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400多年前叫错一水果,至今都没改正,可能你的叫法也错了?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这是时任奉礼郎的骆宾王从军西域时写下的诗篇。当时诗人路过新疆哈密,一句“归期未及瓜”,道出了他未能在临走前吃到哈密瓜的遗憾,也写出了哈密瓜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哈密瓜是葫芦科植物甜瓜的一个品种,特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因为甜香多汁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新疆种植哈密瓜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实“哈密瓜”这个名称直到400多年前才被真正确定下来。

从前的哈密瓜没有名字,通常就以“瓜”或者“甜瓜”代替。它最早传入中原是在汉武帝平定河西走廊后,通往西域的道路被打开,哈密瓜就随着其他水果一起进入了宫廷。《太平广记》中对于哈密瓜的记载是最早的:“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名穹窿。”那时候叫哈密瓜叫“穹窿”,是从维吾尔语的“甜瓜”一词音译而来。

后来各个朝代都有关于哈密瓜的记载,比如金朝正大五年著成的《长春真人游记》中,就对哈密瓜赞不绝口:“甘瓜如枕许,其香味盖中国未有也。”元代耶律楚材也有诗云:“西征军旅未还家,六月攻城汗滴沙。自愧不才还有幸,午风凉处剖新瓜。”

到了清代,哈密瓜更是作为贡品每年送进宫中,深受帝王后妃的喜爱。公元1698年,清廷派遣官员到了新疆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从此哈密瓜得以传入清廷。

据说当时哈密回王额贝都拉入京面圣,特意用塞满了干草的柳条筐运输哈密瓜,一路小心保护。从新疆到北京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但由于是冬天,而且运送得当,哈密瓜很多都还是完好的。康熙尝过后赞不绝口,于是向额贝都拉询问这种瓜的名字,在得知它没有名字后,当即金口玉言赐下了“哈密瓜”的称号。

皇上赐下的名字,那自然是无人不赞同,于是哈密瓜这一称谓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最后成为了公认的名称。但其实细细究来,哈密瓜的源头应该是吐鲁番鄯善县一代,如果按康熙帝的想法以地名为瓜名,最严谨的称谓应是“鄯善瓜”。

明代陈诚的《使西河记》中有记载:“鲁陈广植葡萄、桃、杏……甜瓜。”文中的“鲁陈”就是指现今的鄯善鲁克沁一带。人们所吃到的最好最甜的哈密瓜皆产自鄯善,是“瓜中上品”。自古以来鄯善就是新疆哈密瓜的真正故乡,贡瓜向来都要拿最好的,所以传入皇宫的哈密瓜大部分也是来自于鄯善。

百年以前哈密瓜还是贡品,如今却早已走入了千家万户,虽然“哈密瓜”的称谓不算严谨,但比“鄯善瓜”听起来要更吸引人一些,可以使人联想到它“甜如蜜”的特点,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请你尝块哈密瓜
哈密瓜明明是鄯善出产的瓜,为啥却要叫哈密瓜呢?原来与康熙有关
康熙曾叫错一水果名,国人跟着错了400年,至今还没改过来?
康熙犯的一个大错,让这种水果的名字叫错数百年,如今依旧在用
康熙帝叫错一水果名,后人也跟着念错300年,至今没有改过来
康熙口误叫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至今仍然读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