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师表》资料

《出师表》资料

 

1 《出师表》资料 

 1.   作者

诸葛亮,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重点实词

光:发扬光大。                 恢弘:发扬扩大。    

失义:适当、恰当。             宫中:皇宫中。 

府中:朝廷中。                 陟(奖)罚(惩罚) 臧(善)否(恶)。     

刑赏:罚。                     以遗:给予。         

布衣:平民 。                  躬:亲自。            

倾覆:兵败。                   夙夜:早晚。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攘除:排除、铲除。     

以彰:表明。                   之慢:怠慢、疏忽。   

以咨诹(询问)善道,            雅言(正言)          

之理:治。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疏漏)漏。    

简(通“检”,选拔)拔   

    有(通“又”)

 

4.古今异义词

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指品质低劣、下流。

感激:感动振奋。           (今)指激动感谢。 

痛恨:痛心遗憾。          (今)指十分憎恨。

   开张:扩大。              (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驱驰:奔走效劳 。         (今)

 

5.一字多义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 给予) 

深追先帝遗(yí)诏             (指死去的人留下的) 

6.特殊用法

之秋:时。                    

恢弘:这里指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   

猥(这里指:降低身份)自。 

良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         

驽(劣马)钝(刀锋不锋利)比喻才能平庸。

7.成语

    妄自菲薄         作奸犯科           三顾茅庐

 

 

【重点句子】

 

 

 

1.名句掌握

 

  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重点句子翻译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翻译: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翻译: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翻译: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翻译: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翻译: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3。句子理解性背诵默写

⑴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为急存亡之秋也。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 《出师表》资料 

 ⑵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⑶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⑷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⑸《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⑹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⑺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或:(或:广开言路);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或:严明赏罚);③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⑻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⑼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⑽《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⑾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⑿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⒀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⒁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⒂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⒃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比较阅读】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                                 

4、“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

5、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

 

 

6、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出师表》复习资料

1. 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用骈体文),也是古代散文一名篇。“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3. 正音:

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  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下咨(zī)裨(bì)阙(quē)漏  颓(tuí)桓(huán)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

4. 课文翻译及理解:

(1)第一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

“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而”:却。 “中道”:中途,半路。  “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  “疲弊”:困苦穷乏。 “诚”:确实,的确。 “之”:的。  “秋”:时机,时刻。 “然”:但是。  “于”:在。 “内”:指朝廷中。 “忠志之士”:忠诚有志的将士。 “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  “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报”:报答。  “之”:代先帝的殊遇。

“于”:及于,给。  “宜”:应当。 “开张”:开扩。 “圣听”:皇帝的听闻; “以”:而。 “光”:光大。 “遗德”:遗留下的美德。  “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又作“宏”。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引证;“喻”,比喻;“义”,合理、适宜的事称义。“以”:因而。 “塞”:堵,阻隔。 “忠谏”:忠诚的劝谏。

理解:

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明确: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明确: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第二段翻译及理解。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 “陟”:奖励。“臧”:善。 “否”(pǐ):恶。 “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 “奸”:邪恶不正。“科”:法令。“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 “以”:用来。 “昭”:显示,表明。 “平明”:公正明察。“理”:治理。 “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内外”:内廷外府。

理解:

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理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第三、四段翻译及理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良”:贤能。 “实”:诚实,老实。 “志虑”:志向心思。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简”,选择。 “以”:用,把。 “遗”:交付,给予。 “以”:认为。 “悉”:全,都。 “以”:拿,把。

“咨”:征询,商量。 “必”:一定。 “裨补”:增益补阙。 “阙”:同“缺”,欠缺,不足。“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淑”:善良。“均”:公平,公正。 “晓畅”:明了通达,精通。 “称”:称赞。 “举”:推荐。  “营”:军营。 “行(háng)阵”:军队行列。“所”:处所。

理解:这两段的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第五段翻译及理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 “远”:疏远,离去。 “小人”:奸邪无德之人。 “所以”:……的原因。

