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秘的原生态太极拳那里找(下)

积分6487等级8江湖新手

神秘的原生态太极拳那里找()



考证原生态太极拳存在的关键要素



探索、求证一个史传拳术;若该拳的史传文献、武族宗传链都存在,应该说该拳宗传遗产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是缺少宗门的精髓。因为它作为一项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性的。在代代承传过程中,往往受到各代的社会环境、人文变化而变化。承传过程中可能有发展,或有变异,甚至失传。还有可能被人盗名承传。所以求证真传还须在现实社会中,找到活生生的,掌握该拳种的拳性的高手。这样经整理才能确定该项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有嵩山少林,南有武当太极。判定少林拳是这样。判定太极拳也应是这样。“太极拳”,这个拳种在本世纪前后已被人割断历史,盗名承传。原本在江湖上,是神秘、稀少的武当高功夫拳。现在变得家喻户晓,人人都学的说拳不是拳,说操又象拳的东西,也有万能拳说法。实是现代版的伪拳。



据考证;中国远在明朝就有太极拳存在。有遗留的文献、完整的拳论和代表人物传说等史证。若要进一步完整考证。难点是在以后的五百年历史期间,有关资料空白,文献失灭。让现代人不知原生态太极拳的真实面目。所以要搞清楚本来面目,只能从明朝三位太极拳家张三丰、王宗岳、张松溪等遗留给我们的太极拳理论文献研究入手,在江湖上找到符合原生态太极拳理论的真人和高手。才使它成为完整的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项艰难的古文化挖掘工程。过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的“武协”系统里,因为认识的本质差异,在那个群体里是不可能有这样人才存在。只能在“武协”视线之外的民间江湖上去寻找。



太极拳不是生死博击拳术



古今中外,一提到拳术,按常理总是联想到古代战场,刀光剑影,徒手力搏,你死我活,武艺高超的英雄形象。拳术是徒手的武术,也是生死博击技术。在今天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引进各种拳术,虽然不是生死博击,但比赛总须力搏求胜。现在通过理论研究发现,原生态太极拳并不是常人想象的生死博击拳术。也不是攻防兼有,有招有法的进攻性力量型拳术。它是另类的非力量型拳术。拳论讲“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原生态太极拳产生的真实背景;古代明朝道教武当山派道士修炼之余,偶然发现并经总结提炼,成为一项有规则的,对抗性的,非力量竞技的无伤害的拳术。因为学拳必须掌握太极阴阳法则故命“太极拳”。道士通过竞技比试,大大提高修炼的水平和乐趣。集养生、竞技、娱乐为一体。拳艺精熟之后也是防身功夫,对付圈外之力士的侵犯,触手惊弹。文献资料记述;七十多岁老裁缝张松溪功夫在身,一招手应接,就将少林武僧放倒在地。史评;“得其一、二足胜少林。”



这个发现将震动整个武术界。完全推翻武术界许多专家、行家传统的固有论说。也打破西方有关人体运动的基本理论。颠覆了当今存在半个多世纪的太极拳界。



江湖上有原生态太极拳踪迹



在过去的五、六年期间,笔者在民间江湖中游走,寻寻觅觅,终于很幸运的找到原生态太极拳爱好者小群体。并发现罕见的几位太极拳高手,他们支持笔者的学习探索和研究,给予很大的帮助。让笔者从理论到实践顿悟其中奥秘,基本搞清楚原生态太极拳的全貌。包括形态和内功原理。



原生态太极拳无固定形、法,神奇功夫並不表现在肢体语言上,而体现在体表见不到的人体意念活动,体内的气能和整体重心的精细转换上,运用太极阴阳法则,通过意引气,气带动身体整体筋、骨精微运动,开发人体内功和内功技巧。达到弱御强自卫和养生的目标。因为是内功技巧,除了交手竞技外,无形体语言可展示。所以难懂、难学、难授、难传,依赖天赋悟觉的得道者稀少。直至今日也就是维持一个人数极少的小宗拳种。从全国范围来看,爱好者不过百余人,内圈拳族的人群约十余人。大多集中在上海的黄浦、虹口、杨浦等几个区。



