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动手能力的培养

                  柳河县实验小学  刘格林

    摘要:小学科学可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亲近科学,引领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让他们大胆的发挥,勤于动手,不能把课堂变成教师的讲演,剥夺属于学生的活动,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走进生活,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科学的行为习惯品质。作为一个科学教师,抓住时机,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动手能力  环境创设、动手操作   培养能力、课堂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科学课的主要学习方式。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就有许多的科学探究实验,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本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在科学课上可以做有趣的实验,可以参加探究活动,学生在其中也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科学课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主要课程,下面就自己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点经验,浅谈在科学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一、认真观察、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明白的其中奥秘。

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比如《阳光和影子》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阳光物体影子的变化。这一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同学们也非常熟悉,学生每天上学和放学都可以发现影子的方向和长短的变化,但平时并没有仔细深入的研究过,所以上课时我让学生把蜡烛粘在课桌上,用直尺测量记录下影子的长度并记下方向,下课前我再次让学生测量影子的长度并观察影子的方向,把两次观察情况进行对比,亲自观察到影子长短和影子方向的变化情况,进而知道随时间的推移影长和方向会发生变化的。这样,通过让学生我以自己去研究,亲自动手,这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欲望,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朝前走了一步,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孩子的思维也一步步朝前发展、向上提升。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对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第二,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动起手来有事可做。

在教《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时候,我认真思考,决定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观察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米饭、淀粉、馒头、土豆、蔬菜等各种食物,进行观察比较找出他们的相同、不同之处。学生一面认真观察,一面仔细的做着记录。我让学生把土豆、面粉、蔬菜切成小块,然后用滴管把碘酒滴在上面,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发生的变化。那些平日里调皮捣蛋、不守纪律的的学生此刻也都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观察,经过观察发现平时吃米饭、淀粉、馒头、土豆等渐渐变成了蓝色。学生交流回答后我告诉他们变蓝色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淀粉,它是人体的六大营养成分之一,不起眼的土豆,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起来,想不到小小的土豆还有这么多的奥妙。这样学生兴致盎然,乐中其中,也在乐中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

第三、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成为科学活动的参与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科学课教材在内容选择、安排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包含的丰富科学内涵,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如在探究绿叶进行光合作用时,绿叶中是否含有叶绿素,我给学生提供试管、烧杯、酒精、酒精灯,学生将绿叶放入装酒精的试管中然后放进装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观察试管中酒精和绿叶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无色透明的酒精变成了绿色,绿叶渐渐变成了黄色,明白了绿叶中含有叶绿素。再如探索翘翘板里有什么科学,认识了杠杆的作用;轮船浮在水面上,浮力的作用等等。通过这些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倍感亲切,随手可得的材料都可以用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和学问,学生人人都可以准备,人人都能动手,在玩、做、想的过程中进行实质上的科学探究活动,而他们真正意识到这就是“搞科学”的时候,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搞科学人人都可以做,并非是科学家的事,破除了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难心理,道道教育的目的。

第四、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和体验,培养动手能力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大部分知识是通过眼睛的观察而获得的,此外其它的感觉器官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给学生一些最简单的观察知识和方法,是观察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也是学习科学,认识科学的第一步。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从感性认识入手,指导学生用眼、鼻、舌等感官认识事物,用趣味游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境和高涨的积极性学习新课,如教学《观察水》这一课,要求学生进行区别盐水、白糖水、清水、醋、牛奶的实验:首先让学生用眼观察,在这些物体中哪一种是牛奶?抓住颜色不同的特点进行判断。学生一眼可看出乳白色那一瓶就是牛奶。接着让学生用鼻子闻一闻,根据气味识别出醋,当台上的同学用鼻子闻到醋味皱起眉头的时候,引得下边同学大笑。然而,也正是这个时候,观察物体的方法就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了。最后做蒙眼辨认物体的游戏,做到寓教于乐,乐中求知。学生蒙住眼睛用舌尝一尝,尝到盐水咸、白糖水甜、清水无味。根据这些感觉器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抓住物体的气味、味道、颜色等特点进行判断,很快就能区别出各种所给物体。因此,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定性观察,学生学有所得,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合教材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室,既为学生实验提供了场所,又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有利的资源。作为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科学实验室这一优势,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挖掘他们的潜能,激发学生发明和创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课中有许多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师要为学生实验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放手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动口交流,真正把时间还给他们,教师不要瞻前顾后,影响他们,阻止他们,阻碍学生的思维。例如《种子发芽实验(一、二)》一课,怎样让种子发芽?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我发给学生种子,学生运用对比实验方法分组进行,发现种子发芽需要阳光、水分、温度。学习《溶解》一课,比较溶解的快慢,发给学生高锰酸钾颗粒后,提问:怎样使高锰酸钾溶解的更快?学生选择三粒同样大小高锰酸钾颗粒。一粒放入常温下水中不动;一粒放入常温下水中搅拌;一粒放热入水中搅拌。通过对比实验发现热水中搅拌的高锰酸钾颗粒溶解的最快。我有出示洗涤剂和洗发精问哪种液体溶解的快,学生按照对比方法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如学习《让小灯泡亮起来》一课时,两个小灯泡串联或并联哪种情况亮?有的说串联亮,有的说并联的亮,我没有回答,而是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各组实验展示汇报交流知道正确的答案,判断错误的小组也发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不仅锻炼学生正确的实验技能,掌握规范的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须使学生对科学课程产生兴趣,亲近科学,引领学生从身边的问题入手,教师不能扼杀孩子的天性,要让他们大胆的发挥,勤于动手,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在他们的身上,把整个课堂变成自己的讲演时间,剥夺了应该属于他们的活动,让他们失去活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走进生活,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养成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科学的行为习惯品质。作为一个科学教师,应当抓住一切时机,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做中学,在做中乐,在做中有所收获。只有让学生多做实验,反复实验,获取数据,从中探究规律,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悟,从中留下终身难忘的经历,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科学课》、《科学课教材》。《自然》教材、冀教板《科学》教材、网络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四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爱上科学课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估量课程设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