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之名“大”的含义——表明道的规律,王需依此规律而为

(一),经文
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关键词解析
混:模糊地、不知怎么地。
寂:静,指无声无息。
寥:空,指无色无形。
独立:指不受外力的影响。
周行:轮回,指循环往复。
殆:终结。
逝:消逝。
远:指往外扩散。
反:反覆,反转,往相反的方向转化。“远”为扩散,其反向为聚会;“逝”为消逝,其反向为出现。
域:疆域、国度,泛指宇宙。
(人)法(地):效法,动词。
道法:即道,法为名词。
自然:本来如此,本来就这样。
 
(三),经文释义
有一个东西不知怎么地就形成了,在天地万物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它寂静无声、空旷无形,独立无依而永不改变,循环往复而永不终结,可以称之为天地万物之母(——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取字为“道”,勉强取名为“大”。
“大”指的是消亡,消亡指的是扩散,扩散指的是反转而后又会聚、显现,又消亡、扩散……周而复始(即“渊兮”)。
所以道之名为大,天之名为大,地之名为大,王之名也为大(道、天、地、王皆需依此循环往复之规律而为,故皆取名为“大”。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故道、天、地、王的名字分别为:道大、天大、地大、王大)
宇宙中有四个名为大的,而王占其一。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法则自然而然、本来如此。

There is a thing that somehow came into being before the formation of the universe.
It is silent, empty and invisible, independent and never changing, and it can be called the mother root of all things in the world.
I don't know its name, so I choose the word "Tao" as the style name and barely used the word "Big" as the first name.
"Big" refers to extinction, extinction refers to diffusion, and diffusion refers to reversal, then convergence, emergence, extinction and diffusion…… It goes round and round.
Therefore, the first name of Tao is big, the first name of heaven is big, the  first name of earth is big, and the first name of king is big (Tao, heaven, earth, and king all need to follow this circular law, so they are all named "big". In the pre Qin period, when a first name and a style name were called together, the first name should be called after the style name. The full names of Tao,heaven, earth and King were Tao Big, Heaven Big, Earth Big and King Big).
There are four things in the universe named big, one of which is the King.
Man follows the earth, the earth follows the heaven, and the heaven follows Tao, and Tao is natural, as it should be like that.

(四),问题思辨
此章是对前边各章的一个总结,讲道的由来——自然而然,以及道之名“大”的含义——表明道的规律,王需依此规律而为,故其名为“大”而成“四大”之一。
很多版本都把本章的“王”改成了“人”,是既不懂“王”也不懂“人”(见《道德经》第十章),从而误解了“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也即误解了“大”。认为“王亦大”这种君权至上的思想不可取,改成“人亦大”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漂亮多了。殊不知“大”在此处只是被取的名而已,“大”的意思是指消亡、扩散,而后又会聚、显现,又消亡、扩散……周而复始。王需要依此循环往复之道而为,故其名可为“大”,与字连称为“王大”(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字在前名在后)或“大王”。貌似老子在此与众人开了个玩笑,玩了一把脑筋急转弯,结果众人纷纷卡在了弯弯里。
由于美、好意识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所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无知、无欲便不会去占有,从而杜绝各种社会问题(见《道德经》第二、三章)。有了美、好意识之后的人们难以客观,总是“余食赘行”,所以难以悟道,易被误导,故老子言“绝学无忧”——不要效仿和学习大众。想要大众来学习和搞懂《道德经》,甚至从娃娃抓起,既是叶公好龙,也是徒劳无功。此章“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突出了“王”,说明《道德经》原本是写给“四大”之一的“王”看的。但老子又言“天下无人知、无人行”,连“王”也被排除了,只因“王”也只是个人,而没能真正悟道成“王”。另一方面,《道德经》、《黄帝内经》等既然是人写就的,人既然拥有思想的能力,说明总有人是可以悟道的,只是几千年难得出一位。
由于事物无法孤立存在,只能互为环境整体存在,整体之起源为各局部之起源,所以对各局部起源的探究,总是需要到相对上一层级的整体中去了解,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万物包括人为最下一层级,所以对人和其他诸物的了解,需要到相对上一层级的整体即地中去了解;对地的了解,需要到相对上一层级的整体宇宙即天中去了解;这个最大整体宇宙即天循道而为,而道法则自然而然、本来如此。这就是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为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其根源在于万物相互整体存在,而这种相互整体存在之道是自然而然的。
很多释义把“道法自然”理解为道效法、取法自然(指自然界),认为此句与前面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并列,其中“法”的意思必然相同。这就如同认为第一章之“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名”中两个“常”的意思必然相同一样,都是机械化的想当然。形式只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才是主体,整体逻辑统一才是真正判断释义是否正确的标准。其一,“自然”一词在《道德经》以及诸多古文中皆不表示自然界,表示自然界的一词为“天下”(或“天下苍生”),见《道德经》第二十八、第二十九章。其二,如果道效法的是自然,那岂不与道生万物、“为天下母”矛盾?此章第一句“先天地生”也说明道是不能与天、地、人并列的,故勉强取名为“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
“道”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果用最直白的白话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 25章 道法自然
如何简单高效的入门《道德经》?重点在于参悟这两章
《道德经》的英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