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六十八课:法不轻传道不贱卖?

上一课老子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圣人治理天下的理想状态的景象。圣人治理下完美的社会形态,人最适合干的事情是修炼,成为圣人预备队成员。

有人问,问题是想学道想修炼,可惜不得法不得真传啊。其实这个疑惑恰恰说清了道家的传播特点——以不传播为传播。《老子》五千言,没告诉读者道是什么,也没告诉读者道应该怎么修。能够悟透的人自然就悟透了,悟不透看不懂的或者曲解歪解的人,只能说明他缘分不够悟性不够只会不够。但是这跟老子有什么关系呢?你没开悟,老子又不着急。道家人不会因为天下人不懂道而焦虑的,道家人也不指望依靠推销道德而获利。诸子百家,除了道家,似乎其他的“子”们都挺热衷于推销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而后面的佛教和别的外来宗教,更加热衷于传播也更加善于传播。

道,传不传,都在那儿。和传不传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用语言强行去传,则会被描述得一塌糊涂,偏差到哪儿去都不知道。所以不传之传才是最妥当的传播方式。《老子》也是不得已之作,五千言也没给道下一个定义。传播,也是一种竞争,一旦开始传播,也就陷入了竞争。一旦开始了竞争,那么道家也就自降维度,和什么儒法墨名之流也就没啥区别了。

本章主题:人道不争,事在做而不在争。

乙本第三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无積,既以爲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争。

艺术或许因劳动而诞生,但一定因竞争而发展繁荣。讲历史的总说诗因为爱情、劳动和祭祀而诞生,音乐的起源是劳动号子。具体的情况谁也不知道,因为黄钟大吕和劳动号子其实也没啥关系。所以现在谈艺术和传播的问题,就不要去考究艺术究竟是怎么诞生的,但是要讨论怎么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一章,开头的八个字直接点明了以传播为目的的艺术的本质——美而无信。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美言,用现代的眼光看,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内容可不仅仅是好听的话;这一句的意思也就不仅仅只是“忠言逆耳”。美言,泛指一切以传播为目的的艺术品。在中国古代,诗以言志,玩诗歌创作和音乐等,都是创作者自己玩的,作品不会去卖也没有传播的需求。

当竞争时代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艺术也就成了竞争的手段、方法和赛道。艺术把要传达的信息隐藏在表现力之下,通过用表现力来催动受众的感官反应、情感波动,让受众的肾上腺素、荷尔蒙、多巴胺等等狂飙,从而做出非理性的反应和判断,从而对传播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全盘接受认可。

语言文字是最接近信息本源的信息记录形式,但是也依旧不能100%全部地、100%准确地记录信息的本源的所有内容。而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的记录方式,则信息在量上的损失和准确性上的损失则更加厉害。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保存和展现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把信息换一种方式记录储存和解读的过程,艺术的本质还是信息。

所以能够让受众感觉到兴奋等情感体验的艺术品,其形式的美掩盖了其本质信息的不真、不全,加上艺术创作者的出于竞争需要的目的,其信息本身就有可能是有毒的、片面的、虚假的。

老子就很武断地一口咬定:信息的内容之“信”和信息的表达之“美”之间是不可调和、不可统一的对立两端,二者只能选一。在艺术这件事上,形式也决定内容。

作为道家人一定要记住:所有美的艺术形式和传播手段,都是目的明确的竞争手段!

某些宗教进入中国,其用雕塑、建筑、绘画、音乐、诗歌等等一系列艺术创作所形成的品牌效应形成的竞争力,所向披靡!


资本也最终发现了传播的巨大竞争力,当资本一手拿着科学技术、一手拿着文学艺术,再加上资本本身的力量,基本也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

儒家传承到近代,发现他们在传播学上的弱鸡表现可能是他们丧失主流话语权的首因,所以民国时期的新儒家提出了儒家宗教化的观点,试图以宗教化的传播手段来挽救儒学。

道家不玩艺术,不靠仪式,言必有信,宁愿不传播、不传承也要坚守大道——也许人类只有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是重回大道的时候。


信息的美与信之间的关系,用卖家秀和买家秀的比较来形容,比较容易理解。(卖家秀和买家秀图片来自网搜)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者,在老子的语境里,是用智慧、知识进行利益竞争的人,这种人不会拥有博大的心胸、视野和情怀的。拥有博大的人是不会用知识和智慧去与别人竞争的。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这里的善者,不是善良的人,而是善于守道行德之人,他们不会和别人争利,所以拥有的不会多。也就是说合道行德的君王,也不会很富有,他们甚至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简朴的生活,消耗很少的资源财富。而把自己弄得很富有财产很多的君王或者别的什么人,则一定参与到世俗的竞争成为了赢家,但是一旦参与了竞争,也就不再合道行德。

人无積,既以爲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圣人没有财富积累,或者说圣人不以财富积累为目标与人竞争,财富全部帮助了别人,结果往往会让自己更有;财富全部给了别人,结果往往会有更多。这个前因后果的必然关系,这里就不展开了,去证明这个逻辑的成立没啥意义,会让人误解为帮人和送人,也是竞争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更多更拥有。老子只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和规律而已。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争。天下万物,都因天之道而生而长而化,总体而言,天之道,是利万物而不害的,即天利万物而不求回报。人之道,不是简配版的天之道,而是人行天道的德,意思很简单,就是做事却不以竞争为目的。

为而不争,这四个字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太大,这也是《老子》这本本来写给君王的书对当下普通人的最大意义所在。现代社会是竞争社会,人被迫卷入各种各样的竞争。以竞争为目的的做事,几乎让一切事物都变形扭曲,偏离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人生也一样,参与竞争的程度越深,也就偏离生命本身的发展成长规律就越远,人也就是越丧失自我。沉浸于做事本身,通过做事而修,通过做事感知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悟道,才是真正的人之道。

至此,本章的主线,够清晰了吧。争,会让一切都变形走样。会让人丧失真实的生命体验,会让一切变成假的、无信的、渺小的、非专业的……

乙本第三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无積,既以爲人己俞有。既以予人矣,己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爲而弗争。

【通行本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解说
81z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如何通俗解释?
帛书《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圣人无积
慢读|老子《道德经》第八十、八十一章
《老子释微》——第八十一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