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嘉绒藏族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习俗的形成同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及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产、生活方式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藏族的服饰习俗的传承,往往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发展史紧密相连,体现着民族的集体智慧,蕴含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丰富多彩的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学者研究,早在公元前1世纪前后,西藏高原土著部落的服饰就已具有今天藏族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及以毛皮制衣的特征。随着与外界交流,嘉绒藏族服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服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眼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
       嘉绒藏族服装、服饰在其款式、结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自然条件、劳动生产和文化交流的影响。由于居住的地理气候和从事的职业不同,构成了多种服饰类型。从地域看,可区别为农区和牧区类型,这是藏族服饰的基本类型;按生活方式,可区别为农村与城镇类型;从身份讲,可分为平民、僧人、达官贵人等类型。嘉绒传统的达官贵人服饰,质地高档,做工精致,花样繁多,特别讲究衣着与身份、地位相称。
       嘉绒气比较温暖,风沙小,又是高山、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毛袍为副,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牧民的皮袍和毛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毛袍也是用土法加工的羊毛和牛毛织成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农区气候温和湿润,人们穿着的男式袍子和女式长坎肩,都主要以黑氆氇和白氆氇为原料,款式仍属大襟眼装,右腋下钉一个钮扣。男式袍子用黄色织的腰带或红色绸布做两条宽5厘米、长20厘米的飘带。一般男式白氆氇藏袍的领口镶上6厘米宽的加洛(一种间隔有十字图案的花氆氇)。女式藏袍大都是黑色和白色的,冬春季外加一十氆氇短褂和皮短褂。氆氇生产几乎遍及嘉绒农区、半牧半农区,以四土最为著名。氆氇结实耐用,保暖性能好。它内生产工序分3道:一是羊毛和牛毛洗净凉干后用钢丝刷于刷松软,并絮成条状,然后再捻成细线;二是织氆氇,先把经线拉好,卷起架在织机上,然后再用纬线在经线上织,经纬线相交非常精密,织成面幅有26厘米左右宽的条状;三是染色。


      村乡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生活丰富,经齐条件较好,人们的服装无论用料、款式、色调等都与农牧区有一定的差别。嘉绒男女一般喜欢以“褫”、毛呢或混纺为衣料,妇女尤讲究款式新颖合身。古代在嘉绒的氆氇虽然前面留有藏服的大襟式样,但左右襟不开,合缝成管状形,以较紧身佳,究线条,衣服、衬衣的色调淡雅柔和。穿藏袍,里面都要穿衬衣。男式衬衣多半是高领,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用白色绸布作面料的居多;在嘉绒称“达尔噶”女式翻领用各种颜色的绸布做成。女式衬衣袖子较长,平时卷起,跳舞时放下,袖随舞起,翩翩飞舞,十分好看。农牧区的服装、鞋帽喜欢运用红与绿、黑与白、赤与蓝等对比色,并且巧妙地运用复色、金银线,具有明快、活泼的艺术效果。
      农区、城乡妇女均系有围裙,嘉绒藏语叫“德仄”,是藏族妇女的标志。围裙织法独特,编织精密。农牧区妇女喜欢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城镇妇女则选择以纤细的相关色组成娴雅温和的调子。
      即便是农区,因自然条件不同,也各有服饰特点。如四土地区只有小片原始森林,雨量充足,人们为适应这里的自然条件,在长期劳动中创造了称之为“其捂”的外衣。这种无柏套服,一般用野山羊皮。熊皮或黑氆氇制作,适合在林中伐木、抬木。耐穿而又能防避小雨。四土人还在“其物”,作为他们的劳动时的穿戴。
