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剧与业内人士打交道实用技巧

在影视业内,相比较其他职业而言,大多数编剧都是独立创作,无公司的保驾,无经纪人的护航,而编剧要写的剧是要面对公司的,那么个人对公司,对于编剧来讲就会显得弱势一些,所以懂得与他们打交道的技巧就尤其显得尤其重要了。

 

首先编剧要明白是在和谁打交道


编剧打交道的对象有很多,当然首当其冲的是制片人,其次导演、责编或者策划、投资人、小演员或者大腕演员、还有最重要的是编剧与编剧的合作。

 

编剧在整个影视创作过程中,多数处于被动的境地,另一方面,似乎什么身份的人都能忽悠一把编剧。


在这里,我们不能说某一类人肯定是可靠的,另一类人肯定不可靠,事事无绝对么,但了解分析一下制片人运作模式,可减少上当受骗,对编剧还是大有裨益的。

 


在新浪微博中莫非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写的:

在大影视公司周围,围绕着一帮这样的人。他们有的还兼有“著名导演”或“著名演员”的头衔。他们的操作模式一般是这样的:跟影视公司的老板或能说上话的人吃喝聊天,打探公司最近的计划,然后吹嘘自己有个什么样的好故事,引起对方的注意。

 

作为公司方面,当然会说“好啊,拿来看看,要合适就一块儿搞呗”。这话是虚的,可也不完全是客套话,有很多项目确实就是这么搞出来的。然而在一个成功案例的背后,有无数失败的作为铺垫呢。

 

制片人得到公司的这话之后,就开始找编剧。因为他们的事儿不算靠谱,很多资深编剧明白他们的手段,所以他们多倾向于找在校学生,或者毕业不久很想干点事儿的编剧,搞出大纲后直接拿给公司。


 

如果该制片人和公司的关系好,公司也会摆个姿态,让制片人带着编剧来开个策划会什么的,老板有时间也会出席,还有有闲的导演及策划编审之类。小编剧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儿,真当成了是公司的项目。但其实对公司来说,这样的项目并不算公司的,也不会有前期投入,所以如果编剧提出签合同,制片人一定推三阻四,出钱也不会痛快。

 

笔者曾经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具体的人名和公司就不提了,反正很典型。去公司开过策划会,制片人还给租了集中创作的住处,在一再要求下,合同也签了(是跟制片人签的,他说他和公司再签),从梗概到大纲到分集大纲到剧本,笔者和一个编剧朋友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40集的本子,结果你猜拿到了多少钱?还不到一万。

 

现在想想,这么傻的事儿谁会干呀,可放在当时的情景中,还就干了,还特别认真,特别有冲劲。

 


回头琢磨,原因有二:一是该制片人道貌岸然,特别有义气的样子,对你也特别认可,极大满足你的自尊心,而且口才极佳,脸皮极厚,能把坏事儿愣说成好事儿;

二是该公司名头响亮,又去开过策划会,对于前途十分有信心,以为真碰到了好机会。


除了围绕在大公司周围的制片人,还有一些是到处磕的制片人,那就更不如了。大公司周围的制片人好歹还有点私人关系可用,那些到处磕的,关系不够铁,没有方向性,成功的几率就更小了。


所以与他们打交道时,要牢记住两条:

是否推三阻四不愿意签合同?

在合同的甲方里究竟是公司还是个人?

 

其次我们编剧要打交道的人是策划或者责编人员,一个公司之所以聘用他作为策划或者责编,那么他身上一定有所过人之处。

 


责编和编剧本是对立,责编为了使剧本更加完善,不得不挑选剧本的毛病,那么编剧又害怕别人说自己写的不好,在这种情况下,编剧应先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要立即上前辩驳,先听责编如何去说。

 

袁子弹编剧以她个人经验就谈到过:

很多编剧抱怨责编也好,还是制片人也好,不清楚他究竟要什么,这样想法是不对的,这些问题其实是由你来解决,最艰难的事情也是由你自己完成,因为你就是解决问题的那个人。

 

当然你会对责编提出的问题有一些质疑,但是你首先要做的是想想我有什么办法,不要急于反驳别人的意见,不要说你给我想一个办法,因为你是编剧,你是这个世界的创作者,你要从模糊信息当中判断出来他要什么,就好比他们想要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然后你给他们端出来这盘看看是否是他们想要的味道,而不是说再问他们需不需要加糖,或者需不需要加盐之类的,因为他们也不知道这盘菜是哪个味道好吃,你只有做出来了,他们才能做出选择。