笔者通过理论研究发现上世纪的王芗斋的意拳,其功夫表现及理论同太极拳的功法和理论很一致。早期王芗斋练就的意拳应该就是太极拳功夫。所以也可通过学王芗斋早期意拳理论学太极拳(论文网上找)。意拳后期改名大成拳。它的拳性和理论都发生变异。与太极拳比较有原则性差异,太极拳是纯防御拳,(不存在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的战术动作。)唯有以静制动。不致人身体伤害。大成拳强调即防即发,后发制人,有肢体运动。实战性强。族人宣称“练三年打死人”。



民间确有太极拳高手



在这个小宗拳中,领军人物应是杨浦区的王振声老先生,他掌握太极拳功夫较全面,接近传说中道教太极拳顶级功夫“金钟罩”。他曾接受台湾太极拳寻根考察团实战认定。曾经辞推过几个高校,包括上海体育学院的任教聘请。乐于过隐居生活。可惜去年病故,享年八十岁。王老师身边没有一个直传学生,即有一位经指导获成功的得道者。那就是邹章福先生。77岁遇见王老师,在三年时间里,请教王老师二百次,就悟透并掌握高层功夫,成为一位耄耋高手(可惜邹先生83岁因病去世)。他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原生态太极拳功夫虽然难懂、难学、难授、难传。但是它不是特异功能,存在于人体固有的生理功能可开发,有规律好整理。学习亦有捷径好走。过去不少人企图通过练“拳操”,久练成精。可惜三十多年过去,拳操还是拳操。一事无成。祝大彤写书很多,有点名气。也有几分内功技能,可惜对于史传“拳论”弃之不用。自己瞎捉摸,终脱不开拳操框框。山东有位推手高手石崇英。70余岁,看他视频确是一位原生态太极拳高手,可惜他把自己功夫定位在行意拳的“推手”上,没有为自己的功夫正确定位和理论研究。



上海有个推手角



上海有一个推手角,很有著名度。位置设在沿南京路的人民公园北门。是开放式的。每月首个周六上午,来自各区的推手爱好者都会自觉在此集会交流切磋技艺。人数时多时少,大约百人左右。大家把这个集会地点称作太极推手角。交流内容很多,很杂。大致可分二种,力量型推手和非力量型的上海推手。力量型推手中最典型是八法推手,爱好者多是习过推手的青、中年。交流动作较猛,有的在盘手中杂带摔跤、擒拿技法。所以这一类推手,很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对于不认识的人,不宜贸然交手。



非力量型的上海推手比较文明,是上海人特有的推手运动。动作慢起慢落。也可以说是探索原生态太极拳的一种形式。正确的讲;是界与推手与原生态太极拳的中间形态。有盘手套路,可以慢盘慢动。你攻我化解,攻防双方时时交换,不顶不抗,追求化解技巧,既养生也有竞技乐趣。 (网上有视频可观摩)



原生态太极拳高手的踪影



在这个推手角里,三、五一伙,六、七一群。各玩各的。兴趣上来就伸臂接搭比试一下。见不到胜,也见不到负。有人夸夸其谈,有人三言二语交流的心得体会。时有少数几位原生态太极拳的高手来客串。凡是原生态太极拳爱好者都可借此机会开开眼界,见识一下神奇,或者向老师求教,亲身体现一下。在这里笔者要向大家交代,许多人只知高手的功夫高超,并不知道这是原生态太极拳。原生态太极拳没有固定的套路动作。搭手比试都是隨意、隨机。技法是内功和内功技巧。两人一搭上手即能定胜负,判高低。高手们悟性各不同,悟觉到的技道也不同。所以技艺各有所长,各有短板,大部分人多少还遗留一些上海推手技法。因为大家都是抱着学习探讨态度,所以两人交手没有急烈动作,稍有接触,慢起慢落,还未转臂半圈,就可分胜负。点到为止,你知我知便罢手。再来第二回合。站在边上的第三者,第四者未必能看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原生态太极拳是有规则的竞技拳术。所以竞技形式是不脱手,近似推手不是推手。笔者根据自己对拳术的研究和观察,为大家提供一些识别门道;



