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加林:纵横笔墨 山水逍遥
文化月刊杂志 2017-10-25

何加林

198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先后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现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客座教授。获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作品《汉中古道行》曾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银奖(1988年,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秋气嶙峋》曾获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金奖(1993年,合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山色空濛雨亦奇》曾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2004年,北京,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何加林《思溪延村》40×58cm 2007年

鹏鸟,大物也,其志在高远

鷃雀,小物也,其意在蒿蓬。

鹏鸟虽大,而不欺小,乃大。鷃雀虽小,而不托大,亦大。

是故,各安其所,各得其乐,谓之逍遥。

山水者,大物也,天地之气骨血脉,丘壑跌宕,气象万千。

绘事者,小物也,人之闲情逸趣 ,图形状物,笔墨方寸。

山水虽大,人不居其间,何以有灵?

绘事虽小,蒙天地滋养,文心绚烂。

是故,画人游于山水间,与草木吐纳,与百鸟共鸣。攀崖振臂,临泉濯足,砥砺境界。于尺素间,纵横笔墨,挥洒胸襟,此谓山水逍遥。

何加林《古寨幽径》45×69cm 2012年

山水画是从多种层面传递精神

现在有很多人简单地把山水画说成是哲学,但实际上山水画仅是传递哲学思想的一种外延形式,它本身并不是哲学。山水画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文人对人与自然的一种文化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根基,以天、地、人为蓝本,当文人在解读自然山水的时候,同时也注入了自身的情感,并以文化的视角来从事山水画创作,从而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眼睛”。在这个“文化眼睛”中自然包含着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因此,在他们运用这种思想去创作和品读山水画时,所传递出来的体会就充盈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和哲思,既非表面的风景描述,也非单一的哲学表达。

先秦时以“君子比德”作为山水美学观念的核心,其中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如古人在画山水画的时候,画家将内心的情怀寄托于画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怀,时而雄阔、时而飘逸。这在历代众多山水画大家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精神追求。但实际上,我们又很难归类或区分哪一幅作品属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或佛家思想。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相互交融的文化,类别并不需要分得很细,这恰好说明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普世意义,我们从古代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解读到这一特点。唐代画家、诗人王维,他早期尊崇道家思想,尔后出入佛门,所以在他的作品里面自然也就蕴涵着他“入道入佛”的世界观。在他的作品当中,不仅读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智慧,而且还能解读出他对人生境界的把握。这种境界的把握可能来自于道家思想,也可能来自于佛家思想,所以说他的作品非常丰富。再如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在他的画中,观者既可以感受到道家“无”的境界,也可以感受到佛家“空”的境界,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儒家“不器”的思想,因此,对一幅作品的解读也变得多种多样。明代沈周为老师祝寿而作的《庐山高图》,作品既能让人感觉到其中蕴含“尊师重教”的儒家思想,同时也能体会到山水“逍遥”的道家思想和坐望彼山、明心见性的佛家思想。

所以对于传统山水画,无论是在品读欣赏时,还是在创作实践中,儒、释、道的思想已经融化在我们的文化行为之中。当一个画家的作品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时代精神时,那么他的作品中儒家思想的成分就会多一些。比如现在很多重大题材和现实题材的创作,是要让观者在你的作品里面感受到一种时代的力量,这种入世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儒家的思想。当画家在画画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画得天马行空、“逸笔草草”,带有某种浪漫主义的色彩的时候,那么道家的思想就更多一些。当画家的作品突然凝固在一瞬间,着墨不多的作品表达出一种纯净、与世无争、静如处子的禅境时,便又与佛家思想接近了。因此,儒、释、道的思想在山水画里的表现因人而异,它是从不同的层面去传递一种精神的。

何加林《雁荡山宿雨》50×58cm 2010年

实现个人价值才是真正的“自在”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都会面对一些抉择,当年我决定离开杭州到北京的时候,好友月真法师问我为何,我的回答是“自在”。其实,“自在”包含了很多层面,从内心来说,我是一个向往逍遥的人,我觉得一个人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内心的自在,但是这种内心的自在时常会被世俗的事情所羁绊。而只有当一个人的修养或内心世界足够强大的时候,世俗的事情即便再多也不会对他造成羁绊。

我曾用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一问题,并自问,来北京这些年是否达到我当初的期盼?现在看,通过这些年的磨砺,我在诸多方面充实了自己,使自己的内心得到了滋养。因为在首都,其所面对的世界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大,在这里修行,首先是对世界的包容力得到了扩展。我所接触、学习、观看以及思考的东西,都相对开阔很多,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作为一个画家,你的视野决定了你的格局。其次,在原来的生活氛围里,自己只满足于艺术方面的某些审美或情趣。到了北京以后,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四季分明的气候,南北方巨大的文化和审美差异,使我的创作格局发生了变化。以前在审美中“喜欢甜食”,而现在几乎“酸、涩、苦、辣”都能尝试着去包容了,这使我的艺术发展得到了巨大补充。

