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行走在拉萨城中

三、7月25日、行走在拉萨城中

25日早上我们很早就起床了,离开雪客栈,从雪新村步行到大昭寺。

拉萨是离太阳最近的城市。夏天,早上依然很凉,当太阳出来的时候,温度也就很快上升了,阳光也就变得强烈了。我们和几乎所有的那里的人一样,带上了防护墨镜,这是拉萨的一道景色。

拉萨的房子也不高,大都是三四层楼,街两边的宾馆、店铺、红绿灯,行道树,也充满着现代气息。一个高原都市的风采和内陆没有多大差异,但民族特色、建筑风格又与内陆有极大的区别。

走在拉萨的街道上,街道十分整洁,到处都是身着藏服的藏族同胞,拉萨的街上是没有城管的、没有守斑马线的太婆、没有喇叭的喧嚣、没有店铺叫卖的音乐、没有公交上抢坐位的争吵、也就没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浮燥和焦虑。因为,他们的脸是那么平静、祥和。

在去大昭寺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来自内陆,在那工作并退休的老同志,是干部的模样,我们询问大昭寺的去处,她非常热情地为我们指路,并细致的讲述周边的情况。其实,在拉萨无伦是汉人还是藏人,都非常热情、很有礼貌。

拉萨的安检也是很严格的,身份证是必带的。我们进入大昭寺广场时,先要经过安检。

按照藏民族的习俗,在大昭寺外,我们随大批藏民信众围着寺院外墙,顺时针的转了一圈,在藏传佛教文化里,转山、转水、转寺,都是顺针转,绝不可反转。

我们准备去买票,85.00元一张,听说下周一至五一早随着去从事佛法活动的信众排队进大昭寺,就可免费。于是我们就放弃了今天

去大昭寺的计划。

大昭寺外的广场很大,我和我妻就拍了几张照片,留着记念。

大昭寺前,大批信众一招一式的膜拜,虔诚而认真,场面壮观令人惊叹。我又在唐蕃会盟碑细细的观察了一番,经千年风霜的浸湿,字迹已很不清楚。但可查知,刻石立文,这是公元823年的重大事件,采用阴文,用汉藏两文所书,也是唐蕃历史交往中的历史见证,也称“甥舅会盟碑”。

碑上内容主要在西面(碑阳),依据王尧的《唐蕃会盟碑疏释》一文录入西面的汉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於碑也:

文武孝德皇帝与圣神赞普猎赞陛下二圣舅甥濬哲鸿被,晓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覆其无内外,商议叶同,务令万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远大喜,再续慈亲之情,重申邻好之义,为此大好矣。

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已西尽是大蕃境土,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不相侵谋。

封境或有猜阻捉生,问事讫,给以衣粮放归。今社稷叶同如一,为此大和。

然舅甥相好之义善谊,每须通传,

 彼此驿骑一往一来,悉遵曩昔旧路。蕃汉并於将军谷交马,其绥戎栅已东大唐祇应清水县,已西大蕃,供应须合舅甥亲近之礼,使其两界烟尘不扬,罔闻寇盗之名,复无惊恐之患,封人撤备,乡土俱安,如斯乐业之恩垂於万代,称美之声遍於日月所照矣。

蕃於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

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然三宝及诸贤圣日月星辰请为知证。如此盟约,各自契陈,刑牲为盟,设此大约。

倘不依此誓,蕃汉君臣任何一方先为祸也,仍须仇报,及为阴谋者,不在破盟之限。

蕃汉君臣并稽告立誓,周细为文,二君之验证以官印登坛之臣亲署姓名,如斯誓文藏於玉府焉。

注: 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历史研究 1980年第4

我依依不舍,多照了几张像,没有转八廊街,除了藏式风格的建筑,其它与成都的锦里没有太大区别,多是旅游产品。我们决定,从八廓街左面不远的一个小巷穿过,来到一条大街,右手不远有一条小街,往里走,就到了小昭寺,进去时被一个小和尚叫住,这样花了20元购票,才进入。小昭寺内人很多,多数是虔诚的信众,也有我们这样的游客。我们就入乡随俗,顺时针转佛堂,并依照信众的动作拜佛,把自己融入到佛的世界里。里面念经的喇嘛不少,有40到50人吧,在大厅的中央分四排坐着,有很多信众将准备好的,供奉寺院钱递在他们手上,而且是那样的恭敬、自然,喇嘛也是双手呈接,很有教养。我也学着双手恭敬的递钱给他们,喇嘛也双手接着,微微的点头,笑着。这一刻,一股宗教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心灵。

