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巷 桦皮厂胡同 北京这些地名原来都来自外地

陕西巷 图源@刑警视觉

胡同,是北京的筋脉骨血,其名称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自一条胡同的名称开始,我们往往能在其中找到旧日生活的痕迹,或是风物古迹,或是沧桑旧事,抑或是旧日的生活形态。

了解北京,特别是北京的胡同地名,我们可以知晓历史,传承文化,地名便成了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形成于民国时期、因租界而得名的“南京路”“上海路”,北京以外地地名为名的胡同大多形成于明清时期,他们或是有营房驻扎,或是有会馆存在,或是荒冢义地,还有的是有工厂或商人聚集,也有的是因谐音雅化而得名……

前段时间,我们介绍了前两种,带您逛了逛以四川、山西、山西汾州、山东顺德、登州、莱州、胶州、浙江余姚、福建福州等地名为名的胡同。

四川营 山西街 汾州胡同 说说那些以外地地名为名的北京胡同

顺德馆夹道 福州馆街 这些胡同都是因会馆而得名(1)

北京这些胡同 为什么拿浙江余姚、山东登州、莱州、胶州命名?

今天,咱们来讲第三类,即以工厂或商人聚居而得名的两条,分别为八大胡同之一的陕西巷,和西直门内的桦皮厂胡同

陕西巷:

陕西木材商人聚居之处

八大胡同最有风情之所

陕西巷 图源@刑警视觉

在前门外,珠市口西大街以北,有一条陕西巷,是京城八大胡同之一,往前数一百年,这里可是达官贵人、三教九流寻花问柳的好地方。

陕西巷得名于明代,张爵在《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中便已有记载。不过和山西街、四川胡同等不一样,以外地地名为名的陕西巷里,并没有军队驻扎,而是因有商人聚居而得名。

据《京城胡同徐瀛速写集》记载,明初之时,大量商户云集前门外地区,招商居货,此巷聚集了许多陕西籍的木材商囤积木料,故名“陕西巷”。

更为难得的是,胡同名历经数百年,一直沿用至今,这在北京的胡同之中,实属少见。

《最新北平大地图(解放版)》中的陕西巷

到清乾隆年间,随着乾隆皇帝下江南,带回了四大徽班,他们便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扎了根。所谓“人不辞路,虎不离山,唱戏的不离百顺、韩家潭”,最早来的三庆班住进了韩家潭,后来四喜班住进了陕西巷,和春班住进了李铁拐斜街(今铁树斜街),春台班则是住进了百顺胡同。

自此,咿咿呀呀的吊嗓子的声音便开始在巷内响起,京剧也是在城南这一块地方逐渐形成,这京剧一唱,就是三百年

百顺胡同口的浮雕

坊间有言:“前门大街大栅栏,石头胡同陕西巷”,在清末民国时期,陕西巷在夜夜歌舞升平的京城烟花柳巷之中,可谓是风月场之最

据《京城胡同徐瀛速写集》载,在不足400米的陕西巷里,曾有妓院14家,其中更是不乏赛金花小凤仙这样的名妓。

陕西巷内上林仙馆内景 图源@刑警视觉

值得一提的是,旧时的妓院分为清吟小班、茶室、下处和窑子四个等次,而陕西巷里的这14家都属上等,为清吟小班,只问风情,不染身体。这里的妓女平日里更多的还是陪客人喝茶宴饮、抚琴弹唱、弄曲填词。

据传旧京妓女还有“南班”“北班”之分,其中的“南班”女子大多来自小桥流水的苏杭一带,色艺俱佳,不仅能通琴棋书画、笙管丝弦,还能略通诗词,多数还能做的一手好菜。而“北班”女子在这些方面则是要差上一筹。而赛金花、小凤仙正是“南班”女子。

陕西巷内上林仙馆内景 图源@刑警视觉

既然是上等妓院,常来光顾的也大多为政要名流、文人雅士,如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云南都督蔡锷、四川都督尹昌衡等。

难能可贵的是,胡同里还留有曾经“清吟小班”的原址,最为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修葺一新的22号,这是一座精致的二层青砖小楼,门楣上还有“上林仙馆”四个大字。

