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街道社区学校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关于社区学校的调研报告

街道社区学校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

——关于社区学校的调研报告

 

浦东新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

 

浦东新区的社区教育首先是从城区的街道开始的,1995年全市首所社区学校(当时叫社区学院)就诞生在潍坊街道。目前本区已有街道社区学校11所,实现了全覆盖。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各校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但也不可否认,街道社区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中心近期召开了调研会,对各街道的社区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下进一步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路和相应建议,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现状分析

1.主要领导重视

各街道大多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或主任的社区教育推进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一般由党委党群副书记(除塘桥街道是党委书记,东明路街道是副主任外)兼任社区学校的校长,常务副校长则由街道分管科室的科长或副科长兼任,另行配备或聘请专人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同时各街道近年来都采取了一些实际的措施来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包括召开会议、经费投入、建立市民学校、形成载体网络等,并有一批街道成了市、区两级社区教育的实验基地。

2.条件基本具备

2002年起,各街道先后按市教委、文明办、民政局于20011116联合签发的《上海市社区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沪教委职(200148号),办理了申办审批立案手续,使街道的社区教育有了自己主办的,经区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发局)正式批准的学校,并以此为骨干和抓手,在各自的辖区范围内基本形成了从街道到居委的办学网络,社区分校或市民学校的总数达到了486所,使社区教育的开展具备了基本的条件。

据调查:各街道社区学校已有一般教室65间,大教室14间,舞蹈房、琴房等专用教室14间,计算机房13间;配有442台计算机,有7条宽带接入了社区学校,安装了7套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13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另外还有电视机24只,复印机8只,以及VCDDVD等辅助教学设备,使各街道的社区教育不仅有了主要和基本的载体,而且这些载体也具备了基本的教学条件。

3.作用初步显现

新区街道近年社区教育的发展,具有开发区社区教育起点高、发展快、覆盖广、互动好等共性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内涵日益扩大

由于认识的提高,各街道社区教育的架构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学校教育的范围,包含了一般意义上的正规学习(如长班、短训、讲座)和非正规的学习(即无学习内容上的规定性、无固定的学习时间、无固定的学员及教师,但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类别,如适合于各类人群的各种咨询和读书等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非正式学习(如赋予各项活动与工作以学习的内涵,使参与者在活动与工作的同时,也能学到科技知识或受到先进理念的熏陶;通过为民服务、敬老、帮困、助残等活动,使居民从中受到新型人际关系、科普知识、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教育;又如组织参加文体团队和节庆活动,接受相应的艺术熏陶和教育;组织各种参现和观看电影,组织竞赛与考察学习,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上门指导和服务等等,都能使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学到有益的知识,受到相应的教育)。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去年11个街道就送交了110份教材,包含了道德法律、文化礼仪、职业技能、卫生保健、生活常识和其他各种类别的内容,尤其是法制、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爱(爱祖国、爱上海、爱社区)、三情(了解国情、民情、社情)、科普、文艺、理财、就业技能和外语等方面的内容更是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其中有73册(份)是由各街道自行组织编写的教材(讲义)。

2)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除了社区教育管理者外,各街道开展社区教育的专职和兼职、志愿和义务相结合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已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各街道社区学校包括常务副校长在内的专职人员已达44人,平均每校有4人。其中街道集体编制人员有5人,聘用人员21人,社发局从中、小学中调配、充实到街道工作的社区教育辅导员18人。仅去年下半年,经常到各社区学校任教的兼课教师就有401人。而到各市民学校(分校)任课的,则更多地由志愿者承担。

通过专题培训、相互交流、考察学习和个别指导等多种方式,使街道社区学校主持日常工作的办学干部和专职人员的认识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提高,日趋成熟。

3)办学秩序日趋规范

城工委曾下达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市民素质教育的意见》;城工委、文明办、社发局等单位联合制订了《社区学校视导评估标准》、《关于加强浦东新区街道社区学校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对于社区学校的审批、登记、管理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文明办又下达了《迎接世博,弘扬新风,克服陋习,市民素质建设行动计划》。提出了街道社区学校软硬件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关主管部门把市民教育列入街道工作和文明社区、小区的考核内容。从而加强了相关制度的建设,使社区学校的日常运作逐步规范,确保了办学有序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规模质量令人欣喜

据网上公布,按上海市教委成教统计口径(只统计正规学习)的不完全统计,2004年社区学校的入学总数达190542人次,加上老年教育(实际上大多也是社区学校在操作)的52606人次,实际上街道社区教育的总入学数为243148人次,约占全区入学总数的996737人次的1/4。如果加上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的数量,实际参与的人数则要多得多,而且办学质量正在逐步提高,使越来越多的居民要求参加学习。