“兴隆”:昌盛。 “倾颓”:衰败。 “论”:议论。 “未尝”:未曾。 “痛恨”:极不满意;“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  “于”:对。  “悉”:全。 “贞”:正直。 “良”:贤能。 “死节”:守节义而死。  “愿”:希望。 “信”:信任。 “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理解:这段的内容是: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5)第六段翻译及理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布衣”:平民的代称。  “躬”:亲自。 “于”:在。 “苟全”:姑且保存。 “乱世”:动荡不安的时代。 “闻达”:显达或受称誉;“闻”,名声;“达”,显贵。  “以”:因为。“卑鄙”:身份低微,学识鄙陋。 “猥”:谦词,辱,使自己降低身份。 “枉”:屈就,用于别人,含有敬意。 “屈”:委屈。 “顾”:拜访。 “于”:到。 “咨”:征询。 “以”:拿。 “感激”:感动。 “遂”:于是。 “许”:应允,答应。 “以”:用,拿。 “驱驰”:驱逐奔驰,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 “值”:遭逢。“倾覆”:倾倒覆没,意为大败。 “际”:时期。  “危难(nàn)”:危险困难;“难”,祸难。“尔来”:自那时以来;“尔”,这,那。 “有”: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矣”:表示已然。

理解:本段写的内容是: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的优遇。

(6)第七段翻译及理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故”:因此,所以。 “寄”:委托。 “以”:把。 “大事”:重大的事情,这里指国家政务。 “夙”:早。 “恐”:担心。“效”:效果。 “以”:而,因而。“明”:明见。 “不毛”:不生长五谷,意指荒凉之地; “兵甲”:武器军备。 “奖”:勉励。 “北”:向北。 “竭”:尽。“驽钝”:低能,愚钝;“驽”,能力低下的马,喻才能低下。 “攘除”:铲除;“攘”,排斥。 “还于旧都”:回到从前的都城;“于”,到;“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 “所以”:表所用之物,意为用来……的。 “报”:报答。

“而”:表并列。 “职分”:身任之职所应尽的本分。 “斟酌”:考虑。 “损益”:减少增加,指兴利除弊。 “进”:奉上。 “尽”:完全。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7)第八段翻译及理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愿”:希望。 “以”:把。 “效”:成效。 “治”:惩处。 “以”:用,拿。 “告”:上报。“灵”:英灵。 “兴德”:发扬盛德;“兴”,兴起,兴盛。 “责”:谴责,处罚。“慢”;轻忽。

“彰”:显明,表明。 “咎”:罪过,过失。 “谋”:谋划。 “以”:连词。 “诹”:询问。“善道”:好办法。  “察”:明察。 “纳”:采纳。“雅言”:正确之言;“雅”,正确。 “深”:深切。“追”:追念。 “遗诏”:君王临死前发布的命令;“遗”,遗留。 “不胜”;不尽。

理解:这段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8)第九段翻译。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临表”:面对奏表。

“涕”:泪。

“零”:落。

“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己可能失言。

(9)实词总结

道 ①道路。“中道崩殂”。 ②办法。“咨诹善道”。

遗 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为 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论 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无 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行 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睦”。

益 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虚词总结

而 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于 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以 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④表时间、地域等界限。“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⑤认为。“愚以为宫中之事”。

1.古今词义

痛恨  古义:痛心遗憾。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今义:非常恨。

布衣  古义:贫民百姓。臣本布衣。今义:布的衣服。

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感激  古义:感动,激动。由是感激。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

效 重任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实现、完成  不效则治臣之罪。

感激  感动,激动    由是感激。  感谢。臣不胜受恩感激。

3.通假字

“阙”通“缺”,缺点。稗补阙漏。  “有”通“又”表余数。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虚词

以   介词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连词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

2.提问: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3.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4.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5.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归纳:提出了三条建议。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6.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7、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归纳: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

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8.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

9.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归纳;“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10.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归纳:“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归纳: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12.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归纳: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13.提问: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归纳:1)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2)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14.提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归纳: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

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5.提问: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归纳:“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

