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美篇

中国画艺术专业论文


论杨之光老师的历史贡献 (之一)


黄锐才

本文在中国画人物画发展的历史中、在把杨之光老师与他同时代的一系列著名人物画家的对比中,深层认识杨之光老师对中国画写意人物技法在继承发展上的卓越成就。他创造了写意没骨人物技法的高度成就。把表现技法与表现能力、笔精墨妙与形神兼备高度结合。学习研究杨之光老师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当代中国人物画有重要的意义。

论杨之光老师的历史贡献

一、 创造写意没骨人物技法的高度成就

战国楚墓帛画,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具有完整意义的中国画。它既奠定了中国人物画以线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贯传统,同时也培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绘画特殊的审美意识。从战国到当代,中国画坛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人物画家,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优秀作品。然而,尽管他们在作品风格和技法上不断地创造发展,在创作内容上不断地变化更新,但中国人物画以线描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这一基本的表现形式,却千百年来始终未变。

传统的“泼墨”和“没骨”,是只有在山水花鸟画中才有的技法。到了北宋,人物画中的泼墨写意技法,才开始从“减笔描”向缺笔技法发展,并吸收山水花鸟画的水墨技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传为五代宋初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用笔放逸、笔触强劲,开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


而真正在“减笔”、“泼墨”上对人物画技法作出贡献的,则是南宋的梁楷。但他的六祖《截竹图》和《破经图》,其简炼刚劲的用笔,仍然没有超出以线勾勒的范畴。而《泼墨仙人图》,虽用墨酣畅淋漓用笔洗练放逸,但锋芒显露而欠圆浑厚实,快利而显流滑,随笔成趣而怪诞狂野。


以我看来,明代张鹏的《渊明醉归图》,其侍童的上衣,倒是古代人物画中较成功的没骨写意技法。


清代黄慎的《携琴仕女图》,其勾写结合的泼墨外衣,与勾线衣裙的相映成趣,也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意态气质和物象的质感特征。


杨之光老师创造的写意没骨人物技法,在五十年代就曾受到非议,说其“只是水彩加线而已”。这种评议,实在缺乏对中国人物画传统技法的全面认识。从上述张鹏和黄慎乃至石恪和梁楷的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到泼墨没骨技法在人物画史中的深远源头。尤其到了清代任颐的《酸寒尉像》,人物的红缨帽,长袍马褂及高底靴面,均以没骨法写出,色中见笔,别开生面。


我甚至在任颐的《花容玉貌图》仕女的泼墨发髻中,看到了杨老师技法的深厚渊源。


还有近代倪田的《昭君出塞图》,全画大部分均以写意没骨法画出,效果强烈,意境深远。


吴昌硕的《灯下观书》,运用大写意技法画上衣,笔墨起伏极尽变化,干湿浓淡随手写来,形象概括洗炼,神采飞扬。


然而,这毕竟只是泼墨没骨人物技法在画史上的前期探索而已。中国人物画一直到了杨之光的老师——高剑父和徐悲鸿那里,仍然主要是停留在线描这一框架之下。高剑父一生倡导国画革新,主张折衷中西绘画之长,但他的《罗浮香梦》,仍然是传统的勾线染色,只不过更注重色彩关系和虚实变化的渲染。徐悲鸿中西绘画兼长,但他的《李印泉先生像》、《泰戈尔像》、乃至《九方皋》、《愚公移山》等等,也仍然是勾线填色,只是在人体和脸部上更注重了结构和素描关系的表现而已。


倒是杨之光老师或许会更多地从他的同辈人的皎皎者中吸取其泼墨没骨人物技法的营养。例如方人定的《到田间去》,吸取了西画以面造型的手法,人物的肌体全用近于水彩的没骨写意色块来表现。要说“水彩加线”,在方人定那里就早有探索了。又例如叶浅予的舞蹈人物《夏河装》,水晕墨章,袍领、袖口、下摆等处以一笔或数笔淡墨画成,与水墨大写意的袍身形成对比,表现出毛茸茸的质感,具有极好的表现力。所有这些,都为杨老师创造性地取得泼墨没骨人物技法的高度成就,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基础。


到了杨之光老师,中国人物画泼墨没骨技法,终于前所未有地开出了灿烂的奇葩。试看他的《汕尾渔家女》,其洗炼洒脱的大写意头发,浓淡干湿飞白,洽到好处,与脸部轮廓的勾线相对比,把少女柔美的发髻表现得淋漓尽致。


《浴日图》其大写意没骨表现的海军官兵,具有极强的衣服质感表现和逆光效果的表现。


新疆舞《万方乐奏有于阗》,一笔直取,就能把新疆帽的毛茸茸质感表现得相当充分,三几笔挥洒而成的外套背心,把人物的结构前后虚实关系表现得精确无比。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杨老师的大写意没骨舞蹈人物和女人体,更是炉火纯青,前无古人。你看《飘纱的女人体》,左大腿上只用一笔,就把女人肌肤柔美的质感及大腿逆光的明暗关系表现到不可更改、无以复加的完美地步。令人欣赏其画赞叹不已。

大写意泼墨没骨技法有如此精妙的表现力,这在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中是前无古人的。杨之光老师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上,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画技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为今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极可宝贵的成功经验。
(待续)

本文作者简历:

黄锐才,中山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早年师从杨之光学习中国人物画,并先后在广州美院油画系、师范系、中国画系进修,2010年在广州美院人物画专业高研班结业。1984年11月,中国画艺术论文《试论中国画的传统实质》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朵云》第七集上发表。2001年,中囯画艺术论文(略论岭南画派的艺术精抻)在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囯际艺术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国际优秀论文奖。
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白描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国画协会秘书长,广州市荔湾区美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画写意人物技法杨之光中国画人物画法
杨晓阳:丝绸之路
写意精神丝路情——杨晓阳的画
(书画点评之三十七)稚拙没骨美人图 妩媚柔情也达意
杨之光先生与后岭南画派
艺术家|杨子勋——现代水墨写意精神的践行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