4.办学困难不少

从调查汇总的情况看,目前办学中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小、少、缺、陋四个方面:

1)场地小。仅从统计看,教学场地已具有一定规模,11所社区学校的教学用房建筑面积总计达10223m2,平均每校为930m2,有十多个教室。但实际上这些建筑大部分产权不归学校自有,有些只有使用权;个别街道目前尚无一间自管教室(如洋泾),完全借用全日制学校,只能在双休日使用。而随着群众学习积极性的日益提高,每学期报名人数不断增加,因此在不少社区学校中出现了教室场地的困难,许多群众只能望学兴叹。可见如何解决群众入学难,已经成为发展社区学校自主办学的瓶颈之一。

2)经费少。从绝对数看,应该说已经有一定的量了。2004年各街道已经为社区学校投入了1087.1万元。但仔细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其中仅梅园、沪东、南码头三个街道的基建投资就达770万元,占总投入的70%多,另有东明路等7个街道的基建费用,使基建投入要占到投入总数的近80%,而这些基建项目中的大部分为文化中心的建设,社区学校在其中只占小部分。计算下来,设备添置、人员经费及日常费用和教师报酬合计才有226.2万元,平均每校只有20万多一点。其中人员经费及日常费用每校只有8.05万元,兼课教师的报酬仅有4.41万元,就是以每教时30元的低标准计算,平均每校也只能上1470教时,如果按50教时最低标准的一期短训班计算,只能办30期左右。目前的投入,要维持上述入学总数的支出,可见办学的艰难。

3)教材缺。由于社区教育的门类庞杂,层次参差,需求纷繁,因此教材问题就成为办学者十分头疼的问题之一。况且目前社区教育尚属启始阶段,大家都在实践中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市民教材缺乏,大多只是求教于任教者自行解决。加上教学业务指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所以各社区学校尽管已经各显神通采取了多种办法,但他们还是寄希望于区级的业务指导机构在这方面能够给予更多的帮助。

4)设施陋。缺少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简陋。除了有一些计算机(大多较为陈旧)外,其他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远程教学设备、办公设备等)很少,与浦东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与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5.体制仍有障碍

尽管市有关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社区学校的文件,使社区学校得以诞生,有了出生证,但除了周家渡和东明路两个街道因为抓住了时机,及时办理了民非登记,取得了法人资格外,其他9所社区学校,仍未拿到身份证。由于存在着体制性的障碍:社区学校然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公办),但不能立编,就不能作为事业单位登记;走民非登记的路,又认为它不是私人或民间资本举办的,也不能登记,造成无法办理办学许可证和收费许可证。这种体制性的障碍有待突破,这样才能确立它的法人地位。否则像目前银行帐户不能设立,就不能进行税务登记,也不能购买收费发票,不能进行成本性收费,即使是合理的费用,也只能完全靠政府投入,势必造成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在管理体制方面还要进一步理顺,区级各委办条线,在下达各类培训任务时最好能相对集中,以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不能很好地形成合力。

二、发展思路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促进新区街道社区教育的发展:

1.健全组织,发挥作用

目前街道一级的组织机构较为健全,但在部分街道尚有不足;而到基层就显得相对薄弱,因此发展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如何推动街道范围内各单位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单位这一社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力度就明显不足。为此一定要从健全街道到居委相应的组织做起,充分发挥街道推委会或领导小组、居委分管领导以及街道社区学校和居委市民学校两级相应组织的作用,加强对辖区内各单位的协调,才能进一步促平衡,抓共建,全方位地开展和推进社区教育。

2.壮大队伍,开展培训

开展社区教育,必须要有社区学校、市民学校和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专兼职教师和广大志愿者所组成的三支队伍。而这些人员有一个不断提高认识,以及理论、业务水平的需要,为此各街道必须采取措施,落实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能与社区教育的发展相适应。

3.典型引路,考察交流

开展社区教育是一项新的工作,全国都没有现成的经验,为此必须通过抓试点、树典型,促发展。为此区、街道两级都要重视试点工作,组织相互交流、考察学习,推进全区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

4.检查评估,规范有序

开展社区教育,办好社区学校、市民学校,创建各类学习型组织,都有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为此区有关各方应该提出相应的目标或规范性的要求,并每年组织视导评估,建立激励机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必要的表彰奖励。

5.硬件到位,做大做强

要逐步提出各级社区教育载体硬件方面最基本的配置标准,引导各街道、居委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促使设施的到位,使其能更好地履行发展社区教育的职能,不断做大做强。

6.咨询服务,提高水准

指导中心和相关的中介机构、社会团体,要加强和做好咨询服务工作,为街道和基层开展社区教育提供必要的协助,要搭建必要的平台,开展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组织教学交流,使全区社区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若干建议