 



再就是演员


莫非在新浪微博中这样写:

演员找编剧的事儿一般不多,不过偶尔也能碰到,大概说说。

有些演员没什么戏演了,已经转型,成为上面那种制片人,以蒙钱为主要目的;也有些自我感觉良好,希望能有一部量身定做突出自己的戏,再上个台阶;或者一些演员为了突显自己有才,准备自导自演……


给演员做编剧可能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了,因为演员关注的只是他自己这个角色的光彩,所以你的剧本必须一切围绕他,以他为中心,自然整体平衡会破坏。即便拍出来,也多半一塌糊涂。


再说真正超级大腕根本不会自己找人写剧本的,他们手头的好剧本多的是,挑一个更符合胃口的就行了,而且送上门的剧本后面都有投资,不用自己担任何风险。他们有时候也会找编剧,但是是为了在拍摄中改现有剧本,使对自己更有利。



找编剧给自己写剧本的演员多数在一流半到二流,有点小知名度,可缺乏代表性作品。其实给自己量身定做剧本的想法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他们自己经常搞不到投资。开始的时候,这些小星星身后的老板往往答应给自己的“相好”出钱,于是星星们兴高采烈地找来编剧开工,老板却并不一定肯真金白银的往外拿,开始的承诺无非安抚之词。星星们无可奈何,下面的编剧就惨了。


你要问那些靠戏捧红的星星们是不是特例?比如海岩剧捧红的几个?可以算吧,因为背后捧的人老板有那个能耐又有那个动力;而多数小星星身后的老板没那个能耐,即便有那个能耐也没那个动力。


编剧还经常打交道的有大影视公司


先说说什么叫大影视公司呢?作品多?影响大?背景硬?资金强?掰手指头数数:海润、华谊、保利华亿、慈文、紫禁城、世纪英雄、金英马、欢乐……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传媒、中视影视,一些大台的电视剧制作中心,这些地方与电视台有着密切甚至直接隶属关系,也算很靠谱的地方。



这些公司多是投资性公司,是玩儿资本的,能赚钱就好。很多真正的好片子,都是出自一些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太小的制作公司。如鑫宝源、东方正艺、纯真年代、金英马、小马奔腾、天圆地方等,都偏向于制作的公司,很多好片子是他们搞出来的。


鑫宝源的赵宝刚系列就不用说了,纯真年代的《中国式离婚》,天圆地方的黄健中系列也很不错,还有东方正艺的《红色康乃馨》、《搭错车》等……这种类型的公司在国内很多,以自己制作为主,顺便也做点代理发行的业务,每年有那么几部片子,挺知足了。


不论投资型还是制作型,上面这些都属于这一节所说的大影视公司,基本也是值得信赖的公司。

 

作为编剧,如果你是和上面这种有良好作品纪录公司签约,应该可以稍稍放心一点。在多选的情况下,也尽量选择与这些公司合作。



这些公司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一般都有专职的策划、编审、责编,或者文学统筹什么的,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审看外来投稿、其他公司合作项目稿件,与编剧建立合作关系和协调扶植已立项的项目。如果他们看中一个投稿,会推荐给公司主要负责人,如老板、重要的签约导演或演员、发行负责人审看,如果大家也都感觉好,就找来编剧洽谈。


如果编剧的能力不符合要求,很可能买断故事另找熟悉的编剧来写。与此同时,公司还会继续不断地与电视台、其他合作公司接触,寻求电视台预投或其他公司共同投资。如果其他电视台或合作公司反映也好,公司对你也认可,你便有机会签约拿订金了。


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因为某一个人的一句话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你需要攻克的第一个堡垒就是这样的策划/责编。

在众多投稿中,你如何能脱颖而出,吸引到足够的注意力?