寺壁上布满了很精美的画,大多讲述的是宗教故事,从中看到画工们高操的技法,有的地方还搭着架子,几个画工正在画壁画,一笔一画都那么的认真,表现出他们内心的虔诚。经问,这些壁画的颜料都是矿物原料,而且绘画技法上也与内陆传统美术不同。

出来后,又围着寺院顺时针转寺,廊内有一排排的经筒,绕了寺院外墙一圈。我们学着信众顺时针的转寺,也一招一式的也学着顺时针的转经。也许,我们的那颗心是虔诚的,动作是认真的,我后面的几个信士,也许是看到我们认真的样子,嘴角边流露出善良地、友好地和温和地微笑。有两个信士还给我说些什么,我听不懂,估计是想有所指教吧!或又是说声谢谢!可惜,周围没有懂得汉藏两种语言的人,最后彼此相互笑了笑,算是告别了。

其实,在拉萨,会汉语的藏民还是很多,但总有一些会汉语的藏族同胞热情主动的上来帮助,当个翻译。

我们从小昭寺出来,准备去色拉寺,这是格鲁派拉萨市三大寺院之一。有很多热心的人,为我们指路,根据指引,我们来到有16路汽车的站牌前,这里等候的人也很多,也很乐意与我们交谈,热情、好客,使我们感到了温暖。

我们到了色拉寺,时间尚早,于是在色拉寺门藏式餐馆吃饭,30元两份快餐,后又购奶茶一壶,4元,慢慢地饮着,最后又添了一碗面,也是4元。其实,饮奶茶是藏民族特有的习惯,我经常看着这些藏族同胞在茶坊里饮茶,就与成都的茶馆差不多。我们在那里玩,应当学会饮奶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藏民族的这种魅力。

下午,我们进寺,寺院极大,全然是一座宗教城市。色拉寺的功能在结构上是完整的,有一级主殿措钦殿,二级扎仓有吉扎仓、麦扎仓、阿巴扎仓和32个康村,右图就是一个康村。早期建筑以麦扎仓、阿巴扎仓为中心,后经历代增修扩建,才具有今天的格局。体现了格鲁派大寺的特有风格,功能和作用。

当我们走进色拉寺的时候,一条道路伸向深处,足有千米,两面都是三层高的白房,应该是僧侣居住、生活的地方,统称为康村,前面中段的右侧就是寺院重要的宗教仪式、重要活动的场所,措钦大殿,它相当于汉传化教的大雄宝殿,大门上有一扁,上写“色拉寺大殿”。这时,大门里出来的一些小孩的鼻梁上都抹了香灰的黑点,我十分好奇,相探过究竟,于是我迎着出来的一位带着抹了香灰小孩的母亲:“鼻梁上为什么抹了香灰呀?谁抹的呢?”我好奇地问,那位母亲笑了笑,十分和蔼地回答:“这香灰是里面的师父给小孩

抹的啊!”“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请大师赐福,可以消灾麻。”

我们在色拉寺,转了一大转,主要还是想看看3点钟开始的藏传佛教特有的辩经活动。

色拉寺的辩经活动对外是开放的,进入寺庙大门后沿着最宽的道路直行千米左右进入辩经场。辩经场是一个蓝球场大小的平地,地面铺着白色的碎石,无数根古老的参天大树立于场中。已有不少游客入坐,这里就是清新凉爽的宗教活动舞台。

三点钟,辩经活动就要开始了,众多僧人身穿红袍,鱼贯而入,简短的开场仪式后,辩经正式开始。二、三十名喇嘛基本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站立者用藏语发问,席地者则藏语对答,发问者一但发问,席地者必须不加思索地作出回复,进行反驳或解答。这时我们看到发问者面对对方,进行发问。并伴有各样的手势和肢体动作,手挥念珠、或单脚独立、或大力击掌,如新都宝光寺内怒目圆睁的金刚。他们时而提问时高举手臂向下劈落;时而拉动佛珠。