根据新区实际和上述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路,提出以下操作性的建议:

1.组织各层面的培训

组织分层(指作为决策层的区推委会成员单位和各街道相关领导;作为执行层的社区学校常务校长或主持日常工作的负责人;以及作为操作层的街镇社区学校专职教师和村、居委的办学干部)培训,同时可把培训与考察交流相结合,以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使他们不断更新观念,掌握教育规律,以及了解国际上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动态,有利于形成前瞻性的工作思路。

全国已经有了6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其中不少单位已经取得了好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建议由新区社区教育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出面,组织区、街镇领导干部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同时在考察期间,探讨本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与可采取的措施,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于考察结束后,形成本区的工作意见,以文件形式下达。同时也可由中心或成协出面(各街道和镇成校均是成协会员),分批组织学习和考察,以解决执行层面的若干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问题。并可由各街镇对操作层面的相关人员组织培训或就近(包括本区或其他区县)考察学习。

2.加强协调,突破体制障碍

目前多数街道社区学校的法人登记遇到了较为复杂的体制性障碍。建议由区推委会办公室出面协调,邀集民政、税务、社发局等有关部门,就如何突破现有体制的障碍,从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大局出发,商议如何采取适当方式加以解决。民政部门可比照民非单位的程序准予登记(我区周家渡、东明路两街道的社区学校已经办理了相关手续),给街道社区学校以法人地位,对民非条例中的一些限定,可按照前年已商定的突破性办法给予放宽解决;税务部门对公益性的社区教育给予免税待遇;教育部门调剂教师,充实办学力量,确保街道社区学校健康、正常、有序运行。

3.落实社区学校硬件建设

建议区社区教育推委会出台街道社区学校基本硬件配置的标准,特别是光缆进社区工作应继续执行,在安装远程教育接收装置等方面,提出一些基本要求,并可采取社发局与街道共同出资的方式,逐年完善。使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手段能在新区社区教育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新的教育平台,进而连接到居委小区,使新区居民真正实现无障碍学习成为可能,使远程社区教育成为新区的特色工程、便民工程和亮点工程。

4.配强社区教育干部队伍

建议社发局把培养中小学青年后备干部的工作与调配派驻街道社区学校辅导员的工作相结合。可与街道协商,将后备干部作为社区学校挂职副校长使用,并主要由街道对其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同时在其上岗前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提出相应要求。到了一定期限如果考核合格,则可调回充实中小学领导班子,如不合格则回到原教师岗位或另行安排。每年这样滚动操作,则可以收到双赢的效果:既有利于青年教师和后备干部的培养,又有利于社区学校的建设和社区教育的发展。

5.出台相应文件促进发展

建议由区社区教育推委会办公室,在与相关部门协商一致后,出台社区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社区学校办学要求、视导评估标准、档案管理要求和范本、数据统计等相应的操作性文件,以利于各校有所遵循。

与此同时,中心可组织培训、交流,加强平时的指导工作,针对办学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可组织教学研究和教学展示活动,以进一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6.组织编写急需适用教材

针对目前缺乏适用教材的现状,建议采取三种方式加以缓解:

一是本中心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力量编写适合全区应用的通用性教材。今年争取先编写出2~3册。如:浦东新区市民读本,迎世博做新浦东人等。

二是组织街道社区学校中教授相同课程的教师,建立相应的编写组,确定主编人员,列入区的编写计划,在已有各自编写的教材基础上,进行提炼修改,年内争取编写出一批自编教材,供各社区学校选用。

三是发动任课教师,自己动手,编写相关的讲义,以供急需之用。

7.抓交流,搞教研,创特色

社区教育当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实验区工作的精髓在于通过实验创造出新的经验和模式,而且各地区的社区教育都应有自己的特色。因此建议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选择和落实若干街道和实验项目组织创特色活动,并对已经取得成效的做法和经验,组织力量进行总结,并做好宣传,树立典型。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和平台,及时组织交流和展示,宣传特色和成效,用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来推动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同时逐步完善学科教研活动,在各校的教学特色中,选取定学科负责单位和负责人,建立跨校的教研组,通过交流活动,使好的教学方法得以推广。

通过这次调研,感到中心当前面临的任务十分复杂而繁重,而各街道和社区学校对中心又寄予了厚望。但有些事情必须由上级决策后,才能进行运作,所以在此提出一些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我们决心在社发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赋予我们的任务,使新区的社区教育得到较快的发展。

 

(本文由姚天德执笔,发表于《浦东社区教育》2005年第1-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永昌街道工作总结
面向21世纪社区教育模式探索
【论文推荐】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2011年办学成果展前言
成都拟实行高考报名社区化引争议 - 贤人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开发校本教材,彰显学校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