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陜西白云山道观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陜西白云山道观  

 

白云山位于陕西省佳县城南五公里的黄河之滨。 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 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 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 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 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 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 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 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 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白云山道观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清雍正二 年(公元1724年)重修并增建。 明清时期西北最大的建筑群﹐是集建筑﹑绘画﹑雕刻﹑书法﹑冶炼等民间技艺为一体的艺术精萃﹐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有关白云观的来历,这里有一段神话、一段历史, 据说,白云山还叫“对龙岭”的时候,一个自称“玉凤真人”的跛脚道人行至山上, 结草为庵,给百姓看病,医术高超,手到病除, 被百姓敬如神灵。 当地总兵觉得此人不凡,便结为知己,每日畅谈痛饮, 一日谈及宋朝岳飞,道人竟失声痛哭,随即不知去向, 突然空中飘来一纸,上书“周三畏拜谢”,原来此人是宋朝不肯残害忠良岳飞的大理寺卿周三畏。 后来,周三畏即“玉凤真人”,又飘然而至,想修建宫观, 总兵鼎力相助,大兴土木。 时值盛夏,酷热难耐,忽然飘来一片白云,遮住了烈日, 尔后竟日日如此,玉凤真人感而慨之,将“对龙岭”改为“白云山”, 将庙宇命名为“白云观”。 传说似是而非,白云观凭添了一缕神秘色彩。 “仰望白云聚,何处散,何方飘缈不尽;俯看黄河来,无头去,无尾终故如丝”这就是白云, 距黄河不过一公里,平地突起,颇为奇特,且常有白云缭绕其间, 因山水齐备,于是道家云集。 登高远眺,千山入目,云腾雾绕,真是修仙成道的佳境。 明万历年间,道家便开始在白云山修筑道观。 据史载:白云观最初创建于1605年,迄今已经四百年历史, 现拥八万多平方米面积,五十三座庙宇。 明清时期已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建筑群,在中国诸多道观中, 也是绝无仅有的。 白云观滨临黄河,因山利势,数十座殿堂楼阁星罗棋布。 自山门起登山,千回百转,方入道观深处。 陡峭的神路,连续的四道天门,庄重的真琥祖殿, 雄伟的玉皇楼,幽雅的超然亭等等,自然成白云观恢宏的场景。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双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白云山[陕西省佳县]

佳县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
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拍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1]


白云山[陕西省佳县]
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 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参加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因为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白云山[陕西省佳县]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的白云山,是全国七大道教圣地之一。白云山庙位于佳县城南5公里的白云山,东距黄河西岸约1公里。据《葭州志》(榆林古称葭州)记载,白云山因峰顶常有白云缭绕,故名。山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直抵黄河西岸,依山建庙,故名白云山庙,据庙内石碑记载,庙由道人李玉风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玉风道人云游到白云山,见这里孤峰耸立云天,雾霭飘浮,犹如仙境,就住在山上,静心修炼,同时还采药为当地百姓治病。他死后,人们便在山上修庙来纪念他。白云山共建庙宇房屋五十三座,建筑面积八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是陕西省明清建筑中比较大的一组建筑群。
  
由山下的黄河滩直达山顶的庙路由六百多级石阶组成,坡度陡峭,人行其上陡生腾空之感,惊心动魄,古有“神路”之称。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五龙宫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门,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云观主体建筑,面宽五间,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钟鼓嘹亮清脆,隔河对岸山西境内也清晰可闻,“白云晨钟”被誉为佳县八景之一。围绕真武殿,各种建筑星罗棋布。有藏经阁、瑞芝阁、超然阁、七圣楼、玉皇楼、文昌楼、东岳庙、关帝庙、三灵庙、二斗祠、圣母祠、三清殿、三宫殿、白云洞等。凡是能修建的地方,都筑起了大大小小的楼阁,回廊相接。远望山顶,松柏掩映之中,庙宇重叠,金碧辉煌,好似飘浮于白云之中的仙宫,因此有“白云胜景”之誉。
  
庙内还有一千五百余幅彩色壁画,内容以道教故事、佛教经变故事为主,也有山水人物,色彩绚丽,构图匀称,是古代陕北民间艺术佳作。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白云山庙会日,庙会期间,内蒙、河南、山西、陕酉、甘肃、宁夏等周围的各族群众纷纷来此朝山、旅游和进行交易,最多时一天达十万余人。 


