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中留存的仪陇金城“龙洞”


翁武侠

我想,现在的仪陇金城镇的很多人都不会知道他们的脚下不远处有一个叫“龙洞”的地方。因它身处虽在城的边上,却在山的里边,藏在山石坡田中十分不显眼的一隅。

《仪陇县志》古迹篇中记载:

鳌源。在县南城外数十步,峭壁可六尺许,中有洞横,阔三丈有奇,深可二寻,旁有泉,四时不竭,前代壁刻颇多,鳌源二字大可二尺今存。按俗名鳌泉洞,洞有石似鳌,泉从口中涌出,教谕柳公衣题诗尚存。

有关资料讲述:

龙洞,位于仪陇城南的龙泉山下,隐卧在公路下面。整个“龙洞”像一个大岩棚,面积约400平方米。洞口宽约60米,高13米,进深14米。内壁左边有独特的青黑色页岩,散落的岩片,好似长江三峡中金盔银甲的岩石。岩壁的正中突起一尊怪石,形如鳌鱼头部。“鳌头”中间一个石穴里,涌出一股晶莹的银泉,粗若小指,终年流淌不止,即是大旱之年也从不断流,人们称它为“鳌泉”。明代曾有学子临洞游览,在岩壁上写下了直径约0.7米的“鳌源”两个大字。后来,当地人俗称为“龙洞”。《仪陇县志》记载:“前清仪陇教谕柳公衣所作的七律《鳌源题壁》盛赞此洞为“曲径幽花引翠苔,青泥乳窦豁然开,望中滴滴明珠落,听去珊珊杂佩来。”意思是说,漫步在通往“鳌源洞”的小路上,幽美的山花引出了翠苔满地的岩洞,极目望去,如青褐色的泥土拌以乳头状的小孔所构成的鳌源古洞,豁然开朗,展现眼前,站在洞门外朝里边望去,点点滴泉好象明珠撒落地面一般。然后再细细听来,又好像块块美玉互相碰撞发出了悠扬清脆的声响。廖廖四句,把鳌源龙泉的胜迹特色描绘得淋漓尽致,意境深切。此外,在“鳌鱼”嘴中泻出的清泉下面,还有一口人工开凿的方形小池,盛装着满池的鳌源泉,供人们饮用。鳌源之龙泉水,的确美极了。水味不仅清香醇正,甘冽适口,而且还能爽心润肺,益寿延年。

我的心中为什么留存有”龙洞“的印记,是因为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有好几个年头,我就住在它身边。

当时,我的工作地点就在一条公路的旁边,而”龙洞“也在这条公路的旁边,只不过是一个在上边,一个在下边。

天天我都要往“龙洞”跑几趟。因当时是没有自来水的,饮用水都要自己找有井的地方去挑。而恰好我们的下边有一个“龙洞”,“龙洞”的里面又有几股清泉。

“龙洞”不显山不显水,隐藏得很好。几十步下坡,两三个小湾,转头右望,就可看到一个张着大嘴透着阴深,张着大眼,傲视群山的岩洞。远看,一块巨石,一抹横卧,悬挂岩洞上面,一条长洞,两边窄小,中间宽大,岩洞的下面,高低不平,其边缘顺山势而下。洞中不深但甚是凉快,如果是在夏天这里可算是拾凉的胜地了。进洞没有几步,就可看见从洞顶坠下的岩石的下端,有一束透着久远透着清润的由大到小的乳石,其形象鳌鱼的头,象龙的头,十分的像。头部的周围浸润着晶莹的泉水,它顺着头部聚在头尖,象一丝银线纤纤直下,在下面的一个不大的石缸水面上,激起一个个的清响。再往前走,一条小沟,一沟流水,一架小的石板桥,可见,还有一股较大的泉水藏在洞的一侧。跨过小桥,就是一间房屋了,这是当时的本地的一个生产队长在洞的外端竖起了一堵土墙,不大费事的就把这“风水宝地”据为自己有了。石屋的空间较大,但很阴湿,可能不是一个宜居的地方。在房屋里的洞底处,有一个很大的石缸,一股比鳌鱼头流出的水还大的泉水在涓涓而出。夏天少水的时候,外面的泉水常常供不应求,我们常常硬着头皮窜到这家屋内去借水了,说是借水,因为事前还要向房主打一个招呼,不然,房主脸上就会布满怨气。去这里挑水,人也时常战战競競的,因这家是喂着一只狗的。

我与仪陇的这个“龙洞”说来是有缘的,我隔它很近,相邻而居几年,我与它也是很有来往的,吃水要与它打交道,洗衣要与它打交道,进进出出,一天好几回。但当时,并没有把它当一回事,也没有细心地去观察有没有“鳌源”这样的题字,认为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岩洞罢了。

但时间久了,距离远了,暮年到了,有时就会想起它。

过往的经历虽远,但也会在你的回忆中留下淡淡的丝丝甜味。

2019年11 月11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散文: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名家写景:《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叶圣陶
都乐岩——独行柳州桂林(4)
白龙泉
震撼腾龙洞
走进中国最大的洞穴,感受山中巨龙带来的震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