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论发微】童中焘解读何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个合内外的整体境界

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有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造化,谓自然的创造化育。《易传》:“生生之谓《易》”。卦爻象所反映的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神化变通,流行不穷,是《易经》的根本思想。“心源”,出于佛教,指“本体”或“本性”、“本心”。佛家认为:“物由心生”,“境由心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造化”的“性”、“能”通于“心源”。外(造化)与中(内、心源)是“大宇宙”、“外宇宙”与“小宇宙”的关系,不即而不离。绘画是创造活动,出自本性,自然而然,如造化之为万象。

“自然”非“我”,外、内有分。目视者外物;感而通,内返则“交绾意义与物”,融为一体而成“三”。心与物,相对为“外在”,但有机械的相加,不足以为画的“自然”与“自由”:惟由“隔”而至“不隔”,就是合心目,通内外,成了内在的生成,所以张彦远说:“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怎样看待“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两点值得讨论。


第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必须作一语读。一句话两个方面,乃“综合之道”,既不可机械地被割裂为“师物”与“师心”两条创作道路,变成单方面的“再现”或单方面的“表现”两种偏向;又不能径直的等同,如说“造化即心源,心源即造化。”画史上,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品鉴,明·谢肇淛“今人任意师心,鹵莽灭裂,动辄以写意为止”的批评,就反映了对这句话的片面认识而造成实践中的弊端。

“心源即造化”或“造化即心源”所以不同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因为简单化的径直等同,缺少了“师”的中间环节。“师”之一事,对绘画是个关健,缺了这个环节,不会有通外内、合心目的“综合”。

绘画不能不先有“师”。“师造化”、“师森罗万象”、“行万里路”,生活之“师”,是根本性的师:“师古人”也含有间接的“师造化”的意义。中唐以来,禅宗思想开发了中国画的新境界。其对绘画的影响,主要是在境界上,在“直指本心”、“不二法”和“顿悟”等思想方法上。但佛教的“本体”与“现象”对立的根本态度,对于绘画实践活动的消极影响,是今日所不容忽视的。“心源即造化”说的径直等同,其可能的流弊,就在忽视绘画的根本之源。

第二,“造化”与“物”,不一不异,既不可等同,又不能分而为二。造化指天地的性、能(“天地之大德曰生”,创造化育是能,也是性:天乾,健、阳、刚、地坤,顺、阴、柔,为性),又指道、理、生成、变化的规律(“一阴一阳之谓一道”)等。乾、坤称“元”,为“万物资始、资生”。分析的说,“物”为象、形、器,“造化”是“资”,即“所以生”,故不能等同;但又不异,所以又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唐颖达《正义》说:“易理备包有无,而易象唯在于有”,我们也可以说,“造化备包有无,物(自然界)唯在于有”。

物与造化,不一不异,所以画家行万里路,既“师物”、“师森罗万象”,更要“师造化”。要能“会通”。《易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在其《周易本义》中注释说:“会谓理之所聚而不可遗处,通谓理之所行而无所碍处。”在《朱子语类》中又解释说:“会而不通,便窒塞不可行:通而不会,便不知许多曲折处。”观察物象的形态、变化,熟悉它的生长规律和它们相互的关系,“知其许多曲折处”,画就不会是“模糊丘壑”:识得其中的变化规律,“造化在手”,也不再需要“模特儿”。这就是画论所说的:“我与古人,同为造化弟子”、“吾心自有造化”(戴熙《习苦斋画絮》)“一(乾坤之理)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石涛画语录》)

中国艺术的创作道路、创造原则:“师造化”--“造化在手”--“合乎造化”,“元微”就在《易》道。这句话正是“天人对待而合一”的最佳表征。画,是从“有”(万物)到“有”(生动的多样性、客观性)的功夫,又是从“无”(物理、人情)到“有”(合物理、人情于有“形”)的创造。


——童中焘《中国画画什么》,略有删减

坚持原创,欢迎分享!
转载请标明作者,侵权必究!

『张伟平山水画教学』
  • 致力于打造国内最佳山水画教学平台

  • 中国美院国画系教授数十年教学经验汇总

  • 画论、画理、画法、课徒稿、经典名作一网打尽

  • 原创图文,独家视频,名师示范,循理入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家眼中的“理”①
陕西画家李治锋画论及绘画作品选
周锡山:清《石涛画语录》最新诠释
中国美学中的宇宙生命感及空间感
拾遗笔记 l 石涛一画论
谁都不容易,所以不要搬弄是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