辩经过程中,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坐着的喇嘛头上或额前,一方面表示我已向你提问,请你赶快回答并向其致敬;另一方面,表现的是一种气势威慑对

方。据说如果被提问者回答不上,那么提问者可以击掌或甩念珠以示警,有时也会用手牵弄臂上的佛珠寻求佛祖的支持;答辩者则要集中精力,充分展现自己才学,除机智回答外,还得试图驳倒对方,答辩者如果应对得体的话,即引起围观喇嘛的喝采;若词不达意或义理不通的话,即遭满堂哄笑。

在辩经中,每一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

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3:30过,我们出来了,在色拉寺门外的一颗树旁,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在讲着什么,周围围了一些人,认真地听,我也凑上去听了听。只听那男子讲到:过去的色拉寺辩经的人多达7000人,声音传播之远可达拉萨的布达拉宫,甚为壮观。

现在因僧人减少,城市燥声的干扰等原因,已不复当年的状况。他继续讲着,还像僧人那样地比划。“岔吉!”:错一次!(动作:右手背拍左手心!) ,“哦~岔!”错!(指较为严重的一次矛盾错误。)(动作:右手背拍左手心!),“阔送!”意思就是错了三轮。这时,你可看到立者在坐者的头上绕圈手舞足蹈时几乎都是这个意思,(动作:右手在对方头上绕圈!)。

立宗辩过程中问难者可高声怪叫,也可鼓掌助威,舞动念珠、拉袍撩衣、来回踱步,也可用手抚拍对方身体等做各种奚落对方的动作。

虽然语言不通,不懂辩经内容,但我与周围众多参观游客一样,来色拉寺就是为了亲历这一天天传承下来、

具备六百年历史的辩经活动,将自己融入短诵长吟、低念高唱的环境之中。我喜欢这里的氛围,喜欢看这些信众喇嘛在古树参天、碎石铺就的辩经场内为了心中神圣的信仰而展开辩论的场景。

从色拉寺出来了,又来到了布达拉宫后面的公园。这是一片碧波清澈,古柳蟠生,水清林幽的世界。这就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宗角禄康。宗角禄康是布达拉宫之侧美丽的水域,布达拉宫的倒影在这里是那样的动人心菲。宗角禄康有另一个称谓,龙王潭。

我们进入宗角禄康是需要安检的,过了安检,进入公园,一汪池水映入眼帘。其实,宗角禄康的水面并还宽阔,却十分的清辙,湖水平静如镜,水质极清。船浆摇曳,锦鳞悠然。忽有一阵轻风,又使湖面波光灵动。远闻细语声声,好似游船上人儿的情语。在岸边,

一排长长的汉白玉雕造的围栏,有游客依栏而立,盯着水面,也许是水面的花鸟吸引了他吧?围栏下弯曲的小路上,往来的人们悠然闲步、轻言细语,漫步于这美丽的世界。

宗角禄康静静清水的湖的对面是一座高高的红山,山顶就是布达拉宫。我们也是依着汉白玉雕造的围栏仰望着布达拉宫的壮丽,也感受到了它身躯的宽阔。这里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宫在雄姿中又添几分俏丽。

下午6点过,天还很亮,太阳光也很强,我们在一个称为玉包子店吃饭,这是一个离布达拉宫比较近的一个饭馆,共消费了51元。应该说西藏的吃是比较贵的。

然后我们又来到布达拉宫正面,认认真真的感受布达拉宫的宏伟、壮丽。其实,6点过的布达拉宫,在太阳的斜照下红墙似乎是更加地红了。眺望布达拉宫,虔诚和敬畏随心涌来。我仿佛间看到五世达赖喇嘛从远处走来,进入这红宫,散发着一股神密而又神圣的气息,曾经阅读过的经卷,就摆放在斗室里,祝福着平安与吉祥;又听到六世达赖诗性的语言,把诗的灵魂送到了遥远的青海湖畔。

结束了,一天,七月二十五日,夜色深深,我们等待着天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丨川藏(五)
大美西藏(四)
进藏装备
西藏自驾游之一:寺庙篇
【西藏最美风景】送给想去西藏旅游的你
西藏巅峰之旅(之二十四)——邂逅拉萨(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