陕西巷内上林仙馆内景 图源@刑警视觉

有人说清末民初时期,赛金花小凤仙都曾在这里挂牌接客。如今这里一是一家旅馆,如果不住店只参观据说要花个门票钱。

不过也有人说,这里过去是个大烟馆,还有人说这里曾是家药铺,主要经营“二药一纸”。

其中的“二药”,即春药和麝香。在八大胡同卖春药不足为奇,而麝香则是妓女们的打胎良药。“一纸”,指的是冥纸,供妓女接客后,烧纸以慰藉自己。

不过不论有没有关系,既然路过这里,看到门口写着“赛金花小凤仙文化馆”的字样,人们还是会进去看看。

陕西巷内上林仙馆如今是旅馆(2016年)

图源@厚德东方

进到里面,确实也大有文章:两层木结构楼房,没用一根钉子,红廊绿檐飞檐连栋画壁雕梁。可以说,不论是不是妓院,进来看看这门票钱还是值得的。

陕西巷内上林仙馆内景 图源@刑警视觉

此外,胡同里52号,也是一座二层的灰色小楼,不过却比不得“上林仙馆”的修葺一新,这里就要破败许多了。

这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不施浮设,十分古朴,门口的墙壁上有“云吉班旧址”的字样,据传小凤仙刚入行时曾在这里搭班。

陕西巷52号 云吉班旧址 图源@厚德东方

关于小凤仙,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关于她的故事众说纷纭,且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

传说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回到云南昆明,树起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大旗。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陕西巷52号 云吉班旧址 图源网络

蔡锷将军曾留有对联:“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此地之风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小凤仙也曾有对联联悼念知音:“不幸周郎竞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其中的“周郎”“李靖”自是指蔡锷将军,而她自己不就是三国时期的小乔与唐代的红拂女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电影《知音》风靡一时,其中演绎的便是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故事,更是让小凤仙名噪一时。

电影《知音》海报

据传小凤仙就是在云吉班与蔡锷将军相遇、相聚,如今这里已是西城区文保单位,在门口的正上方还有“宏丰粮栈”的四字匾额,似乎又揭示了不为人知的另一段历史……

“宏丰粮栈”

此外,就在云吉班附近,挨着榆树巷1号,那里据传是赛金花的怡香院

榆树巷1号 图源@刑警视觉

名妓赛金花,在北京近代史绝对是个富有争议的传奇人物。她十余岁便堕入风尘,后嫁给清末状元郎洪钧,成为他的第二房姨太太,从花船名妓一跃成为状元夫人

而后,她还曾作为正妻随洪钧出使德、俄、奥、荷四国。洪钧死后她扶棺南归,不受婆家待见,后在上海重操旧业,而后又先后移居天津、北京。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杀进北京城,据传正是因赛金花之前随丈夫洪钧出使德国的经历,赛金花结识了八国联军司令瓦德西,甚至还凭借自己的外事经验,巧妙化解了国家危难。

据传辜鸿铭曾对赛金花说过:“你做过的这些义举,于社会有功,上苍总会有眼的。”

剧作家夏衍曾编写话剧《赛金花》,更是让赛金花的名字家喻户晓。

话剧《风华绝代》中刘晓庆饰演赛金花

而榆树巷1号正是庚子年间赛金花的住所。这是一栋二层的小洋楼,据传还是请“洋设计师”所画的图纸,如今结构保存尚且完整。据传,赛金花就住二层中间的房子里。

榆树巷1号 图源@刑警视觉

后来,这里成为了北京市皮革公司的职工宿舍,里面有7户人家。如今这里已是西城区文保单位,不过门口的文保牌上所写的是“榆树巷1号茶室”。

除了妓馆,胡同随处可见二层、三层的青砖小楼,这在过去多为戏园、茶社、会馆,现多改为民居杂院或旅馆。

陕西巷 图源@刑警视觉

此外,陕西巷南口还有一栋小楼值得一说,这是家百年的老药铺了,也是如今京城里唯一一家完整保留了店堂原貌的老药铺

这家药铺名为德寿堂,建于1934年,本是德寿堂的南号分店,如今崇文门外的的总号和花市的东号都已无存,只有这里保存了下来。

德寿堂

药铺坐北朝南,前店后厂,前面是中西合璧的三层阁楼,后面有两进院落。

创始人康伯卿曾在西单怀仁堂当学徒,后研制出“康氏牛黄解毒丸”,因其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迅速闻名京城。

