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阿里不懂华为的苦,想以平台模式切入大企业市场?没门!

阿里云和钉钉可以看作是阿里切入企业软件市场的两大武器,广告铺天盖地,代理无处不在,这一度让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以为老虎来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企业软件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太大的变化。钉钉依靠初期的免费策略,确实抢得了一些中小企业办公软件的市场份额,但始终难以切入真正赚钱的中大型企业市场;阿里云的IaaS层基础设施,表面上有极高市场占有率,但也仅限于市场规模极其有限的国内公有云领域,且主要在为中小企业或大企业的边缘业务提供服务,运营成本高昂,盈利能力孱弱。

阿里是做长尾企业出身的,长期以来服务的主要都是中小企业和商贸型企业。虽然其一直标榜自己是一家toB服务(服务于企业客户)的企业,但服务于小企业和服务于大企业,完全是两种概念,所以严格意义来说,阿里其实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toB服务基因。

第一:小企业能够接受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以降低使用成本,但大企业不是。

第二:小企业能够容忍自助式服务,包括先给钱再服务,但大企业不是

第三:小企业采购的决策流程和决策周期都很短,但大企业不是

等等

阿里如果想以做小企业的经验和理念,包括利用所谓的平台和生态模式,拉上一大堆轻量级企业软件开发商,在一杆大旗下组成一支杂牌军,去跟那些深耕大企业市场多年的企业软件巨头竞争,显然是不够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第一:依靠代理没门

为了推广自己的企业业务,阿里在国内招募了非常多的代理,这些专业水平、服务能力和业务专注度良莠不齐的代理们,打着钉钉部署专家或阿里云合作伙伴的名义,用阿里的这些标准化产品去拓展客户。虽然也许能够获得一些中小企业订单,但在大企业眼里,这些代理商代表不了阿里,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他们无法解决,用起来并不比那些需求响应快的传统软件开发商舒服。更何况,还有很多代理,只是拿阿里给自己贴个金而已,其实并不会全心全意地为阿里打工。

第二:不投人力没门

做标准化产品出身的阿里,习惯了集中少量人力做好通用性产品,之后坐等人力投入不增加,而收入直线上升的好事儿。这样的好事儿,华为、中兴、用友、浪潮、中软、东软、亚信、软通等等,何尝不想?但问题是,客户不想。后面这些深耕大企业软件市场的巨头们,谁家不是有着海量的开发人员,在为客户提供贴身的服务?不投人力,仅靠销售人员和标准化产品,是不可能满足大企业的软件需求的。

第三:只搭平台没门

只搭台不唱戏是互联网巨头们最钟爱的商业模式,收收渠道费和技术支撑费,雁过拔毛,凭借海量交易,一样可以赚得盆满钵满,还可以保持一个轻资产的状态。这招用在电商领域行得通,因为另外一端是普通消费者,观众是冲着平台来的,所以商家只能老老实实跟平台合作。但在企业服务领域,企业服务商通常能够直接对接他们的企业级客户,所以平台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而大企业的项目周期长,项目金额大,人家要的是一对一服务,这就更没平台什么事儿了。

第四:不做业务没门

某种意义来说,阿里云不是一种上层业务,只是以前机房托管服务器的一种升级,是一种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支持的基础设施,这本是三大运营商以及和如世纪互联、西部数码、网宿科技、新网互联这些IDC企业的业务范畴,利润真的算不上丰厚,实际上都是在为芯片厂商、存储厂商和运营商(提供带宽)做集成。而钉钉只是办公软件,也并没有深入到具体业务。不碰具体业务,是不可能真正敲开大企业客户的大门的,那些传统软件服务商,哪个没有大量的各个细分领域的行业解决方案经理?

第五:自上而下没门

阿里凭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拉起一杆大旗,希望自上而下去拓展企业市场。但大企业包括政府机构上层管理者,通常并不了解,也无法直接发起下面的采购需求。直接和上层管理者谈业务,确实省事儿,不用去下面各个部门包括各个分支机构没日没夜地跑项目,甚至希望一口气谈一个集团级或省市级大项目出来。但实际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儿?那些做企业软件的公司,哪个不是天天蹲在一线部门和分子公司磨需求?与上层的关系,更多的是为了打通最终的决策环节,而不应该作为提供企业软件服务的起点。

阿里如果要做好企业服务没有其它捷径,首先应该向这个领域的老大“华为”学习,要能体会和明白华为的苦:

第一:技术型销售

阿里有铁军压阵,肯定是不缺常能卖出标准化产品的销售人员的。但大企业的软件项目,更需要的是技术型销售,不仅仅要能说会道,还要了解技术,能够挖据出需求,甚至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阿里铁军是否能迅速转型成这样的队伍?即便可以,但阿里那么多代理商销售人员的素质也能向华为看齐么?

第二:行业产品研发

钉钉这样的企业办公软件只是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初级产品,前面提到的那些企业软件巨头公司,哪个不能做?做企业软件,自上而下是很容易的,帮助某个企业做相对复杂的行业应用产品的时候,捎带手就能把办公自动化功能(审批、请假、签到、知识库等等)做进去或者将已有功能集成进去。真正难的,其实是涉及了复杂业务流程的行业产品的研发,但这也是肉最多的一块骨头。

第三:贴身外包开发

前面提到的那些企业软件巨头公司,铺上几十、几百人在甲方(客户)那里驻场办公是常有的事,一些大国企和民企,包括运营商、金融、保险等企业软件的大金主,需要的就是这种贴身外包服务,他们的项目本质就是在包“人头”,弥补自己企业无法招聘太多研发人员的限制,在留出一定的利润空间的基础上,找企业软件公司合作。对于大量这类的项目,是不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的,也不可能存在取巧的空间和有捷径可走的。

相对钉钉而言,阿里云的前景似乎要光明一些,至少有亚马逊这样的成功案例做榜样,且基础设施层面确实更容易标准化一些。但实际上,在国内,阿里云面前的路也并非坦途,我们后面的文章会再进行一些解读。

本文系“科技无忧网”原创,如转载请附出处。认知互联网,解读新科技,助力创业创新及传统企业转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低代码企业50强
任正非最新发声:领袖的责任是什么?
云计算增速持续,相关龙头企业受益
马云再添冤家 华为与阿里云业务交锋浮出水面
工信部 2019 年中国软件百强榜「按营收」:华为、海尔、阿里云、浪潮、海信、海康威视、小米、银联、...
畅捷通上半年亏损1.35亿,用友网络剥离畅捷通后上半年净利翻超7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