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出师表》复习资料(一)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2、益州疲弊( 人力物力缺乏)     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实在) (这里是“时”的意思)

5、忠志之士(忠诚有志)          6、追先帝之殊遇(追念)(优待,厚遇)

7、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这里是要后主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

8、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9、恢弘志士之气(动词,发扬扩大。也作“恢宏”)

10、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

11、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失,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12、以塞忠谏之路(堵塞)        13、陟罚臧否(陟,奖励。臧,善。否,坏、恶。)

14、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15、付有司论其刑赏(给予,交付)(罚)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昭,显示。)(平,公平。明,明察。)(治)

17、不宜偏私(偏爱)            18、此皆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

19、志虑忠纯(忠诚无二)        20、是以先帝(以是,因此)

21、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22、愚以为(自称的谦辞。我)

23、悉以咨之(咨询)            24、裨补阙漏(增益补阙)(通“缺”,过失)

25、性行淑均 (淑,善)(均,平)

26、晓畅军事(明晓、通达)      27、举宠为督(推举)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军队行阵)(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的原因)  (轻浮、衰败)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怨恨、遗憾)

31、贞良死节(贞,坚贞。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32、躬耕于南阳(亲自)           32、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

33、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4、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身卑鄙)

35、猥自枉屈(辱,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

36、由是感激  (感动 奋发)      37、遂许先帝以驱驰 (奔走效劳)

38、后值倾覆 (遇到)(兵败)    39、尔来(那时)

40、寄臣以大事(托付)           41、夙夜忧叹(早,早晨)

42、以伤先帝之明(损害)         43、深入不毛(谷物,这里是动词长庄稼)

44、庶竭驽钝 (希望)(比喻才能平庸。驽,劣马,走不快的马。钝,刀刃不锋利)

45、攘除奸凶(排除、铲除)(奸邪的势力)

4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

47、责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8、愿陛下亲之信之(亲近)(信任) 49、以彰其咎 (表明)(过失)    

50、咨诹善道(询问)               51、察纳雅言 (明察)(接受)(正言)

52、临表涕零   (落泪)

二、古今异义词:

序号

例句

古义

今义

1

诚宜开张圣听

扩大

店铺开业

2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极为憎恨

3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言行恶劣

4

由是感激

感动奋发

深刻的感谢

5

晓畅军事

通晓,熟悉

明白通达

6

临表涕零

眼泪

鼻涕

 

 

 

 

 

 

 

 

 

 

 

 

三、一词多义:

益:有所广益  (好处)       斟酌损益(增加)

遗: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效:恐托付不效 (奏效)     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实现)

附虚词:

以:⑴以光先帝遗德(来)       ⑵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⑶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来)    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    ⑻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      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先帝之灵(来)            ⒁以彰其咎(来)

⒂以咨诹善道(来)

于: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⑵欲报之于陛下也(在)

⑶试用于昔日(在)         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⑸躬耕于南阳(在)        ⑹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在)

⑺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到)⑻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

⑼还于旧都(到)

之: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的)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三、基本要点: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9、思路剖析

 第一部分(1-5)分析形式,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表达“受恩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四、理解性背诵:

(1)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3)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11)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2)诸荀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3)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4)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5)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北定中原,庶竟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6)《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奖率三军,北定中原”的条件是: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19)“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相关链接:

 (一)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陆游《病起书怀》)

 (二)《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师表》: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贤远佞)。;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三顾茅庐。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中道崩殂                            2、益州疲弊   

3、不懈于内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

5、忠志之士                            6、追先帝之殊遇

7、开张圣听                            8、以光先帝        

9、恢弘志士之气                        10、妄自菲薄

11、引喻失义                           12、以塞忠谏之路                      

13、陟罚臧否

14、作奸犯科                           15、付有司论其刑赏

16、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7、不宜偏私                           18、此皆良实

19、志虑忠纯                           20、是以先帝

21、简拔以遗陛下                       22、愚以为

23、悉以咨之                           24、裨补阙漏

25、性行淑均                           26、晓畅军事     

27、举宠为督

28、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9、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0、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1、贞良死节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第1段作者分析形势时,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                                   ;后说有利的主观条件:                                                         。这种有利的主观条件是因“                                            ”形成的。

3.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当前天下形势的?其目的是什么?