白云山道观在榆林市民宗局的支持下成立了白云山道教经乐团。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
【诸神荟萃】
白云山由祟尚道教起步,因建庙立神成形。54座宫、殿、楼、祠等组成的庙群,自成格局,各具特色,都是因神建庙,每庙必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即供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白云山神之多,神之全,真可谓诸神荟萃,集于一山,这在各地的古观古寺中是少见的,其间记述和演绎了许许多多宗教故事、神话传说。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知白云山神,亦知天下神。宗教现象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现实存在,白云山这座宏大完整的神的宫阙,为我们研究宗教文化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资料库,它让人们从历史的、现实的眼光去审视神,了解神,认识神,体会神,监别神,从而甄别真伪,领悟虚实。
【古建风格】
白云山庙是一座存留完整、规制宏大的古建筑群,包括庙堂、牌坊、亭台、通道、桥梁等,古建面积8.1万平方米。这座恢宏的古建群在平面布局上依山势渐次升高,形成三条轴线,鳞次栉比,疏密得当。主轴、次轴均采用两翼对称这一传统布局,建筑大都用木结构,并充分利用榫卯结合之木构架,种类多达20余种。建筑屋顶依照庙堂的尊卑、作用、位置等,采用了歇山、悬山、硬山、重檐等众多形制,同时分别覆以高贵琉璃瓦或布瓦,产生了高低有别、主次分明、色彩缤纷的效应。屋脊兽头也形式繁多,造型优美,是很有价值的工艺珍品。木牌坊在白云山古建中享有特殊身份,它兀然独立,飞檐出挑,翼角翘起,搏风击雨数百年不倾不圮。白云山出类拔萃的建筑,和谐地体现了明清营造法式,又融入了鲜明的地方风格,使之更臻完美,相得益彰,显示了历代建造师的精湛工艺水平。
【雕塑艺术】
白云山的雕塑艺术渗透于整个建筑群的各个角落,数量之多,名目之繁,令人目不暇接。白云山雕塑艺术取材极为广泛,有石作的栏杆,旗杆、石狮、牌坊、台基、柱础、香楼等;有木作的梁、坊、雀替、门窗、神龛、神像、匾额、供器等;有砖瓦作的勾头、滴水、墀头、钱檐、脊兽等;还有金属,琉璃泥塑等多种多样雕塑饰品。白云山的雕塑题材也有多种形式,有龙、凤、麒麟等传说中的动物,更有飞禽、走兽、花卉、风景、人物等。雕刻的表现手法也种类繁多,即有剔底起突,也有浮雕、立体圆雕等等。这些艺术作品有的朴实庄重,有的简洁明快,有的粗犷雄浑,有的精细流畅,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书画珍品】
白云山现存碑刻157块,或以功德记事,或云游名山大川之文人雅士挥豪泼墨,留下了许多书法精品。其中明代万历年间山西粮道吴宗义所书的两块草书碑,如飞龙流水,自然有势;悬挂在真武大殿由开山道人李玉凤所书的木匾额“玉虚宫”苍劲有力,壮实浑厚,当年毛主席子看到时也伫立良久,赞不绝口。近年来,也有赵朴初、启功等书法名家留下的真迹。
【壁画】
是白云山最有艺术价值的民间艺术之一,现存在1300余幅。这些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色彩艳丽的大型工笔画,有描述神话传说的彩色连环画,有中堂、条幅式山水风景画,有色调清淡的花草水墨画。这些壁画,都出自民间画匠之托手,大都为明清之作,保存了古代民间精湛的绘画艺术特色。
【白云神韵】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镜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等,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即古朴典雅,又庄重肃穆。清康熙年间,白云山道士苗太稔云游江南各地,广集名山道乐,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又具有婉转优美、清新秀丽的江南风格。在长期的演出活动中,道士们吸收佛教、晋剧、唢呐、民歌中的曲调和技巧,形成了以经韵曲调、笙管音乐、打击乐为主的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并成为道教音乐四大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白云山道教音乐曾传播四方,誉满省城,至今这一神韵仙乐仍诵唱古观,经久不衰。
[2]

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公里、黄河之滨的白云山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遐迩。
  
始建于宋代、主建于明清的白云观,占地8.1万平方米,观中建有以道教为主,兼有佛、儒教庙宇54座,各类古建筑99处,并存有雕塑、壁画、书法、音乐等丰富的文化精萃,是全国著名道教圣地,西北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 白云山的壁画系宋代和明代作品,极其珍贵。 


白云山[陕西省佳县]

1、交通:
榆林南站坐小巴到佳县,票价25-27不等(2010国庆期间)。从外地做汽车到榆林一般是榆林北站,下车后去马路对面做一路车到南站(其实南站北站是当地人的叫法,北站叫榆林客运长途汽车站)。小巴一般是上车买票,一定要先上车,不然就没有位置了,只能做过道里的小马扎了!(现在到处都不允许客运超员,可榆林到佳县的小巴却好牛啊,光过道里就能坐11个人)。时间大概得3小时左右。
佳县到白云山没有公交车、客车,只能打摩的(当地人的摩托车)或私家车(私家车在做出租车,一般都是奥拓之类的)。
2、买票
买票非常有讲究,当地人是不需要门票的,可以免费进去的,所以在佳县打摩的的话两个人连路费(单程)带门票只需40元(其实就是当地人把你送上山而不交门票)。如果自己去买门票没人42元,佳县到白云山车费15-20元(两人)。
3、住宿
榆林的住宿选择余地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佳县就不一样了,一个地下室的房间,包括两张床一个电视就得150-280(普间哦,当然不在节假日可能只有几十元而已)。白云山要么住官方的酒店,挺贵的,要么住当地人家,一个房间50-80,但据传说不太安全啊!
4、吃饭
榆林的普通饭菜挺便宜的,佳县也便宜,白云山上就比较贵了!
5、敬香
白云山是道教,所以游客上山了就成了香客了,到了庙里当然得敬香了。一般需要香、表裱(黄色的纸)、蜡烛。最好在山下或其他地方买,山上的挺贵的,而且先问好了价格再买,尤其不要在各个庙烧香的地方买推荐的,那个烧了之后就会给你要大价钱的哦![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世界著名宗教建筑——白云山道观
佳县白云观揽胜 ——榆林、延安行(4)
行走丨白云山上白云观
【榆林笔会专栏】蔡汉顺|白云生处有“白云”
白云山上白云飞(黄河行31) 冯并
陕西---榆林 佳县白云观、莲花池公园、韩世忠故里——蕲王庙、万佛洞、白云山、二郎山、红碱淖、归德堡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