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童薄片”惊艳复活

童涵春堂博物馆展示绝技“前世今生”

“童薄片”惊艳复活

2013年5月20日   09:09-经济新闻     作者:任翀

  本报记者 任翀

    手起、刀落。顷刻间,一粒直径不到1.5厘米的中药半夏,被切成了108片薄如蝉翼的透明薄片。拿上一片放在报纸上,还能清晰地看到文字。这就是堪称中药业一绝的“童薄片”加工技法。记者从童涵春堂获悉,经过几年努力,这一中断十多年的中药加工技法已经 “惊艳复活”,并成为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的“看家技法”。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童涵春堂中药博物馆为市民和游客举行中药传统技艺展演,展现包括“童薄片”在内的中药传统技艺“前世今生”。

    记者在博物馆现场看到,多种多样的中药材加工刀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议论:看起来和其他刀具没什么区别,可又有点“说不上的奇怪”,到底是怎么用的,又能加工什么?“童薄片”的“操刀人”高志强拿过自己的“宝刀”介绍说:中药材加工的刀具主要有切药刀 (俗称老虎尾巴)、小刀、片刀、蟹钳等几种,但根据药材不同和加工需要,在具体操作时还需额外加工。比如制作“童薄片”的刀具,是自己打磨出来的板刀,既要刀刃锋利,又要便于操作。

    不过,真正好的中药加工技法不能仅依靠刀具,还要看药工的手法。高志强的“童薄片”技术,就练了足足多年。高师傅说,“童薄片”需要一种刚中带柔、柔中带刚、软硬兼施的操作法,最终的成品则以片薄均匀、不卷片、透明光亮为标准。而归纳出秘诀,不过10个字——“磨刀、选料、炮制、晾干、切片”。“说到底,就是既要有好刀,又要有好的药材和好的技术”,高师傅解释。

    童涵春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童薄片”只是中药传统技艺中的一种,利用它,成就了“法半夏片”这一国内外知名的产品。而类似“人参再造丸”等中药行业的知名产品背后,也有着独到的加工技艺。说到底,地道药材、精制饮片、遵法炮制、修合务精等是中药产业得以发扬光大的基础。正因为此,童涵春堂开设了上海中医药行业第一家集中医药文化传承、史料文物、名贵药材、中医门诊、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企业博物馆,并宣布全年免费向公众开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帮炮制:京帮老药工谈京刀(附:药刀王的刀具欣赏)
见见什么是真正的老药工
中药奇葩:“点舌丸”
最后的药工!“当年禹州享誉全国的老药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
“当年禹州享誉全国的老药工一共有4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个了。”
【科普】丨三星堆黄金之谜(上):古代有哪些制金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