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化解孩子的攀比欲在线收听
userphoto

2022.07.31 福建

关注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刘称莲。欢迎来到我的喜马课堂。


提起攀比这个话题,我就想起了我小时候和女儿小时候。


我从小生活在条件比较差的农村,有吃有穿有学上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情了,农村小朋友条件都差不多,没有射门可比的。中学时进城读书,看到城里的同学穿的用的都比较“高级”,也有眼热羡慕的时候,却从来也不敢奢望拥有。现在回想,不是不想而是心里清楚想也白想,便把所有的心思用在了学习上,因为学习是我可以做主,而且能够不比别人差的唯一资格。


我女儿小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而且我对穿衣穿鞋的信念是“舒服和得体”,因此我为她选衣服和鞋子遵循了这个标准,并不看重牌子。上了初中以后,周一到周五必须穿校服,脚上的运动鞋要么是安踏要么是双星的。


初二的一天,女儿放学后拎着一双耐克鞋回来了,我问她是哪里来的,她说是同学帮她从网上买的“盗版”鞋,很便宜,只有50元。我看了看质地,就知道穿着会不舒服,果然女儿兴冲冲地穿了几次,就不爱穿了。不过,女儿后来终于跟我吐露了真言,她说:“妈妈,我们班女生里差不多就我一个人没有穿过耐克或者阿迪达斯了,我都不好意思穿着我的鞋去学校了。”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要买那双“盗版”鞋了。她明白我不会主动为她买昂贵的耐克或者阿迪达斯,却又很想穿得跟别的同学一样,才想出了买冒牌货这一计策的


我表示了对女儿的理解,也和她一起算了算账,大意是想告诉她我觉得穿那么贵的鞋子并不值,而且也试图让她明白要更多关注内在的美而非停留在表面。女儿说她明白我们家的情况,并不想给我们添负担,所以宁愿去穿盗版鞋子。


我心疼女儿,后来还是带着她千挑万选地为她买了一双阿迪达斯的“贝壳头”,她很珍惜地穿了差不多两年,中考考体育都是穿着这双鞋去考的。


如今女儿长大了,穿衣的风格跟中学时很不一样,鞋子也不再追求名牌,而是无论牌子是什么,只要自己喜欢适合会去买。我在思考女儿当初那些行为的时候,总觉得那种攀比,更多的是在追求同伴的认同,寻求内心的归属感。


小孩子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没有真正形成,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今社会上的奢华风和学校里同学之间的比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追求同伴的认同,不由自主地就和同伴们进行比较。


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的儿子一直是小寸头,上高中后看到同学们的头发都比他的长,觉得那样很酷,也想把他的头发也留长,就试探他的爸妈:“我想把头发留长,你俩的底线是什么?”我的朋友就说:“你现在就别剪了,长到我们不能忍受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你的。”这个儿子很开心,就开始留头发,也盼着自己变成酷酷的样子,结果过了不到三个月就告诉爸妈,头发长太麻烦了,每天早晨都要洗,否则就乱七八糟的。然后自己去理发馆又理成了小寸头。


我一直觉得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只要不是过分的要求,家长满足一下他们,孩子反而更容易走回正道。


我女儿上了高中以后,就发现她所在的实验班里那些真正优秀、有理想、有抱负的同学,并不穿名牌衣服和鞋子。她发现那个每次考年级第一名的女同学从来不穿名牌,却整个人焕发着青春阳光的气息。她发现聪明能干的班长的书包是从小学一直背到高中。同学们打趣他寒酸的时候,他只是笑笑说:背着好好的,干吗换?书包不就是用来背书的吗?


这个孩子说得多好啊,书包就是用来背书的,鞋子就是用来走路跑步的,衣服就是用来遮体的,舒适便好,合体便是,何必把附加的那些东西看得那么重?


其实孩子中的攀比也有积极正向的比较,比如看到同学读书多自己也多读书;看到同学的学习方法好,便学习人家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比着为集体做贡献等等。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家长想要的。


那我们家长该注意那些方面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把理想和追求当作头等大事,而不那么看重外在的物质追求?


