀痛为气痛。


气滞痛范围较广泛,或游走不定,时痛时止,嗳气或排气后舒畅,可见脾胃虚弱。


血瘀痛持续不断,夜间尤甚,痛固定不移,肿块不变,多见腹部肿块及炎症包块等。


常见疼痛证,从部位分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等。


 一、胸痛 


心肺居胸中,常见之胸疼多为心肺之病变。如胸闷痛或刺痛的胸痹;心绞痛或痛彻胸背,发作迅速、时间短的真心痛。


按胸痛的临床意义,可以大致分为以下6种:


1. 胸痹:心阳不足,瘀阻、痰凝、寒滞、气郁致心脉痹阻,表现为胸隐痛憋闷,痛引肩背,兼见心悸怔仲


2. 真心痛:心脉急骤闭塞不通,表现为胸背彻痛刺痛剧烈,兼见面色青灰,手足厥冷


3. 肺实热证(热邪壅肺):风热犯肺,肺失宣降,表现为胸痛,兼见咳嗽气喘鼻煽,壮热面赤


4. 肺痈:热毒蕴肺,气血疼结,肉腐成脓,表现为胸热痛,兼见身热,咳吐脓血痰,味腥臭


5. 肺阴虚:阴虚化燥生热,虚火灼伤肺络,表现为胸隐痛,兼见潮热盗汗,咳痰带血


6. 血瘀:跌打外伤,瘀血阻滞胸部脉络,表现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二、胁痛 


胁部是肝胆及其经脉所居之所,故其病证多见肝胆及其经脉病变。饮停胸胁及气滞血瘀亦可导致胁部疼痛。


按胁痛的病证可分为6种情况:


1. 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表现为胁胀痛,太息易怒


2. 肝火郁滞:五志化火,火灼肝脉,表现为胁肋灼痛,按之痛甚,面红目赤


3. 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胆,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表现为胁肋胀痛,身目发黄


4. 瘀血阻滞:跌打闪挫,瘀血阻滞经络,表现为胁部刺痛,固定不移


5. 悬饮:饮邪停留胸胁,表现为胁痛,患侧肋间饱满,咳唾引痛


6. 少阳证:外感六淫之邪,邪入少阳经,表现为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三、胃脘痛 


鸠尾至上腹中部,谓之胃脘,是胃所在的部位。


胃主受纳腐热水谷,以和为善,以降为顺。凡寒热,食积,气滞筹病以及机体阴阳失调,皆可损伤胃腑,出现脘部疼痛的异常症状。


胃脘痛的证型可分为以下6种:


1. 寒邪犯胃(胃实寒证):寒邪遏伤胃阳,胃脘收缩拘急,表现为胃脘冷痛剧烈,得热痛减


2. 胃火炽盛:火邪伤津,胃的腐熟功能亢进,表现为胃脘灼热疼痛,兼见消谷善饥,口臭便秘


3. 胃腑气滞:气郁不舒,肝气犯胃,表现为胃脘胀痛,郁怒则痛甚,兼见嗳气


4. 胃腑血瘀:瘀血内停,胃腑脉络阻滞,表现为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5. 胃阳虚证(胃虚寒证):阳虚生寒,胃腑腐熟功能衰减,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兼见呕吐清水


6. 胃阴虚证:阴虚精亏,虚火内扰,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兼见饥不欲食


 四、腹痛 


腹部范围较大,包括大腹、少腹与小腹。大腹在脐周,属太阴牌;大肠绕腹中;小腹为脐下至毛际,属膀胱和胞宫;少腹至小腹两旁,属足厥阴肝经所过。


按腹痛的病因分:


1. 阳虚,脾胃虚寒:脾胃阳虚,运化失职,表现为大腹隐痛,喜暖喜按


2. 虫积,虫积于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脾胃,虫生居肠,肠运受阻,表现为大腹乍痛乍止,按之有病条索状包块,可移,或有蠕动团状


3. 湿热,膀胱湿热: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常,表现为小腹胀痛,按之急迫,尿急、尿频、尿涩


4. 血瘀,蓄血证:瘀血停于下焦,表现为小腹刺痛,硬,固定不移,小便自利


5. 寒气,寒袭肝脉:寒袭肝脉,肝脉拘急收缩,表现为少腹冷痛,喜温,牵引阴部


按腹痛的病性分:


1. 实证:邪阻脏腑经络,不通则痛,表现为腹痛暴急剧烈,胀痛拒按,得食痛甚


2. 虚证:正气不足,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表现为腹痛较缓、隐痛喜按,得食痛减


3.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气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温煦,表现为腹部冷满,得热痛减


4. 热证:火邪或阴虚火热内生,火窜经络,表现为腹痛灼热,痛而拒按



10

不 仁



不仁是指胸腹肌表自我感觉不灵或麻痹,功能障碍的意思,按触腹部空虚无力。


常见有小腹不仁;又如昏迷、截瘫病人或腹部手术后大小便功能未恢复者亦属于小腹不仁。



注:本文选摘自《中医腹诊学》,孙忠年、陈选平编,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1年9月。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气滞胃寒两胁胀满,胃脘刺痛腹部隐痛验方秘方名方
127 问脘腹
15911906361508.pptx
余国俊临证--胸胁隐痛、胃脘满闷、小腹灼热(月真)胀半年  Powered By 吾爱吾生
学中医: 问诊(5)
一轮考点||中诊 09 第四章 问诊(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