以前我觉得有时间画画,有时间去旅行,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一种逍遥。然而,表面上得到的“轻松自在”未必就是真正的逍遥,因为那时你的内心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快乐。而真正的逍遥是能在很多俗务中获得一种游刃有余的精神空间,在纷杂的红尘中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比如现在,虽然我每天的工作很忙,但是我很庆幸能够在退休前明白把精力用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上也是一种快乐,这使我的内心比原来强大了许多,宽广了许多。我相信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有多宽,他的艺术境界就有多宽。当你把这种有意义的繁忙当作一种快乐,你的内心也一定是自在的,即使再忙,都会觉得轻松。

我从小受的教育,使我内心充满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更觉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需要靠许许多多的文化人付出才能实现,如果大家都躲在房间里只顾自己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未来是走不远的。所以,作为一个文化人,要有为社会、民族以及后代子孙做一些有益事情的觉悟,在这个过程中把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和理念传递下去。所以,我在大学教书的这些年,坚持这种理念从事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文化人光有文人情怀是不够的,更要有士人情怀,对社会要有担当和责任,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北京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让我感受到什么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在这种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感召下,就自然而然地把自己与工作融为一体,自觉地去践行这一理想,在文化上做一点哪怕看上去是很卑微的工作,这也是一种个人的价值体现。因此,到北京以后,不仅让我从原来的理念里面一步步走到今天,还让我从这个境界里获得了更高的认知,这是我最大的收获。

何加林《宑底秋色》38×45cm 2015年

中国绘画必须要有立场

当年,我们作为青年画家的时候,老一辈艺术家并没有对我们提出什么说教式的忠告和苛求,更多的是鼓励和褒扬,他们认为我们这一代在特殊历史时期与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人,学习与阅历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同样的,我认为现在的青年画家做得也很好,他们爱读书、善思考、观念新,做着他们这一代人该做的事情。从根本上讲,中国绘画自古便是在批判与自我批判当中前行。如果我们现在扼杀了青年画家的想法,那中国画便寸步难行。反过来讲,难道中国画走到我们这一代就是最正确的吗?难道我们这一批人画得就是最好的吗?难道历史到我们这儿就是高峰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下定论的,中国画的“走下去”靠的是一代代青年画家的接续和努力。

另外,中国绘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具有包容性,它可以包容新的观念、思想、创作激情,甚至包容很多新的探索。在包容新鲜事物的同时,又将其沉淀、发酵,最终呈现出更加优秀的艺术形态。也正是这些新的艺术风格、艺术样式和艺术作品保证了中国画的未来。因此,建议青年画家应广泛而深入地对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学习和实践,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充分的了解、尝试和学习之后,孕育而出的观点和思想才会非常客观并具有一定高度。

中国画本身具有造血功能,每个历史阶段都会存在包容和吐故纳新的思想以及新的观念,这使得中国画在今天方兴未艾,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生命力最长久的艺术门类。现代花鸟画大家潘天寿曾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西方艺术是我们的营养,我们可以把它吸收进来为我们服务。我们现在很多画家一谈到西方的艺术如数家珍,而对自己民族的艺术却不愿回望,这样会本末倒置,是一种不自信。我们要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深谙传统文化整体气质都是内敛、中庸和醇厚的,正所谓厚德载物、不偏不倚、文质彬彬。并懂得中国绘画最本质的东西并不是追求表面的物理成像,而是在传递一种内在精神,是在“格”“五色”背后的“夷、希、微”,是一种“弦外之响”。如果硬要变为以西方的绘画方式去表达,那么这种精神便荡然无存。因此,中国绘画必须要有立场,这一点是我们要坚守的。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假如说中国把自己的文字和语言都变成英文,那中国文化就没有意义了。中国古代有很多经典的著作都需要通过汉字来理解,运用古汉语来解读。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是如此,它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笔墨精神。在咫尺方圆的案头,一张纸、一块墨和一支毛笔,以简单的黑白之道,便可以传递出无可言喻的精神世界。

何加林《记忆的碎片》200×180cm 2014年

文化月刊 2017年8、9月下合刊

封面人物:何加林

【版面编辑:高登科】

【微信编辑:田野】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化月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主管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主办

微信名称:文化月刊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何加林山水画
黑:不是黄宾虹山水画的特征
2019百佳艺术家——张瀚东
【画报人物志】徐恒:让绘画赞美思想
三品|艺术专题——何加林:古意与旧气
段孝敏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