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捡煤拾趣
捡煤拾趣
文/山乡武侠
“拾煤渣”这一字句在我的脑海中始终存有一丝挥之不去的记忆痕迹,虽然久经了岁月的磨损和淘汰,但这一字句所含的童年生活和艰辛故事却时时在我的心中静悄地流淌,它是我的童年经历,它是我的童趣生活,所以自己常常回想着它。
自己的家乡坐落在盛产煤炭的重庆天府煤矿,这里巍峨迤逦的大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几百年前,就有人在这里挖窑采煤了,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天府煤矿成立了,一条四川最早的寸轨铁路也在山间里张开了翅膀,这些变化都给家乡带来了一度的繁华。
站在这深藏煤炭的土地上,我却未感受到煤炭资源丰富和煤矿开采发展给自己家庭带来一些便利和福祉,从我记事的时候起,矿上产的煤炭就很少在我的家中出现。原因很简单,一是不是矿上职工或家属,家庭用煤的供应数量本来就少,二是父亲36元的月工资,要顾及一家六口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人在读大学,一人在读高中,两人在读小学,家庭经济极其拮据,家庭生活的沉重负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简单和节俭,拖着生活过日子。
家庭生活的现状,教会了自己要学会邦着家中做一些事情。捡煤炭这事就成了我小时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成为自己读书间余的一项家庭劳动或日常动作。从中我也体会到童真的另一番诠释和乐趣。
在家的街口边,一条铁路依街而过,喷着巨大蒸气长龙的小火车不时地拉着黑黑的装满煤炭的车箱在上面来回飞驶,它的过往,也给住在它周围的人们带来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就是一听到从矿上方向驶来火车的汽鸣声时,人们就会拿着一把扫帚,一个撮箕,争先恐后地从自家家门里奔出,等着火车驶来,等着清扫和捡拾从装煤车箱边漏下的煤炭。这种拾煤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也在拾煤的小孩们中形成了一定的约定成俗的活动规矩,一到铁路边,就奔向无人的地点,一人占一段距离的地段,拾煤的人们象铁路的卫士,拿着扫帚,眼望着火车来的方向,站立在铁路的两边,展现出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一样的战前情景。火车驶过,带着风,夹着轰鸣,飞驰而过,接下来的就是拾煤的人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用扫帚划出一个界线,然后又飞跑向前,跑到下一个人划的界线处,开始用扫帚清扫归拢散在地上的零星散煤,扫到自己划定的界线前,就算完成了此次的扫煤工作。在情况好的时候,也就是火车煤箱上散漏得多的时候,往往我们这些拾煤的小孩子还能扫到满满的一撮箕,给我们带来一阵阵的心情喜悦,情况不好的时候,虽然收获不大,但火车过往的次数一天有好多次,希望还是有的。这种场面的拾煤场景,在每天清晨的时候,表现得十分热烈和抢眼,这是因一夜的时间,火车过往了好几次,积下来的漏煤更使人兴趣大增。经常的在铁路边捡煤炭,使自己都习惯了这种劳作,有时,只要听到火车声一响,那怕当时还在吃饭,也会马上放下饭碗拔地而起,拿起扫煤工具前去“勤劳”一趟。
那时,这条铁路可能维修不及时的缘故,两条铁轨横列在不大的显得陈旧的枕木上,显得十分单薄和贫脊,铁路边黑黑的地面干硬而板结,没有碎石的支撑。这样黑黑的地面,在大炼钢铁的那个火热年代里,也被人们很很地剥了一层皮,被人们挖了一层,人们认为那是炼土高炉铁的绝好替代燃料,人们把它打碎并和上些黄泥,捏成一个个大煤饼,在土高炉中,放一层铁矿石,撒一层煤炭,贴一层煤饼,就是这样的举动,就想把矿石中的铁烧出来,其结果不难想象,几天的封闭燃烧,开炉后黑矿石烧成了红矿石,仅此而已。现在想起这些事,心里也难免生出铁路的路基在大白天被人活活的挖了一层,竟没有人来管一管。
