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三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

(一),经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gē)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二),关键词解析
尚:以……为尚,即崇尚、推崇。

贤:多才也,指才能。

不争:指不争贤,不争相拥有、获取某种才能,也即不争当有某种才能的人。

贵:以……为贵,即珍视、看重。

见:“现”的本字,使……显现,即呈现,宣扬。

可:是“哥”和“歌”的本字。甲骨文
(似竽的乐器)和
(口,发声)的组合,表示吹奏乐器、和乐唱歌。如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篆文再次加“欠”(甲骨文
)另造“歌”代替。此处表示安逸、享乐。

可欲:即“歌欲”,指贪图享乐的欲望。如果理解为可引发人欲望的事物,则“贤”和“难得之货”皆为“可欲”,意义重复,与造句逻辑结构也不符。

心:心灵,指思想。

志:志向,指欲望。

智者:与无知、无欲的人相对,指有知、有欲的人。

为无为:即“处无为之事”。第一个为指作为、行事,此处指治理,不能理解为“唯”。
 
(三),经文释义
不标榜、崇尚任何才能,使民不争当某一贤能(——不争名夺利);
不以任何稀缺难得的物品为贵,使民不相盗取(——不为非作歹);
不呈现、宣扬任何贪图享乐的欲望,使民心不乱(——思想纯朴)。
所以圣人的治理(之法):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空乏人们的心灵,填饱人们的肚子;弱化人们的志向,强健人们的筋骨。总是使人没有那些贤与不贤、贵与不贵、享受与不享受的认知,没有那些争名夺利、占有享乐的欲望,使有那些认知和欲望的人不敢作为。
针对整体的根本作为,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四),问题思辨
统观前三章,第一章主要对“无”、“有”做了定义,讲了“玄”——“无欲”、“有欲”之“玄之又玄”这个方法。第二、三章主要讲了“无为”。由整体论之方法到人,人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意识的问题,是欲望的问题。这基本上奠定了《道德经》一柱擎天、直击根本的处事原则,这和中医的治病务求本同出一脉。
人之意识和欲望一部分是自然属性,需实其腹、强其骨;换言之也并没有忽视基本的生存问题——温饱和健康。一部分为社会属性,可以称之为思想,需虚其心、弱其志——常使民无知、无欲,也即使人无所谓美、好的认知,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三不”——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同时使已经有那些认知的人不敢作为。由此而杜绝一切社会问题。

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些在伊斯兰教的《古兰经》或教义中也能找到影子,如禁止人崇拜人,禁止伺机哄抬物价,限制娱乐活动等,而这些实在是顶着“文明光环”的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包括第七章之无私,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第二十章“绝学无忧”等,乍一看会让人觉得过于极端,很难行得通,也很容易被解读为统治阶层的“愚民政治”。我们无需在此立马做出判断,体悟总是需要时间的。我们倒可以先看看现状,是不是与“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截然相反?是不是“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善之为善”而趋之若鹜或避之不及?由此可稍稍体会何为“非常道”。《道德经》共八十一章,这才起了个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 | 03章 | 老子的“君主论”
《道德经》第三章@陈帅 读书分享
(67)解读《道德经》第三章
夕霞夜话——说说《道德经》第三章
《道德经》第三章 无为而治
《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不言之教 无为之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