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能把内经说明白》系列之五 治病不难 身体会说话
标题:治病不难 身体会说话
作者:张富松
正文:
         我们的身体十分聪明,结构十分精密,自我修复能力十分强大,身体自有排出一切异己的能力,因此治病就根本不难。因为《黄帝内经》五千多年前就把人体功能讲得清清楚楚,人为什么会生病讲得明明白白,怎么排除侵入人体的病邪也讲得一清二楚,哪一步先做?哪一步后做?治到什么程度都有理论依据的:
         治病的第一步,为什么要放血拔罐?因为我们还没有治病以前,身体自己就会排除异己,在身体的臉上,舌头上,耳朵上,手上,足上,皮肤上都会说话,告诉我们:身体哪里开始出现了问题,此时的病,仪器是查不出来的,所以《黄帝内经》里叫:“治未病”。中医人一望便知的未病。
        《内经》在很多章节里都讲了“盛而血者疾诛之。审视血脉,刺之不殆。宛陈则除之。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灵枢-五音五味第六十五》张志聪版P375说:“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血独盛者,瘀血也。瘀毒对身体是有害的。身体聪明,将其澹墙壁一样,澹渗到皮肤上来。我的治疗结果证明:这一定律是科学的!当病人体内的瘀血从委中,会阳,环跳出来的时候,第二天此处会长出又黑又粗又长的黑毛来。刚病的人,正气还能将异己往外排,久病的人正气衰弱,以前已经排除到皮下的病邪会慢慢“陷下”去,所以有“陷下则灸之”的理论,我们就用灸法将身体的正气鼓动起来,或者用热水浴,让陷下的血管充溢后再扎针拔罐。并且有季节性要求,必须在春夏季,早秋季操作才好。操作后24小时后才能沾水。
         这些都是身体自己早就做了的事,由于没有及时帮她一把,仍然要“宛陈则除之”;早已经排出来的时候,由于没有及时帮她一把,正气又弱了,陷下了,“陷下则灸之”,还是要把身体要排的我们帮她拔出来。所以治病首先要补这一课。
         第二步,先除表邪,哪怕骨髓里面,脏腑里面有病邪,都必须先去表邪。《黄帝内经》中很多章节都谈了这个问题。在“九针十二原第一”开篇就说:“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故针陷脉则邪气出,针中脉则浊气出,针太深则邪气反沉,病益甚”。“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还告诫说:“剌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害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益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疡”。另外还用了大量篇幅和文字,讲解了病邪从上到下,从表入里层层深入我们的身体,攻破我们身体里的一道又一道防护墙,最后攻下人体堡垒。病邪聪明又狡猾。
         那么它是如何入侵人体的呢?“病邪袭人,方乘虚时”。吃飯出汗等等便是病邪乘虚入侵的好时机。还有“热后当风伤脾,热后当风,溲数而欠,热后浴水伤肾,同房后浴水伤肾”。多少人说:“没有人说呀”!我们遗忘《内经》,不说《内经》太久了!
         年轻人因为爹妈给的本钱足,对于这些小事无所顾忌,病了就难免了。而更有甚者,有意不穿衣,凉胸,凉肩,凉腿,凉臀,大汗淋漓进空调房,大汗淋漓洗澡,大汗淋漓喝冰镇饮料,吃冰淇淋,乃至例假期间也如此;更有甚者乃至例假期间同房,引产后马上同房……把身体搞得一踏糊涂。
         还是回到治病的第二步吧。怎么治呢?《黄帝内经》为什么要给肺下一个定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神明”呢?为什么讲经络要从肺讲到肝,肝又循环到肺呢?讲肺经从胃的上口生出向下穿过下口,络大肠,返回胃,出上口过膈散于胸中属于肺……又为什么要给肺定义一个手太阴?给脾定义一个足太阴?还要讲“肺和大肠互为表里,脾和胃互为表里。大肠经为手阳明经,胃经为足阳明经。同名经相传”;所以为什么我们感冒后会出现没有味口,口淡没味?因为“肺主肃降”,病邪易伤娇脏肺,由于“肺为相傅之官”,还“主肃降”。病邪入侵后赶快逃跑,顺着肺经传给大肠,传给胃。只有伤了人的肠胃,才能保护入侵的病邪,这也充分证明了病邪跟我们身体斗争了若干亿万年,已经锻炼得十分聪明。因为只要把我们的脾胃搞残,淋巴细胞就没有力气工作,淋巴细胞便只有老死在我们的体内,老死的淋巴细胞反而去壮大病邪的队伍,由于淋巴细胞怠工,代谢死亡的细胞也会堆积在我们的体内,病邪的队伍越来越强大……
