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客家人杂志:记深圳客家山歌王子

上图:《客家人杂志》 总第35期


记深圳客家山歌王子曾宪元

  刘桂珠

 

曾宪元祖籍海丰县黄羌客家人,幼年随父母在深圳龙华定居。从小就向往星光灿烂的舞台,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音乐学府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这一人生的转折也为他将来踏上“星光灿烂的舞台”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先后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曾获得两岸暨港澳地区客家山歌大赛金奖、岭南文化艺术节山歌表演唱金奖、中国客家山歌大赛金奖,中港歌手大赛金奖、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人、南粤妈祖优秀文艺志愿者、深圳市龙华创业先锋、文化拥军先进个人等称号。近年来,他潜心于挖掘、传承客家山歌,成绩斐然。



梦想成真,当大学老师

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在声乐老师丁义教授的耐心培育和帮助下,成绩有了质的飞跃。大学毕业后,曾宪元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广州南国艺术学院的老师,当起李济民教授的助教。李济民教授是他的启蒙老师,对他疼爱有加。


同年,曾宪元被派送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去进修。通过一段时间的进修,他不负重托,获得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特聘教师资格证”。返校后,曾宪元毅然担任起中央音乐学院的课程。实现了他当大学老师的梦。

 


为学山歌,只身到梅州求学

2006年曾宪元应邀到嘉应学院讲学,担任该校音乐学院客座讲师。刚到嘉应学院时,他很快就拜著名的山歌大师汤明哲教授学艺了。从此,他既作为音乐学院老师,又成了山歌班里最勤奋的学生、也是汤老师最疼爱的学生之一。经过认真学习,揣摩,曾宪元唱的客家山歌娴熟有余,韵味十足,被誉为“山歌王子”。


只身创业,获得创业先锋称号

曾宪元长期生活在深圳龙华,对龙华的文化建设充满感情。2010年,曾宪元在龙华创立文化传播公司,不久,他又回到自己的家乡海丰,创立了“相逢是首歌”音乐工作室,并且成立了“相逢是首歌”艺术团。多年来为弘扬客家文艺事业不辞劳苦,来回奔忙于深圳、海丰两地。


上图:《印象海丰》


曾宪元是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广东省流行音乐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演艺策划、惠州市百花春天艺术团团长、汕尾相逢是首歌艺术团艺术指导。曾创作及演唱40余首原创作品。



作为深圳市杨宏海客家文化与艺术工作室的成员,多年来,曾宪元成功参与了深圳创意十二月《月照围楼》、《岭南三韵》、《客家流行风》、《多彩客家》等数届深圳客家文化艺术节的策划与演艺工作,以及大型主题活动《难忘红色海陆丰》、《黄羌山歌盛宴》、《红军精神传万代》等,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挖掘黄羌原生态山歌,举办山歌大赛

2016年在海丰县黄羌镇政府的倡导下,在当地客家文化爱好者的诚挚邀请下,回家乡海丰黄羌镇成为挖掘黄羌原生态山歌的领军人,海丰黄羌是一个有4万人口的纯客家小镇,自古客家山歌盛传。


汕尾电视台新闻报道视频





由于各种原因,客家山歌在黄羌销声匿迹40多年。通过各方努力,曾宪元成功把已经消失了40多年的海丰“黄羌山歌”点燃,并把黄羌山歌推向广东省电视台《千年客韵》栏目,得到了省、市、县各大媒体和专家的关注,成功地挖掘、保护和推广了海丰黄羌原生态客家山歌。


视频:由曾宪元改编的黄羌山歌

视频:由曾宪元改编的大浪山歌


2016年中秋前夕,在当地镇府和热心乡贤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策划并举办了海丰空前的《黄羌客家山歌盛宴》,“寻找山里的呐喊声”黄羌原生态客家山歌大赛。并且创新改编了新的黄羌山歌《黄羌山歌特出名》《阿婆留下一首歌》《对花自叹》《唱支黄羌新歌谣》等作品。



在此次山歌盛宴上,曾宪元组织了十多名年轻一代的黄羌本土新秀,注入了新的血液,展现了黄羌山歌新的生命力。使即将丢失的黄羌山歌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保护、传承与发展。



黄羌山歌大赛后,曾宪元又带着黄羌山歌报名参加2016年11月份由广东省文化厅主办的“两岸暨港澳地区客家山歌大赛”,并夺得了金奖。黄羌山歌从挖掘到创新,从推广到摘得大赛桂冠,前后仅仅5个月时间。

 


为抢救大浪传统山歌唱腔再立新功

今年,创意12月 第十届深圳客家文化节在大浪举办嘉年华演艺活动,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活动总策划杨宏海根据大浪当地原有整理传统山歌基础上,创作改编出《好久唔曾相会过》等6首山歌,将其作为活动主题歌,但是尚未整理出大浪山歌的传统唱腔。



为此,曾宪元主动请缨,毅然深入大浪各地,遍访民间艺人,他通过当地的朋友找到了五六位会唱山歌的老人家,并虚心讨教。让他感到苦恼的是,几位老人家唱的并非大浪原生态山歌,难道大浪原生态山歌已经丢失了吗?



在困难面前,曾宪元并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宪元马不停蹄,四处寻觅,最终在大浪石凹村找到了一位叫谢英娇的老太太,今年已经90岁了,腿脚不是很方便,但说话口齿还很伶俐,说到唱山歌老太太顿然精神焕发,唱了一首又一首原汁原味的大浪原腔山歌,并且告诉曾宪元说:“这是我小时候,老人教我唱的,已经好久好久不唱了。



”曾宪元一边听一边录像录音,终于将这超过百年的传统山歌及唱腔抢救出来了。经过连续几天的劳累,他已经累得头昏眼花,喉咙沙哑,但仍坚持把整理工作做完。



最后,在深圳市客家文化交流协会的各位专家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用“快闪”的形式改编了大浪传统山歌,首次在“大浪客家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中展演,得到了专家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挖掘和传承原生态山歌,曾宪元又一次再立新功。




新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汕尾海丰黄羌客家山歌
海丰黄羌平东客家文化
客家人都是金嗓子!一首《客家山歌特出名》震撼人心,太好听了
客家山歌就系靓
大型客家山歌对唱上广视春晚啦!客家人一定要看~
赞!客家人把一首客家歌唱上“国际大舞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