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继鸿教授心电系列之十五】心电学进展2018


【郭继鸿教授心电系列之十五

心电学进展2018

郭继鸿

北大人民医院

心脏电生理是一个活跃的领域,每年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治都有一些重要的新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电生理研究专家,在心脏电生理领域辛勤耕耘、孜孜不倦,时刻紧跟国际电生理的学术前沿,敦促国内电生理诊疗水平的提高和进步。

在第二十一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上,郭教授再次就心脏电生理领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解读,包括无创三维标测技术、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新方法——室速积分法和贝叶综合征(Bayés Syndrome)


无创三维标测技术


1. 无创三维标测的诞生


随着1980年直流电和射频消融术用于临床,越来越多种类的心律失常得到根治,这大大激发了心律失常检测技术的发展。相应地,体表心电图和传统的腔内二维标测技术已不能满足治疗的需求,腔内三维标测技术的问世成为必然。1995年的Insite标测系统和1996年的Carto标测系统用于临床,标志着心律失常诊断技术跨入三维时代。


腔内三维标测可以广泛采集心内膜心电信号,构建三维电解剖模型,完成腔内三维标测图,用于临床。其临床应用包括:

(1)揭示心室内激动顺序;

(2)确定心律失常的局灶性机制;

(3)确定心动过速的大折返机制;

(4)确定局部折返性房速的机制;

(5)证实特殊的心律失常类型;

(6)揭示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功能的病理改变。

最终对心律失常做出直视而精确的立体三维诊断,并指导消融治疗。


然而,腔内三维标测仍存在重要的缺憾需要解决:

(1)为有创检查,存在一些合并症;

(2)检查所需的仪器昂贵;

(3)标测结果仍属于对心脏局部电活动的记录和分析。

为弥补和解决腔内三维标测存在的问题,近十年,体表三维标测技术逐渐崛起,从设想到实践,从最初的尝试到技术提高,日臻完善,并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临床。


与有创三维标测相比,体表三维标测对心律失常的定位诊断、机制探讨以及对导管消融治疗的指导作用相差无几。


2. 无创三维标测技术的三部曲


(1)高密度采样——电极背心


体表三维标测时,受检者需穿戴一个数量多、密度高的电极背心,该背心大小容易调整,可适应身材不同的患者,使背心上的众多电极能紧贴受检者胸廓,减少心电图记录中的伪差。


研究中心不同,体表三维标测所用的电极数目略有不同,224~256个不等,但每个电极片均有单独的编号及CT标记。电极背心穿戴后,依次记录各电极的单极导联电图。


(2)构建模型——电解剖


记录所有电极的单极导联电图,患者穿戴背心进行胸部CT扫描,确定每个电极导联与CT扫描获得的心外膜几何形态的相对位置及对应关系;进而整合、构建1500个心外膜心电信号三维电解剖模型。


(3)完成心脏电活动的各种标测图


构建心脏电解剖模型后,患者穿戴电极背心活动,体表电极阵将以1~2 KHz的采样率连续记录每次心搏的电位变化,并通过无创体表三维标测系统进行各种图形处理,最终合成各种参数特征不同的三维标测图。其中最重要的是电位标测图、激动顺序标测图、等时线标测图等。


3. 无创三维标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例1:预激综合征


患者男,35岁,预激综合征,心电图:(1)胸前导联的移行区位于V1、V2导联中间,I导联QRS波的R波>S波,这两点都提示为右侧旁路;(2)QRS波无充分的心室预激图形,使体表心电图确定旁路所在部位模棱两可。


下图(右)为患者体表标测的等电位线图,显示心室最早的激动点或曰旁路的心室插入部位距右后间隔1.1cm,该心室最早激动点就是随后射频消融的有效靶点。


例2:房扑与房速


患者男,72岁,因肺纤维化做肺移植,术后发生无休止性房速,药物治疗无效,心电图P波形态不能确定房速起源部位,但P波无等电位线提示为折返机制。


下图为体表三维等时线标测图,提示该房速起源于左房后壁,最早激动点靠左房顶部及左肺移植术的切口处,腔内三维标测也证实房速起源于该部位,放电消融后顽固性房速得到根治。


无创三维标测技术的临床应用:(1)可诊断心律失常起源部位;(2)可确定激动传导的方向、顺序和特征;(3)诊断源于心外膜的心律失常;(4)逐跳完成标测,尤其对偶发的心律失常更有优势;(5)与有创标测的符合率高。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新方法——室速积分法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一直是心电图领域和心血管临床医学关注的热点,因为正确的诊断直接关系到正确的治疗。

郭教授总结:

(1)过去五十年间,每十年会推出一种新方法;

(2)很少包括预激性心动过速;

(3)诊断特异性70%~80%;

(4)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低;

(5)诊断中,每四个人中将有一个被误诊;