 

 4.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5.就君主治国的角度来说,诸葛亮就哪三方面向后主提的建议?

 

 6.第2段中,作者认为该“刑”的是“                           ” 的人,该受赏的是“                                  ”的人。

 7.文章3、4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8.作者主要依据什么来向后主举荐贤臣,推荐文臣、武将?

 

 9.诸葛亮是如何使刘禅认识到“亲贤远佞”的重要性的?

 

 10.请为第5段写一段评注性文字。

 

 11.第5段中与“贤臣”意义相近的词语是              

 12.文中的“先汉”指的是          ,后汉指的是          。

 13. “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14.请从文中列出几组反义词。

 

 

  6—7自然段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不求闻达                           4.先帝不以臣卑鄙

5.猥自枉屈

6.由是感激                           7.遂许先帝以驱驰

8.后值倾覆                           9.尔来

10.寄臣以大事                        11.夙夜忧叹

12.以伤先帝之明                      13.深入不毛

14.庶竭驽钝                          15.攘除奸凶

(二)地毯式阅读: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③“由是感激”的原因?
④文中的“卑鄙”具体指什么?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⑥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⑦“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⑧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⑨“出师“的战略目标是(诸葛亮认为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职分是):

 

3.选段中追忆的往事让你联想到《三国演义》哪些故事?(至少写三个)

 

4.作者回顾往事的目的是什么?

 

5.作者为什么要自述本志?

 

6.第6段作者如何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做铺垫的?

 

7.从“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可以看出刘备具有怎样的品质。

 

8.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8—9自然段 

(一)解释给加点的词:

1.斟酌损益                                2.责攸之、袆、允等之慢

3.愿陛下亲之信之                          4.以彰其咎     

5.咨诹善道                                6.察纳雅言 

7.临表涕零 

(二)地毯式阅读:

1.“深追先帝遗诏”与前文                     相照应。

2.篇末的“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固然集中地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无限忠诚,但这“涕零”中还包含着诸葛亮哪些未言亦不可言的话?

 

 

 

 

 

二、综观全文

1.      本文是为出征北伐而向刘禅上的奏章,为何只在七、八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而大多是在提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请说说你的看法。

 

 

2.      本文向刘禅上书,但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先帝”却有十三次,为什么?

 

 

3.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请结合文章,说说此文何以有如此大的震撼力。

 

 

 

4.      本文是奏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可谓分析透彻,情理交融,言辞恳切。试分析全文的表达方式有何特色?

 

 

 

5.      诸葛亮的《出师表》受到无数后人的高度评价,请写出与“表”相关的诗句。

 

 

 

 

 

 

 

 

 

 

 

 

 

《出师表》自测反馈习题答案

一、分段阅读:

  1—5自然段 

(一)略。

(二)1.略。

2.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3.先说不利的客观条件,指明蜀汉“危急存亡”的形势,意在刘禅能“思危”,激其发愤图强之志;再说有利的主观条件,指明希望尤在,意在促刘禅励精图治之行。

 4.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其余两条皆与此有关。刘禅昏庸无能,如不能亲贤远佞,必然会“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

所以说,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5.纳谏、法治、用人。

      6.“作奸犯科” 的人,该受赏的是“为忠善”的人。

  7.不可以,为提出“亲贤远佞”建议张本,使刘禅明了亲贤的对象。

      8.忠心、品德、才能。

      9.从正反两方面对比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提醒刘禅勿蹈桓、灵覆辙。

     10.参考:此段诸葛亮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倾颓”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灵,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贤远佞,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借古鉴今,成败并举。