除了精彩的故事和人物,还要有规范的格式以及不卑不亢有理有据的态度。

当然,再重复一下,阐述你想法的策划案(哪怕一段“缘起”之类的文字)。

过了这一关,你的机会就会放大十倍——从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性上升到百分之十。

 

其实,更多时候机会的来临不在于你认识多少影视公司,而在于你有多少编剧朋友。


相比其他行业,影视圈更喜欢熟人合作、朋友合作,甚至夫妻搭档。什么“铁三角”、“黄金拍档”等等大行其道。

 

究其原因,可能因为一则多数影视制作还是手工作坊式的,不是工业流水线式的,熟人合作默契;二则,影视这玩意儿没有确切的标准,价格、水准、等级等等都是虚的,私人关系掺杂其中可以最大限度化解矛盾。



编剧也一样,现在的编剧(尤其干活拿钱的编剧)很少独自一个人挑一部戏,无论创作上还是周期上都要求有一个两三人的编剧小组;而通过一次次与不同编剧的合作建立起广泛关系,有助于迅速找到最佳机会。但是,像上面的独立制片人、大小影视公司一样,编剧也有骗子,需要你睁大眼睛提高警惕。同行固然不是冤家,但也绝对不是慈善家。


当有编剧找你合作时,你要了解几个要点:

 你是否认识、了解他?他是怎么找到你的?

 他是找你一个人,还是找了一帮人?

 他找你的事儿,有没有第三方可以佐证?

 他在编剧圈里有没有信誉,或者有没有剽窃的前科?

 他自己的编剧功力如何?

 你们的工作如何分配,稿酬如何分配?

最后,你们的合作谁说了算?谁是老大?


你自己也需要考虑清楚,你的目的是:挣钱?图名?发展关系?还是无聊打发时间?



一般来说,成熟编剧不会贸然找一个自己不了解的新人担任合作编剧,除非是制片公司的指派,他们都有自己的合作关系。如果腕儿大的编剧,都有自己的枪手班底,他们也会试图发现一些有潜质的新人充实班底。


如果你有幸成为某大牌编剧的枪手,你将有很多实践的机会,你能看到你写的场面变成电视上活动的画面,当然,挣的钱也可足够温饱。――对于新人来说,夫复何求?过几年,你的笔锋磨砺得差不多了,也有了自己一点圈内关系了,再独立出来单干,碰上好的机会,成为新的大牌编剧…… 这就是大多数枪手编剧的梦啊!


还有一种编剧找编剧的合作,有点像建筑施工的转包,搞不好还会成为类似“拖欠农民工”的悲剧。这种行为经常发生在老师和学生、师兄和师弟、大编剧和小枪手之间。

 

开场白通常是这样的:“我在帮某某公司策划个东西,很着急,肯定靠谱。需要找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一起做。现在方案我跟公司已经搞定了,大概如下…………现在需要编剧写故事,每集××钱。”



好了,你和你的朋友一起根据方案编故事上交,却发现过了好久没动静。再去问,人家就说:“上次那事儿黄了,谁能保证事事成啊?别着急,现在有个新的项目,有没有兴趣?”


觉得可气吗?别骂人,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这么干。谁也不希望事情黄,可谁又能保证?话说回来,上来就说这事儿没谱,谁还给你干呢?


真正可气可恨的是那些转包的家伙,从公司拍胸脯弄个项目出来,转手交给别人去操作,自己什么不干,就等着中间切钱。这样的编剧,简直不能叫编剧了。

 

找什么样的编剧合作?当然首先要有合作精神,宽容、包容,不斤斤计较,不会为了多写一两集分场就要多拿钱;此外要有信用,守时、不拖稿,说好完成的就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不用说,对合作对象的要求,也是对你自己的要求。

 

当然,对方也需要有与你相当的编剧水平,至少别相差太多。如果各有所长更好,比如一个擅长文戏一个擅长武戏,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找到一两个好的合作伙伴,能让你的编剧事业突飞猛进,迅速进入创作的黄金期;而失去长期成功的合作伙伴,你的发展也有可能像没了小贝传中支援的范尼一样,陷入低迷。

 

再有一条,如果是和异性合作,更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总归,编剧无论和谁合作,和谁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他处在这个职业的背景现状,你就会理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了,同时也要带着一份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对方,当你向对方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时,对方当然会以同样的状态来对待你,毕竟你所看待的所有人、事、物都是你内心的一种投射。


来源:剧本基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右玉论剑丨孟婕:编剧有幸成为了“剧组第一贵”
《法医秦明》编剧杨哲:责编这个事情得好好说一说,本质上是行业的焦虑!
余飞:为什么影视公司90%以上都在剧本阶段不断地抓瞎烧钱?
“完成剧本才能备案”的广电新规出台,一线编剧和制片人怎么看?| 调查
一个编剧冒“死”写给制片公司的一封信(下)
【鹰眼论坛•责编沙龙(12月上篇)】类型分众,内容合流,十七位影视同仁共谋新赛道突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