(6)临床治疗决策很难完全依靠这些方法。


既往鉴别标准和流程的不足包括:

(1)预激性心动过速:难于和室速鉴别,药物治疗又不相同;

(2)有器质性病变,尤其是心衰者的室上速,其QRS波很宽或束支阻滞图形不典型,与室速极其相像;

(3)特发性室速:QRS波相对窄、无切迹,与室内差传相似;

(4)有些研究认为,预激性心动过速与室速图形相同,所以将错误诊断也认为是正确的,使鉴别诊断和流程的诊断率失实;

(5)有些鉴别标准和流程,只在两组特殊人群中检验:①大面积心梗患者明确的室速,②十分健康的电生理检查诱发的室上速伴室内差传使评价失真。


表1 室速积分法


图示:V1导联QRS波--起始为明显的R波,伴R>S的RS波和Rsr波


图示:V1或V2导联QRS波--起始为>40ms的宽r波


图示:V1导联QRS波--S波有切迹


图示:V1~V6导联QRS波--无R/S图形


图示:aVR导联QRS波--起始为R波


图示:II导联R波达峰时间--≥50ms


图示:房室分离,包括室性融合波和室上性夺获


研究显示,积分为0分、1分、2分、3分、4分和5分时,室速的有效诊断率分别为15.5%、54.5%、77.9%、99.2%、100%和100%。


室速积分法的优势包括:(1)可提供室速的确切诊断;(2)室速诊断的“强度”逐级升高;(3)整体准确性和特异性空前;(4)7个积分标准众所熟知,易于记忆和使用;(5)具有弹性:可跳过难以确定的标准,仍保持高度特异性。

贝叶综合征

(Bayés Syndrome)


贝叶综合征(Bayés Syndrome)定义:当房间传导阻滞患者(P波>120ms)伴有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房扑、房颤)时(需排除左房肥大),则称为贝叶综合征。贝叶综合征又称房间传导阻滞综合征,增加脑卒中风险,与临床密切相关,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右房电活动向左房传导的三个突破口传导束,根据位置高低可分为上中下:

(1)上——Bachmann’s束:即左右心房的房间束,80%~85%;

(2)中——卵圆孔:5%~10%;

(3)下——冠状窦:10%~15%。


正常Bachmann’s束传导速度为1.7m/s,比左房传导速度快2倍。如果Bachmann’s束出现传导延迟或阻滞,就叫做房间传导阻滞。房间传导阻滞时,出现P波异常增宽(>120ms)。Bachmann’s束传导速度降至50cm/s,左房激动滞后,形成双峰切迹P波。


图示:正常房波约90~110ms


图示:因房间传导阻滞,引起切迹P波


房间阻滞与左房肥大的鉴别:

(1)心电图表现突然或临时出现;

(2)心电图表现时可不伴有左房扩大(UCG证实);

(3)心电图表现可复制。

2012年,Bayés对贝叶综合征的说明也同时正式确定了该综合征,不伴左房大而独立存在。


P波切迹诊断房间传导阻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4%、94%和84%。通过心电图P波增宽诊断房间传导阻滞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70%和48%。标志性P波可见于任何一个导联,尤其是II、V3~V6(V4)导联。


贝叶综合征的发生率:2003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发生率为47%,60岁以上患者中的发生率超过59%;Gialafos报告,35岁以下人群,>110ms的发生率为9.1%。


1988年,Bayés将房间阻滞分为两型:

(1)不全性:≥120ms,P波增宽,Bachmann’s束传导变慢;

(2)完全性:≥120ms,Bachmann’s束传导中断,右房激动从下突破口,右房激动从下突破口传向下左房,左房波倒置。


图示:房间传导阻滞的分型,A、B、C依次为正常房间传导、部分房间传导阻滞和高度房间传导阻滞


发生高度房间传导阻滞时,Bachmann’s束不能完成右房到左房的传导,右房先激动,左房后激动,且左房激动通过冠状窦由下向上完成,因而出现P波异常增宽(>120ms),伴下壁导联P波双向。


房间传导阻滞的危害包括:

(1)与房颤及其他房性心律失常有关;

(2)与左房电-机械功能不全相关;

(3)与左房血栓和体循环栓塞有关。2005年,Lorbar证实,房间阻滞者的脑栓塞发生率为普通人的2倍,窦律患者发生脑卒中者80%有房间阻滞。有房间阻滞时,左房辅助泵作用延迟37~40ms,左房收缩延迟倒置左房收缩搏出容积,射血分数明显下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CHC2018】郭继鸿:心电学进展2018
早读 | 心脏上的这一点,关乎多种心律失常
动画视频:正常窦性心律的心房激动顺序
一周心悸4次,真相竟藏在心电图中......
起源于瓣环室早的心电图定位和导管消融
储慧民:Bachmann氏束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365医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