     11.贞良死节之臣

     12.西汉,东汉

     13.内是指“皇宫中”;外是指“朝廷中”
 14.臧  否;刑   赏;平明   偏私;兴隆   倾颓等

  6—7自然段

(一)略

(二)1. 略

2.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布衣”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⑥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⑦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⑧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三顾茅庐、襄阳病败、白帝城托孤、渡泸水、南征孟获。

   4. 追述自己随先帝艰难创业,忘身忧国,不避辛劳的历史。既表达自己一片忠贞激励刘禅,更主要是为北伐请命。说明这是先帝托付,是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决心和行动。

   5.表明无意功名利禄,从而突出先帝三顾之恩。

   6.作者自述本志,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北伐,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的北伐建议。

   7.宽宏的气度,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的品德。

   8.略

  8—9自然段 

 (一)略

 (二)1.“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参考:国内政局的担忧,对刘禅是否能采纳建议的忧虑。

二、综观全文

   1.此表虽是为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历史上,刘禅昏庸,宠幸宦官,对于朝政,诸葛亮事无巨细。此次出征,他必然为国政忧虑,所以重在提建议,荐人才。这正是针对蜀国形势,有利于出征北伐。

   2.处处以先帝之意为据,句句借先帝之口说出。使所进忠言“直而不肆”,得体而恳切。

以此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3.主要从忠心耿耿的角度写。

   4. 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义,情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出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

   5.略。

一、文学常识

1、诸葛亮(188—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家,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他撰写的《出师表》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后钦抑,陆游称赞它“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2、表,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主要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命望。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二、基础知识

1、正音

       崩殂(cú)           以遗陛下(wèi)                       行阵和睦(háng)       咨诹善道(zōu)

       费祎(yī)           以塞忠谏之路(sè)                  夙夜忧叹(sù)           阙漏(quē)

       驽钝(nú)           二十有一年(yòu)                   猥自枉屈(wěi)         攸(yōu)

       桓(huán)           陟罚臧否(zhì fá zāng pǐ)     攘除奸凶(rǎng)        彰(zhāng)

2、古今异义

开张:古义:扩大,不闭塞                     今义:店铺开业

菲薄:古义:轻视,小看                         今义:微薄,数量少

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言行极为恶劣

感激:古义:感动奋发                            今义:深刻的感谢

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深切的憎恨

涕: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所以:古义:表原因                                今义:表结果

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布做的衣服

3、一词多义

遗①以遗陛下:给予           ②以光先帝遗憾:遗留

道①中道崩殂:路              ②咨诹善道:方法

效①恐付托不效:奏效       ②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无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②事无大小:无论

为①俱为一体:是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做,行

行①然后施行:实行           ②性行淑均:行为              ③行阵和睦:行列

任:①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           ②则攸之、祎、允等之任也:责任

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②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益:①有所广益:益处                     ②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却       ②可计日而待也:连接状语与谓语

于: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②欲报之于陛下也:给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以①咨臣以当世之事:用,拿                 

②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憾:而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因而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⑤受命以来,夙夜忧叹:表时间、地域等界限                 

⑥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此皆良实:形容词名用,善良诚实的人   

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动用,亲疏远

       深入不毛:名词动用,长庄稼

5、通假字

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二十有一年矣:“有”通“”

三、整体把握

1、课文紧扣“出师”两字立意行文。首先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故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为此,诸葛亮在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明,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另外诸葛亮充分说明出师的理由。作者抒情言志,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以,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2、结构分析

据以上说明,可将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样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第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第9段)表文的结束语。

3、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阅读要点】

○字

生字

崩殂(cú)     忠谏(jiàn)     陟(zhì)罚    臧(zāng)否

裨(bì)补阙漏  猥(wěi)自枉屈  夙(sù)夜忧叹  妄自菲(fěi)薄

庶竭驽(nú)钝  咨诹(zōu)善道

通假字

裨补阙漏      (“阙”通“缺”,缺点)

二十有一年矣    (“有”通“又”)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通“拣”,挑选)

多音字

阙 quē 阙如 阙疑  行 xíng 进行 真行

  què 宫阙 伏阙    háng 行阵 行列

遗  wèi 遗之千金   否 pǐ  臧否 否极泰来

  yí  遗留 遗失    fóu  否定 否决

○词

一词多义

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任务)