铁路也有被维护的时候,维护后的铁路路基堆满了尖硬的碎石,这样的路基在没有被煤炭填满空隙的时,用扫帚很轻松地去扫煤已不可能,这时,我们这些拾煤人只有丢了扫帚,只是拿着一个撮箕,在火车过后的铁路旁边,用心查看碎石中撒落的煤炭颗粒,一粒一粒地把它从碎石中捡起来。有时,看到撒落在碎石中的煤炭较多时,也会不辞劳苦地刨开石头,用手指把煤炭归拢。在这种情况下,捡煤的人比过去扫煤时的人少多了,人们都觉得,付出的劳作和精力已换不来自己想要的东西了,但我还时时地坚持着。
58年大炼钢铁的年代,我已八岁了,读小学下年级吧。这时的家乡,也同全国一样,沉醉在一种狂热的氛围中。在街口旁边的一处废弃煤矸石堆下,一处极其简陋的厂棚立地而起,这是一处不知是炼硫磺或是提炼什么东西的小工厂,里面用泥土堆叠起的一个个炉膛,炉膛上架起一口口大锅,有木棍支在炉膛的周围,再铺上和围上竹篾片,十几个人一天到晚在里面忙着,烧着火,熬着一种黄色的水。这里对我们最大的吸引力是,就是它每天都要向外面倾倒大量的烧锅用过的灰渣,这灰渣中就有着未烧尽的被我们称为“二炭”的煤渣。那段时间里,每每天还没有亮,我和我妹妹就会被母亲唤醒,擦着朦胧的睡眼,极不情愿地拿起撮箕,迷迷懵懵地融入到蒙蒙的夜色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去捡二炭。才出炉的煤渣还冒着热气,在厂棚透出的一丝灯光下,我们一到那里就会忘我地蹲下身来,不停地刨着炭灰,灰蒙的天色下用眼睛认辩不了石头与“二炭”,就用手惦量着手中摸到的东西,是轻的就是要捡的炭放在撮箕中,是重的就把它丢到一旁。到天亮的时候,我们的撮箕往往也是要满了,这时也是我们应回家吃饭的时间了,吃完饭后我们还要上学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和妹妹捡煤的成绩就是在我家的楼梯下面,堆起了一大堆“二炭”。这样的劳动经历一直坚持到这个小厂的悄然离去而作罢。
当然,捡“二炭”的地点除了在这个所谓的厂旁外,在我空闲的情况下,还会游逛在人们倒生活垃圾的地方,这些地方应该说捡不出个所以然出来,但一点点的“二炭”也会被我从垃圾土中捡起来。这种不起眼的生活举动常常与孩童玩耍的幼稚连在一起,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活动轨迹。
这样的捡“二炭”的经历在我们那里也可以算一种低级的细娃的捡煤劳动,高级点的是背起一个背篼跑到矿井边的倒煤渣的地方去捡从井下运出来的含在煤矸石中原生态的真正的煤炭。这样的劳动,我参与得比较少,一是人小,还不能担此大任,二是路较远,自己还要上学读书。第一次背着背篼上山捡煤时,心里确实忐忑,黑黑的煤矸石堆象一座大山,又高又陡,一辆辆载着煤渣的翻斗车从煤渣山顶上顺势一倒,一股股煤渣就顺着高坡直泻而下,其中较大的石块硬是勇往直前飞滚直下,飞泻的煤渣卷起一阵阵灰尘在空中乱窜。捡煤的人们,有的守在翻斗车倒车的地方,只要车一倒,他们也象被倒的煤渣一样顺势而下,想拔头筹;有的站立在煤渣山的半腰,分散地守立在山顶车道下方的两边,煤车一倒渣,他们也会一涌而上,去迎接滾滾而下的煤渣和矸石。第一次见此捡煤场景的我是不敢贸然参与的,并且当时要去实践捡煤任务的我,还分不清煤炭与煤矸石的差别,这就使我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我高兴地在煤渣山中转悠着,把自认为是煤炭的东西捡了小半背篼,要是我再大些身上的力气再多些,我可能还要往背篼里多装一点。时间不多久,我就嘿作嘿作地背着捡来的“煤炭”下山了,现在我还记得那时背煤的时候,自己一直是弯着腰杆,脚杆沉重,费尽了老力。千辛万苦回家后,母亲看了看,二话没说,就把我的“煤炭”倒在了家门口外,说我背了一背篼的煤矸石回来。
