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123---南北朝——北朝北魏简介
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一连串统治北中国的政权,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中除北齐外,都是由胡人鲜卑族建立。北朝与南朝分立的局面,被合称为南北朝。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结束五胡乱华时代,完全占领华北,传17帝,历171年。又称后魏。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自洛阳逃入关中。高欢另立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历17年。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据关中的宇文泰杀孝武帝,另立魏宗室元宝炬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28年。西魏恭帝三年(556年)禅位于宇文觉。次年宇文觉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并吞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大象三年(581年)杨坚代周自立,国号隋。587年隋废西梁,西梁亡。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杨广平陈。至此南北朝时期结束,之后缔造了隋唐盛世。
北魏陶马
北朝一代受到早期五胡乱华战乱影响,受胡人的影响甚大,像北魏等各政权都是由鲜卑族建立。而北齐虽然是由汉人建立,其统治者高洋等受胡族文化影响深刻。后期朝中任职的汉人士族,多与胡人通婚,并拥有胡族血统,如隋文帝杨坚和唐高祖李渊都是拥有胡人血统。
北朝
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首都 洛阳 邺 长安 邺 长安
君主
开国
亡国
17帝
拓跋圭
元修
1帝
元善见
元善见
3帝
元宝炬
元廓
6帝
高洋
高恒
5帝
宇文觉
宇文衍
成立 386年 534年 535年 550年 557年
灭亡 534年 550年 557年 577年 581年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在公元四世纪初,拓跋鲜卑在今山西北部和今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376年被前秦所吞并。386年,拓跋圭称王,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魏”,史称后魏、北魏或元魏。398年建都平城,次年称帝。即为魏道武帝。
数代以后,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在先后吞并夏、北燕和北凉等势力下,北魏完成了兼并华北地区,这时华南地区早已是刘宋,南北各自为政,形成互不隶属的对峙之局.
早在冯太后掌政时代,冯太后已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建立国家规模,如在太和九年(485年)推行均田制,把之前因为期间战乱而遗下的无主荒地按制度分给存活的农民,一部分可永久拥有,一部分则身死后交还公家。又施行租调制,农民按制度上数字,定期向朝廷纳税。
孝文帝亲政后更在文化上开始修整,在风雨飘摇之中的背景下为了维持和巩固的政权,进行了许多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后世之所谓孝文汉化,其举措大略如下:
一、迁洛阳:孝文帝以旧都平城为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邑为历史名都,物富民丰,交通便利,便于经略海内,控制中原,魏太和十七年(493年),以南伐为名,进驻河洛,定为京师。迁都洛阳后,戎装以外,官民皆著汉服。 二、改汉姓:《魏书?官氏志》记载了一百一十八个胡人改姓的例子,如皇族拓跋氏改元姓、步六孤改陆姓、贺赖氏改贺姓、独孤改姓刘。
三、断胡语:凡三十岁以下官员一律使用汉语,如果仍用鲜卑语,即降爵黜官。
四、通婚姻:鼓励与汉族世家通婚,并从己身开始迎娶汉族士族女子。
五、重教育:祀孔子,尊儒教,寻古书,设立太学、小学。
自此胡汉界线开始逐渐消弭,对当时和后世发展意义非凡。
 
北魏分裂
第八任皇帝元恪立他的儿子元诩当太子时,没有按旧制处死太子的母亲胡贵嫔。元诩即位后,胡贵嫔为皇太后,引发内乱。大将尔朱荣趁势崛起,在河阴之变之后掌握政权。孝庄帝元子攸不能容忍,铲除了尔朱荣,但不久后就被尔朱家族所杀害。高欢讨伐尔朱家族,并取得胜利。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但元修不能容忍高欢掌握大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宇文泰立元修为宝矩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建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史称“东魏”。北魏就此分裂[1]。
母死子贵制度
北魏的宫廷为了避免外戚干政,实施残酷的母死子贵制度,即后宫女性只要生下皇子就得被赐死,以避免母以子贵的情况发生。
但幼子还是需要人照顾,因此就有所谓的保太后,即以太子的保母在太子继位后成为皇太后。北魏有三种皇太后,一种是皇帝的生母,另一种是皇帝的保姆,还有一种是未曾替前任皇帝生皇子因而存活的皇后。如北魏孝文帝乃由汉人女子李贵人所生,然李贵人在生下孝文帝以后即被赐死,由身为太后的冯氏所养大。
北魏时期的弥勒佛像,铸于443年。
北魏经历了游牧部落联盟而迅速转移到国家的历史,拓跋鲜卑人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僧尼的人数曾发展到二百多万。北魏道教,主要是经过寇谦之改良的天师道。当时佛道两家的斗争十分激烈,太武帝拓跋焘曾经大举灭佛。
琐罗亚斯德教教在中国称为祆教或拜火教,主神被称为“胡天”,主要在入华的粟特人当中传播。孝文帝在平城(大同)开凿了云岗石窟。
南北朝·北朝·北魏之君主与年号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年号 使用时间
献明皇帝
(北魏太祖追崇)
拓跋寔 ?—371年
北魏太祖
(初谥烈祖)
(西魏文帝
改为烈祖)
道武皇帝
(初谥宣武皇帝)
拓跋圭 371年—409年 登国 386年—396年
皇始 396年—398年
天兴 398年—404年
天赐 404年—409年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392年—423年 永兴 409年—413年
神瑞 414年—416年
泰常 416年—423年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焘 408年—452年 始光 424年—428年
神麚 428年—431年
延和 432年—434年
太延 435年—440年
太平真君 440年—451年
正平 451年—452年
— 南安隐王
拓跋余
?—452年 承平或永平 452年
北魏恭宗
(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428年—451年 —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440年—465年 兴安 452年—454年
兴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 460年—465年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454年—476年 天安 466年—467年
皇兴 467年—471年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1]
(拓跋宏)
467年—499年 延兴 471年—476年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483年—515年 景明 500年—503年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 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北魏肃宗 孝明皇帝 元诩 510年—528年 熙平 516年—518年
神龟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 元氏 528年—? - 528年
— 元钊 526年—528年 建义 528年
北魏肃祖
(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473年—508年 — —
— 孝宣皇帝
(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528年 — —
北魏敬宗 孝庄皇帝
(初谥武怀皇帝)
元子攸 507年—530年 建义[2] 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 长广王 元晔
?—532年 建明 530年-531年
— 节闵皇帝 元恭[3] 498年—532年 普泰 531年-532年
— 元朗[4]
513年—532年 中兴 531年-532年
— 武穆皇帝
(孝武皇帝追崇)
元怀
— —
孝武皇帝
(出皇帝)
元脩[5]
510年—534年 太昌 532年
永兴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注释
北魏孝文帝下令将国姓由拓跋改为元。本表自孝文帝以下一律使用元姓。 孝庄帝登基后未改元。 《魏书》作前废帝,《北史》、《北齐书》作节闵帝。 《魏书》作后废帝。 《魏书》作出帝,《北史》、《北齐书》作孝武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魏王朝灭亡时间及主要原因
一口气看完南北朝之北朝142年历史
魏孝文帝
南北朝极简史
图说北魏200年兴衰历史:从蛮荒走向文明,迅速崛起又衰败灭亡
北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