  不效则治臣之罪      (成功)

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决定)

  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

古今异义词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为“下流、无耻”)

由是感激         (感动、激发,今义为“衷心感谢”)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痛”的今义为“尽情、彻底”表明“恨”的程度)

临表涕零         (泪水,今义为“鼻涕”)

词类活用

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发扬”)

亲贤臣,远小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亲近”“远离”)

攘除奸凶    (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奸凶之人”)

此皆良实    (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忠良诚实之人”)

○句

(陛下)诚宜开张圣听(省略句)

○篇

题解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之后,帮助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疏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亲贤远佞、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的请求和愿望。

本文情词恳切,历来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也有“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的名句,刘勰则评它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

翻译?点评

先帝创         业 未    半而中道崩殂 ,今 天下三分   ,

先帝创建(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为三国,

    益州  疲弊,此诚    危急   存亡之秋 也。然 侍卫之臣   

(我们)蜀国国力贫弱,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啊。可是侍卫大臣们在宫

不懈于内 ,忠  志之 士 忘身于外  者  ,盖追 先帝之殊  遇,欲报之

中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在外奋不顾身的原因,是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将这

    于陛下也。    诚 宜 开张圣听   ,以光   先帝遗     

恩情报答给陛下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的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

德,恢弘志    士 之气 ,不宜 妄 自 菲 薄 ,引 喻 失 义 ,以 塞 

德,振奋有抱负的将士们的精神,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

      忠 谏 之 路也。

(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言路 。

此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客观条件虽然不利,主观条件却说明希望仍然存在。这一段分析为全篇议论张本。

宫 中 府 中     ,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     ,不宜  异同。

皇宫中和朝廷中(的官员),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善恶(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若 有作奸  犯 科 及 为忠善  者 ,宜 付 有司  论 其 刑  赏 ,

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以昭 陛下平 明 之理 ,不宜  偏  私 ,使 内  外异法   也。

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造成皇宫和朝廷法度不一致。

本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作者深忧之处在于担心后主“偏私”和“内外异法”。

侍中 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 皆 良 实   ,志  虑 忠纯  ,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贤良忠实的人,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是以先帝   简拔 以遗 陛下。愚以为 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悉以 咨 之 ,

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皇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征询他们,

然后施行,必 能 裨补阙  漏   ,有所广  益 。

然后实行,一定能够补救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

写出师前在内政上作的安排。实际是在荐贤,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将军向宠,性 行 淑 均 ,晓畅军事, 试用于昔日 ,先帝称 之曰能 ,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当年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干,

是以众 议 举 宠为督  。愚以为营 中之事 ,悉以 咨 之,必 能使行阵 

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征询他,一定能使军队将

 和睦  ,优 劣  得 所。

士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写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仍在荐贤,为下文说“亲贤”张本。

亲 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 也;亲 小人,远 贤臣,此 后汉所以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

倾颓  也。先帝在  时 ,每 与臣论 此 事,未尝  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做

        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 悉 贞 良  死节    之

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

臣 ,愿 陛下亲 之  信 之 ,则 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 了。

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承前两段荐贤的内容而来。

以上五段是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形势,向后主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臣本    布衣,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想在混乱的世道中苟且保全性命,不

求 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    鄙   ,猥 自 枉 屈,三 顾

谋求在诸侯那里显声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

臣于草庐之中 ,咨 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 感  激  ,遂 许  先

茅屋中来探望我,征询我对当代大事的看法,(我)因此很感动,被激励,于是答应为先

帝以驱驰 。后 值 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 

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中领受使命,从那

  来  二十有一年矣。

时以来已经二十 一年了。

此段追念刘备“三顾草庐”之恩。作者重在陈情,为下文说“出师”一事作铺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出师表》复习知识要点
出师表练习(含答案)
出师表
人教初三上学期语文出师表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出师表》文章理解
《出师表》知识点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