      嘉绒藏族帽子种类繁多,主要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毡帽是藏族最古老的二种帽子。藏族学者根敦琼培所著《白史》,就有古代安多玛贾绷若头戴毡帽的记载。至今甘、青、嘉绒有些地区仍有戴这种帽子的。它以白毛毡为原料,帽顶尖高,相檐很小;制作简单。现代嘉绒地区的狐皮帽和博士帽、嘉绒地区的女式帽是头帕,基本形状仍是手工绣制,帽沿传下来的,金花缎等加以装饰罢了。内陆出产的毡帽、礼帽也为广大农牧区及城镇人民所喜爱。牧区喜欢戴的皮帽,是用上等的整张狐皮做的,有些讲究的则用缎子做帽面,帽檐用狐皮,年轻人戴上显得潇洒、魁梧。金花帽是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的民族帽,不过男女戴的式样有所区别。金花帽是用金花缎、金丝带做装饰,以毛毡和皮毛作面料,这样做出的帽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格外精神。
      藏族男女通行的长简靴,底高2厘米,腰高至小腿之上,鞋面用红绿相间的毛呢装饰,鞋腰上也有线条、花纹。藏靴可分为“羟壳码”和“嘉只来”两大类。羟壳码靴底都是用牛绒捻的绳纳制的。还有一种靴底用牛皮包裹,一般多见于冬天穿着。其中较为高级的称“萨大鞋”.用牛皮制底,并以氆氇或红牛皮缝制,厚达1厘米多;靴帮色彩斑斓,分别用红、黄、绿、蓝等靴帮上绣出美丽的图案;靴面也绣花,十分艳丽。这种靴,做工精致考究,喜庆日子里才穿用。
       嘉只来靴以牛皮制底,靴帮由獐子皮和鹿子皮缝制而成,其黑色呢在下约33厘米,靴跟与靴尖缝上黑色牛皮,靴面用染黑牛皮拉条及金丝线镶边,结实美观。靴帮开15厘米竖口,口边分别用染红羊皮加固,便于拉携。这种靴的特点是靴尖朝上翘起,看上去威武大方。
      憎尼服饰一般以绛红色氆氇为科。普通僧人的衣着,常见的是上面着短坎肩,前胸与背面用黄布装饰(憎官的短坎启用金丝缎装饰);下面围一条长裙,上身还披一条长约身长两倍半的披肩,举行法会时借人们都披绛红色氆氇制作的大氅,头戴竖德鸡冠帽。这种帽子以厚黄氆氇为科,帽形似鸡冠,帽顶有穗,剪缝整齐,向上耸立。僧尼还因教派的不同,在服饰的细节上有所差异,如宁玛派憎尼戴一种叫“乌坚边夏”的帽子,这种帽子以红氆氇为料,帽顶尖长,帽檐向上翻,前面开口;萨迦教派的活佛们下围白布长裙,上披红色茧绸3幅缝成的披肩。
       按传统习惯,嘉绒藏族女子一律蓄发留辫。妇女发式从额际正中分开,梳成左右两条辫于,在牧区,则流成数十条小辫披在背上,均匀整齐。现在,除边远的农牧区仍蓄发外,一般城镇男子都改留短发。藏族发饰繁多,尤以妇女为最。中青年妇女喜用红绿丝线与头发混编。嘉绒妇女在发顶系一近66厘米长的三角形或半圆形的“盛勒”或“朵租”,上面缀满珍珠、珊瑚和宝石。嘉绒一带妇女则把珊瑚、松耳石、猫眼石等饰品直接系在头帕上。四土藏族的发饰具有独特的风貌,妇女的发式是梳成两条辫子,称为“辫子”,即将脑门处的头发从左右两侧梳编成上百根细辫,至耳轮上部,用红绿丝线横揽半圆,上坠一宽18厘米的毡胎布块,并将红、绿、黄各色布条横向包面。多数妇女还在头顶盘绕一圈由琥珀珠玑级起来的头箍,每粒珠玑大小如豌豆,自上而下串六七颗,约50串。藏族妇女在辫梢处佩有特制的辫上装饰若干个银盾(银质,形似碗,上有各种精致图案),腰带上挂有尺多长精致的银奶钩和日月形的银制装饰品“咯洒尔”。
       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饰品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一些饰品雕镂着精细的花纹。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质量因贫富而异。胸饰包括项链、护身盒“卡乌”。“卡乌”为一金属小盒,面上镶嵌松耳石,内装护身符之类,意义与男子佩戴的护身盒相同。腰饰主件是一条丝绸或牛皮腰带,上面悬挂各种主人喜欢的饰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妇女有银器、铜牌等。嘉绒一带男子喜欢腰系羊皮兜肚,内装钱币等物.手饰包括手镯和戒指:手镯有金、银、玉、海螺4种,手工制作,用于妇女;戒指男女均戴,以银质居多,上面嵌有玛瑙、翡翠等珠宝,富裕之家盛行黄金戒指。
        佛珠也是藏族不离手的宗教饰物。佛珠有一百零八颗,用线绳穿连起来,既可以戴在颈上,也可以挽于手腕。在普遍信仰藏传佛教的广大藏族农牧民中,无论男女老幼,大都身佩或为佛像、或为经文、或为“舍利丸”的“护身符”,并装入精致的佛盒或珍贵的呢革包中,佩于系于颈上,以求随时得到佛的护佑,避免灾祸。它同时也成为一种颇具藏族特色的装饰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藏族服饰——浓墨重彩
来自“世界屋脊”的魅力
藏族服饰
藏族服装介绍
穿在身上的艺术,写在身上的历史
走进冶力关,赞叹甘南传奇色彩之藏族服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