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谣言止于智者,很难,其实谣言更多地止于怀疑论者

我一直怀疑“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当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可能基于一个事实,而以后的重复,就成为一个口号,情绪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实质的东西越来越少,这句话也显得越来越空洞。

这怀疑不无道理,谁才是智者?智者判断一件事物是不是也需要素材,按照现在的话说,也需要数据。如果数据都是假的,那么任你如何智慧,也得不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假信息引起假动作,假动作耗费的不仅是资源,更是错过了那些无法补救的机会。

我们依据信息进行判断,从而进行决策,而我们得到的信息往往是,今天说发生了,明天就有人辟谣,过了一阵还是发生了。

在信息明显过剩的今天,为何还有假信息?都是因为利益。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发布假信息的人不会平白无故耗费精力,花费着流量去编造假信息。互联网时代的眼球经济告诉我们,只要吸引眼球而不受责罚,就有人不择手段没有底线地编造信息,怎么轰动怎么来。

一篇文章首先得起一个瞬间抓住人眼球的标题,标题党就是这么来的。据统计,一般的读者打开app,会浏览整个页面,平均在一个标题上只停留2秒钟,再决定是否打开文章,而文章里如果没有劲爆内容,就会匆匆拖到最后关闭。一般的app以点击率、阅读量考核文章质量,在这种机制下,标题党在所难免,文中的内容怎么吸引人怎么编排,假信息同样也就在所难免了。

马克思说过:“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他们敢于冒绞刑的危险!”何况只是编织一个故事。这类假信息占了多数。

还有一类假信息涉及阴谋论,为了某种目的故意为之,这一类为数不多,但更难分辨。

第三个来源就是编造者不知道自己在编造。事物在发展,在结果出来之前的时间差里,各种猜测满天飞,但有的小编就把猜测当确定,依然是为了吸引眼球。

如果想从根本上减少假信息,就需要改变文章的考核机制。如何判断一篇文章的质量,从平台和读者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平台最希望的是吸引人,而在看了文章以后认知得到了提高,或者学会了某种技能,或者达成了某项交易,更有利于读者。如何设计文章的考核标准,取得在人气和忠诚度两者之间的平衡,引导信息生产端提高信息质量成为关键问题。

一次基于事实的深入阅读,比100次基于传言的肤浅阅读效果大得多。基于此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就可以作出正确的决策。

改变考核点,用规则引导市场,传递信息消费端的真实认知水平,让信息生产端作出真实的评估,才能避免信息生产端误判读者的认知水平,生产出过多的信息垃圾。改变考察规则,鼓励真点击、真阅读,才能真正地引导真实信息的生产。

不管何种假信息,都是钻了认知水平的空子。在多数人都不是“智者”的时候,怀疑论者能很好地阻止谣言。

一个连自己都怀疑的人,能轻易相信拿到手的信息么?这些信息来得越容易越不可信。无论这些信息多么言之凿凿,表述得多么激情澎湃,都不可能动摇怀疑论者的那颗心,他们总是在获取的信息后面打上一长串问号。就算是相信,也不过是少了几个问号。谨慎的怀疑论者很难把带着一串问号的信息再传播出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http://93713549.qzone.qq.com]智者,让谣言止于“我”
大学生【教你如何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那不是智者的人怎么办? | 果壳网移动版
22.谣言止于智者
小马哥读《论语》:谣言止于智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