在煤渣堆中捡煤炭,也是要讲点潜规矩或实力的。有一次我跟我二哥去捡煤,可能是跑去捡煤时站立的位置离先跑去的人近了一点,那人呵叱着我们离他远点,可能是侵犯了他的自认为的地盘,我们当时还未回味过来,那人一个拳头就过来了,直捣向二哥的胸前,我们没有争辩,默默地退让了,因那人露出的凶象太使人生畏了。这时我才感觉到,出来捡煤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世事中的弱肉强食,“强权政治”的逻辑现象在这些二不挂伍的地方也在悄然流行。
有一回在家对门山上闲逛时,无意间发现在一处松树林的下边被人挖出了一个大坑里,泥土下的岩石中夹着一大拇指厚的黑黑的象似煤炭的东西,我赶紧回到家中,拿出了錾子和锤子,跑到山上蹲在那坑中,细细地用錾子去凿那黑黑的泥煤,心里为这次这样的发现而高兴,仿佛发现了一个值得开采的煤层,独自沉醉在“有所发现”的兴奋中。但具体的挖掘工作却十分的艰难,坚硬的岩石并不是好对付的,我手中的原始工具更使我力不能及,忙忽了好大一阵子,不顾树林中一种黑蚂蚁的不断侵扰,不顾汗水爬满了额头,低着头只想把石缝中的煤炭抠出来,但凿下的煤炭却只有很小的一堆,越往里凿进,费的力越大,得到的却很少,太阳都要落山了,我得到的所谓煤炭却没有铺满撮箕的底部,看来今天是白忙活了。
我的家乡地形类似一条较宽的山沟,两排绵绵高大的山峰逶迤而过,这样的山区山势高耸,土地贫瘠,干旱的天气居多,但一遇下雨,特别是下大雨,两面宽厚陡峭的山体就会挂满山水形成的黄色彩带,带着沙泥夹着雾蒙一泻而下,大量的水流挤拥汇入一条不足两米宽的河沟,把石砌的河沟涌得满满荡荡的,象一条巨龙沿着沟底奔腾而去。这样的大雨激流,往往把煤矿井口或井口不远处的炼焦煤厂堆积的煤炭不客气地一扫而走,大雨过后,在河沟的底部,在水流激荡过的河沟边的田土上,除了堆积着大量而厚厚的泥沙,其中也夹杂着不少被洪水裹胁漂流的煤炭。雨过天晴后,总有几个小孩拿着撮箕相约来到河沟边,很有耐心地蹲在那里,用手把地上的沙泥捧到撮箕里,然后在河沟水中使劲地用水淘沙,沙和泥随水流走了,剩下的就是碎石和躺在细石中的煤炭颗粒,运气好的时候撮箕里大部分都是黑黑的煤炭,夹杂的石头很少,这时这一撮箕里的东西都是我们要寻找的宝贝,就会高兴地把它堆放在一个平坦处,如果撮箕里面的石头多了,莫法,只得用手去把自己要找的煤炭一颗颗地捡起来。每回这样的劳作,我们都会得到自己满意的一大撮箕或半背篼湿淋淋的煤炭。
在这样的条件下,大自然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少的惊喜。一次,在场边的一块蓄有少量水的水田中,我们几个小孩赤着双脚在水田里面徜徉,不知是想找寻水中是否有小小的鱼儿或是想看看水草上是否有小虫的身影,在不自觉中,自己用双手把水田面上的一层黄黄的泥土刨开,那知在这层土的下面竟有着黑黢黢东西,抓起来一看,很象是煤炭,这下可喜坏了大家,赶紧回家拿挖煤的武器。赶回来后,就卷起衣袖,用锄头把泥土在自己周围砌个圈,再用瓢把圈中的水淘干,接着就掀开表土,把煤层露出来,用锄头直接把这泥煤挖进箩筐里,箩筐满了就把它拖到田边,拿起扁担就往家中挑。经我们这样一折腾,附近的人,不管是大人细娃都兴趣勃勃地参与了进来,一时间,众人就把这块田和附近的几块田都翻腾得疮痕累累,坑坑洼洼的,可惜这块原很宁静祥和的田土。这一场挖煤大战,其战果辉煌,我家中就堆了很大的一堆,虽然挖起来的煤炭含有太多的泥土,但可以再加些粘性强的黄泥,做成煤饼,干了后再瓣成小块,这也是一种很好烧的燃料。
大了,参加工作了,工作内容也是直接与煤炭打交道:销售煤炭,但这时已体会不到过去岁月那幼小心灵触摸煤炭时的心动感觉。现在的小孩也用不着在课余饭后去寻思在垃圾堆中找寻别人抛弃的煤渣,这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愿过去的那种岁月场景不再出现!
过去的,心中藏着,慢慢品味,苦中带着点甜,或许也有一点点心灵享受,所以把这些小事记在这里。
2011-05-1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都江堰风情录丨黄春红:小背篼
辜辜 ▏捡柴
拉煤的车翻了
拾煤记
笔记类《天工开物》[明]宋应星著卷卷中燔石第十一煤炭
京西千年煤炭史将彻底终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