        《黄帝内经》里说“营气行于脉内,卫气行于脉外”。健康的身体皮肤外充满了卫气,病邪躲得远远的,就是不断呼吸的空气里的病邪还没有进入鼻腔就逃之夭夭,是因为我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身体锻炼出了一个强大的淋巴系统,这个系统只要正常工作,病邪根本不敢入侵我们的身体。所以《黄帝内经》里说“必先伤于内,病邪才得已入”。即便乘虚时入侵了,也会“入而不能客”。有人确实能百病不入,健康到老,“度百岁乃去”。
         “必先伤于内”。这个“内”就是肠胃。肠道必须通畅,所以“腑以空为顺”,腑空必须少吃。腑空不光是容易排除“腐熟五味,吸收精微”以后的糟粕,还容易排除脏腑代谢产生的垃圾,让我们的身体内干干净净,哪里还会生病呢?因为脾胃好,淋巴细胞就有力气拼命工作,吞噬病菌,吞噬病毒,吞噬垃圾,其战斗的劲头,简直狼吞虎咽,所以“病邪入而不能客”。我们还会生病吗?即便已经生了病,只要还有胃气,还有肾气,自己方法正确,医生再正确地帮身体一把,你仍然能夠重新健康起来。只不过是暝眩反应让人难受,甚至痛苦,你必须坦然面对。过了这一关,就是艳阳天。我的亲身经历,以乃我治疗后的病人,现在的身体状况,完全能证明这个过程的正确性。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明白了没有,第二步该怎么做?治肺还必须治脾,脾土生肺金,肺和心脏都属上焦,脐以上属阳,心脏为阳中之太阳,谓之“悬阳”。“悬阳”二字只针对心脏吗?《黄帝内经》讲人体阴阳:“背为阳,腹为啊;肚脐以上为阳,肚脐以下为阴”。头为阳,表为阳,热为阳……“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属阳的“邪气在上”也。“方刺之时,必在悬阳”是去针心脏吗?非也,是要先去掉热邪,风邪,去掉表邪之意也。当然“心为君主之官”,不管是什么疾病,治疗时,当先护着君主之官,上明则下安。何况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心神居住在髓海里,髓海控制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工作。所以“必在悬阳”,就是在护着君主之官,先天之本,祛除阳邪:风和热。
        阴阳互生互根,袪阴邪,阳邪拉着她,护着她;祛阳邪,阴邪拉着她,护着她。我把它们一起去,他(她)们乐得一路欢歌笑语,爽快走人。治病根本不难!另外风能胜热,风能胜湿,风能胜寒,风为百病之长,肝主风。热能生痰,否则怎么会说:“灼精为痰”呢?痰是营养物质被不正常的温度化学了,成了痰毒。所以风能胜热,就能胜痰。否则怎么会说“风为百病之长”呢?
        风是气,被温度差引起空气流动形成的风,这是自然现象。而人体,肝将军火气大,易生热,生风;另外寒生热,淤而生热。寒,淤,湿,痰,瘀血,乃至死亡细胞,都是阴邪,不袪除阳邪风和热,就难除尽阴邪,所以要“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这是何等重要的定律!写在经典上几千年,至今会用者谁?
        两卫是什么?天之六气要产生一个卫,地之五行也会产生一个卫。否则怎么会说:“病邪得以入,必先伤于内”呢?治病无非就是调和两卫,调和阴阳而已。
        《黄帝内经》理论浩瀚无穷,这里略举一二,当知治病先治什么了吧,否则你的治疗效果一定不顺利,瞎折腾病人。
         第三步:“胃不和五脏不安”,必然会逐步地去伤肝胆,伤肾脏,伤心脏……
         “肝为将军之官”,带兵打仗的,她的健康,对五脏六腑好;她要是病了“肝为五脏之贼”。“肝木克脾土”,所以要“见肝之疾当先实脾”。肝病了只治肝和脾吗?“木生火,水生木”,“水克火”;心包经为“手厥阴经”;肝经为“足厥阴经”,“同名经相传”。肝病了,除了先治脾外,不先在心脏那里派兵阻击吗?要知道:我们一治疗,病邪它会逃跑的,我们准它逃跑吗?它会顺向逃跑,也会逆向逃跑,而逆向逃跑造成的危害性更大。因为心脏和肾脏同属少阴,而又水克火,肝木侮肾水,肾水克心火,所以肝木上的病邪即不能让它顺传,更不能让它逆传,所以要调兵阻击它逆向逃跑也>要阻击它顺向逃跑。如果是造成它“练兵拉练”下来,病邪的战斗力格外强大。在“见肝之疾当先实脾”后要再加一句:不准病邪顺传也不准它逆传。要调兵把它围困在肝木这里,并且 给它开个口子,泻胆。有必要,我还要派上三焦大元帅上阵,对于病邪来说:真是摧枯拉朽。用《黄帝内经》法理治病,完全能夠稳稳当当的将病邪驱除体外,因为人体自己俱有强大的排除异己的能力,中医只是顺势帮身体一把,我们就能重获健康!