老板还专门为其申请了鸡鹤图案的商标

除此之外,康伯卿还极善经营,单看这座阁楼的外立面就可见一斑,商标、匾额、砖雕都颇具特色,尤其是在二楼的露天平台上还设计安装了一列用燃油驱动的仿真小火车,可以穿过外立面左右开凿的两个涵洞,沿着环形轨道循环运转。这些都起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轰动全城,观众人山人海,竟至交通堵塞”。如今这里也是北京市的文保单位。

德寿堂

桦皮厂:

西直门内桦皮厂胡同桦皮厂存放的桦皮

来自吉林桦皮厂镇

桦皮厂胡同 图源老北京网@建工大师兄

在西直门内不远,有一条桦皮厂胡同,最初得名于清代,据传是因有桦皮厂而得名。

有意思的是,其实吉林便有一个小镇名为“桦皮厂”,这里便是因清廷曾在这里设桦皮厂而得名。

而京城桦皮厂胡同桦皮厂里的桦皮的来源之一,就有吉林的桦皮厂小镇上的桦皮厂。

《京师坊巷志稿》引《柳边纪略》载:“拉发北数十里,有桦皮厂,每岁打桦皮入内务府。辽东桦皮遂有市于京师者矣。

1961年的桦皮厂胡同南口

其实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器具的风俗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

据考古资料,桦皮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专家研究,《山海经》中的“雄常”应该就是桦树,当时人们曾用桦皮来制做衣服。唐代时,桦皮就已经开始作为贡品由地方政府上贡中央。

《吉林外记》载:“乌拉向有桦皮屯,世管佐带领兵丁剥取入贡。雍正年间,裁去世管佐领,将兵丁拨给官地交粮,改为吉林八旗官兵剥取。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详细记述了吉林纳贡桦皮的情况:“吉林岁贡方物,岁有数次。紫桦皮二百张,上用紫桦皮一万二千张,白桦皮改为紫桦皮一千四百张(隔一年进御览)官紫桦皮二千张,又交下五旗官紫桦皮一万二千张,白桦皮三千张,暖木皮四百五十斤,莝草各五十斤(以上俱赉送武备院查收)。”

清廷对桦皮的需求,仅在吉林一省,就已经有如此之多,其用度可见一斑。

成堆的桦树皮 图源网络

有如此高的需求,其主要原因还是桦皮在来自黑山白水的满族人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太过广泛

据《黑龙江外纪》载:“山谷多桦木,土人以为箭笴,为鞍板,为刀柄,皮以帖弓,为车盖,为穹庐,为扎哈(桦皮船),缝之如栲栳,大担水,小盛米面,谓之桦皮斗,俄罗斯亦有之,极小,雕镂精巧,宜贮槟榔鼻烟,号老羌斗。”

桦皮所做的日常用具

也就是说,在弓箭、车盖、居室、船只,以及诸多日常器物中,都能见到桦皮的身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桦皮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成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

值得一提的是,桦皮上有天然的花纹,可既可作鞍镫弓把的装饰,也能起到“暖皮”的作用,因此,桦皮在军事物资中也十分重要。

木葡萄纹桦皮雍正帝御用弓 弓把便是由桦皮装饰

此外,桦皮在野外捕猎方面也颇有妙用,比如制成“鹿哨”“皮恰翁”等,以声音来引用野兽。或是制成鱼鳔末端长绳上拴的浮标,以追踪鱼的动向。

桦皮还可以做烙画

如今,吉林的桦皮厂镇上,桦树林已经不多了,而北京西直门内的桦皮厂胡同里,也早已没有了桦皮厂,甚至连胡同的样貌都无存,道路两侧是拔地而起的楼房幢幢。

桦皮厂胡同 图源老北京网@建工大师兄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曾经那个擅长弓马骑射的朝代已然远去,桦皮在生活中已然越来越少见,似乎只有“桦皮厂镇”和“桦皮厂胡同”这两个名字,还能让我们想起这两地之间的联系,这两地曾经的繁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已经消失的胡同
桦皮厂胡同
timeout|上林仙馆:独占花魁领风尘(11.6.8)
清末“八大胡同”之一陕西巷!
八大胡同的前世今生
张纪平:胡同艳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