第一,家长不要把自己变成功利和爱慕虚荣的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从家长那里学到。如果家长爱慕虚荣,每天都是钱钱钱,跟别人比物质比享受,孩子一定是会受到影响的。所以,家长的平常心和平等心是培养孩子心态阳光、有理想有追求的最好手段。


我认识一位事业发展得非常好、资产也很丰厚的朋友,她非常谦卑平和,自己很少穿戴名牌,她给孩子的书包衣服也是极普通的。她经常让孩子邀请班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家里的摆设也并不奢华。因此,班里很多小朋友都和她的孩子玩得很好,却并不知道她家那么有钱。她的孩子也就没有比较心,对所有的同学都一视同仁。


收入一般的家长,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做好自己最重要,没必要天天跟别人家比钱多少。当孩子看到家长虽然收入一般,却幸福快乐地享受人生,他可能就不太会跟别人比物质上的享受。其实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平等的,有钱并不代表高人一等,没钱也不代表就低人一等。这是我们家长从小就应该传递给孩子的信念。


第二,不要一味满足孩子。


现在有一种说法,叫“贫穷的富二代”,说的就是有些家庭条件并不好,却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一味满足孩子,觉得再苦不能苦孩子,结果很多被这样溺爱的孩子不仅没有养成勤奋、努力的品格,相反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什么却不好好努力,有的孩子最后变成了饭来张口、不思进取的啃老一族。


无论家境如何,正确的做法是从小就要多给孩子金钱方面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没有白来的东西。比如想要买什么东西要让他自己知道价格,比如把一年的零花钱给到孩子,让他买东西花自己的零花钱,提前花完了不再给他更多的钱,比如让孩子知道家里父母的收入都是辛苦工作赚来的,花费多了就会入不敷出等等。就是让孩子学习消费要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想匹配,而不是随便想花就花,让他明白别人的钱是别人的,跟他没有关系,减少孩子在物质上攀比的意识。


第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多认可和肯定孩子的内在品质,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就是有价值的,跟外在的物质条件没有关系。比如大人可以欣赏孩子有勇气、有智慧、懂得爱、肯努力等等,也引导孩子多为家人、集体、社会做贡献,让孩子体验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我的女儿小时候很有爱心,经常买粮喂院里的流浪猫,我们都很支持她。当她表示长大要建一座养老院时,我们就安排她去养老院去看望老人。当孩子联结到生命的价值感和使命感的时候,她就更加热爱生命本身的富足,而不会太在意外在条件了。


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要引导孩子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独特。比如爸爸就可以跟女儿说:“闺女,爸爸好骄傲有你这么好的闺女啊!”或者说:“有你做我的儿子,我好知足!”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从而建立高的自我价值感。当一个孩子自我价值感高的时候,他就不会从外在寻求支持了。


有的家长张口闭口别人家孩子怎么样,而且总把自己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孩子就容易出现攀比心理。那些不接受自己的容貌而去整容的女孩子就是有很深的攀比心理在作怪。


第四,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病态的心理,可以通过游戏来纠正。


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因为自己的爸爸没有好车就不让爸爸去接自己这种病态的想法,那就要进行心理干预了。家长可以在家里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爸爸可以和孩子玩一个情景游戏,让自己变成孩子的同学,嫌弃孩子没有ipad不想和他一起玩了,看看孩子的心理变化,当他感到伤心的时候告诉他即使没有ipad自己还是会把他当好朋友的,因为自己看重的是他这个人而不是他有没有ipad。然后再告诉孩子,爸爸没有好车是因为爸爸没有那么多钱,但是爸爸并不比别人差,而且爸爸过得很快乐。也告诉孩子,爸爸虽然没好车,但爸爸也为这个世界做奉献,并且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的人。当孩子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和物质条件的区别的时候,他就会改变。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在孩子攀比方面还有什么高招,欢迎您在留言区给我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儿不是天使
六旬老汉14年里两次失独 听闻女儿溺亡瘫倒在地(图)|爸爸|小伙伴
六旬老汉14年里两次失独 听闻女儿溺亡瘫倒在地
孩子应该学会独立的解决问题
妈妈,我们家很穷吗? 你的回答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现在的高中生,真不是节约的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