         中医认为,各种痛症,无外乎风湿,寒湿,瘀血等,一切囊肿,肌瘤无外乎湿热,痰浊,瘀血,代谢垃圾等,这一切都是病邪袭人造成的。寒湿怎么除?风湿怎么除?湿热怎么除?痰浊怎么除?瘀血怎么除?《黄帝内经》里都有详细论述。并且先除什么,完全是身体自己正在做什么,我们就先帮她除什么?如果身体自己不干的事,我们去干,完全是强人所难,有害而无益。更有甚者,今天的医学是逆着身体自己要做的事去做,将人的身体健康伤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病人很苦,病人很多,病人越来越年轻化。多么令人难受,多么让人痛心疾首!我们的《黄帝内经》治病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学习?不继承,空喊哪门子“革命”口号?只有继承好了,才谈得上发展。用《黄帝内经》法理完全能夠治疗好他们宣布的治疗不好的诸多疾病,他们治疗多少年,越治越严重,治得病人不想活,想去死,病人有多苦!病人遇到我们,大呼:“神奇”,我不是医生,我是病了几十年的病人。
         我强烈要求:中医院校马上用《黄帝内经》做教才,培养出真正的中医人才,救病人于水火之中,强烈要求以《黄帝内经》为版本,全面普及养生知识,将那些垃圾养生赶下中央电视台的神壇,不准再误导群众“要多吃什么?什么?”而是要“腑以空为顺”,要宣传“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脏以满为顺,但满而不实;腑以空为顺,但空而不虚。顺则不病,逆则病”。
         现在从幼年到老年,有大量的人已经有瘰疬,西医叫淋巴结核。他们说“治不好”。病人还能吃能睡(基本上能睡)能走能跳。这种病《灵枢.寒热第七十》中“寒热瘰疬,此皆鼠瘘寒热之毒气也,皆在于脏。反其目视之,其中有赤脉,上下贯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而死。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灸寒热之法……”几千年前就能治好。
         我治这样的病人,无论包块多少,年龄多大,哪怕他(她)心脏安了启搏器,两个疗程包块消去将近一半。用病人自己的话说:“现在绝大多数病人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身体难受,去医院檢查后,一切正常……苦不堪言”。拖延下去,十年后的中国将会是什么情况?
         中医认为:上下眼球有血丝贯瞳子,寒热之毒乃阴阳之毒,阳毒热:伤了心脏,阴毒寒:伤了肾脏。
        其致病原因是,病人体内长期有病邪,有慢性炎症,身体机能本能地多生产出淋巴细胞去消除炎症。但是由于脾胃虚弱,淋巴细胞根本没有力气吞噬病菌,怠工不干活,然后老死在体内,堆积堵塞淋巴管路,形成瘰疬。西医叫淋巴结核,或者叫淋巴结肿大。他们说“不用治”,也有人说“治不好”。但是在五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明明白白写着“见赤脉不下贯瞳子,可治也”。并且十多年前我已经轻松的治好了这样的病人。当时她被檢查,治疗得不想活,想去死!百姓是何等的苦!如果我们继续延误,不宣传群众,让他(她)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医生知道该怎么治疗?十年后中国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十分难受!

         我短短的几百个字,学习了,并且明白了《内经》的人一定会知道每一步应该怎么治疗,《内经》中还有很多相关的治疗定理,治疗公式,用来辨证,治病十分清楚,十分明白。限于篇幅,若有凝虑,完全可以再文补上。
         我说《内经》张富松
           2018-10-8于三郎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通读《黄帝内经》之二十:你的身上也有“天地之至数”
29、《黄帝内经》19-玉机珍藏论3
扶阳灸法-历史篇 | 灸法的历史源流——先秦
黄帝内经素问
04针刺: 疾之VS留之
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第十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