1.      在场子里;重点看“上海推手”那群人。上海推手也有盘手套路动作,基本上就是“八法推手”模式。盘起来圈子小,不动步,动作缓慢。通过盘手双方相互感觉,看谁占主动,形式上主动运动的一方是主动。事实上能与对方运动频律同步的是主动,你进我退,退到你进攻落空失势扑出去,我步不移身稳坐。你退我粘,不离不丢。退到你后仰弹出去。“四两拨千斤”是高手。



2.      高手入场。他一双手接你双手时,你会感觉两手空空,手上硬劲、暗力所到之处都有空感,你轻,他更轻。想发力发不出来。一般拳手用肢体运动化解来力,高手肢体只要微动就能化解。反之他伸过来手总会如筷子点上你的骨头。让你没有反应余地。等到感觉到了,整体也给封住了,只能整体跳出去后撤。拳论讲:“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3.      一对老汉,身体互不接触练攻、防。有招,有势,一个用手臂做攻击手势,对手似接到力球,整体跳起来向后跳退。说是中招,化解不了。很神、很奇。都以为发者是神功。不触到对手肤肌,也不用力就能将对手放出去。河北的闫芳也有此功夫,到台湾吹嘘自己是太极神功。后被记者揭穿。这个功夫不是特异功能。实是气功的一种表演形式。是气功者之间的收、放气功练习。俗称“隔墙打牛”。相互要配合表演才行。太极拳手应该有气功,气遍全身是拳手基本功。高手气功炼到身体周围产生气场。如你有气功,在旁能感受到,气功功力越强气场也越大。双人对阵,还未接触,拳手就占上风,已胜七分。



4.      推手练得好的人,两腿弓步下盘坐稳,盘起套路又沉又圆滑,两手臂有拧劲,缠丝劲。一般人一搭此手,二转、三转就会被抛出去。如看到有人隨意轻轻的搭上手,就封住他双臂,让他动也不能动,如发硬力,弹出去是他自己。那个人便是原生态太极拳高手。应了拳论“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扑.”这样高手难得一见。



5.      原生态太极拳是纯防御拳。凡是主动推、拉对手,两人互攻,虽有胜、败。但那不是我们要研究的原生态太极拳。太极高手技术还不全面时,往往会夹带攻击动作。旁观者须分清两种技法,自己采取选择性学习就有进步。



6.      上海推手中,有些人动作幅度大,搭上对手任意一臂,就能控制对手全身,全身一抖发很小迟发劲出去,足以让百余斤重的对手双脚离地,直接跳退出去,狠的时候会弹出几米远。竞技形态很美,轻轻一发,就让对手跳起来退飞出去。此种技法在上海推手中是上乘功夫。许多人拿这样功夫捧为太极拳上乘技击功夫。有的其中夹带擒拿,盘腿摔跤动作。这样功夫虽然竞技交手取胜。显然是用力和主动攻击等有违太极拳宗旨。这种表现也要有条件,首先双方都有点气功,能收气、放气。二是双方要配合,为师方放劲,为徒方化不掉必须立即主动弹退回去,跳起来要轻松、退得远为好。含有表演性质。这些该是原生态太极拳初级表演。不少宗人讲自己有多高太极功夫,徒弟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就是这一套东西。他们的软肋就是只敢在门内做大,不敢接招门外其他人挑战,就是因为它是表演性的。



7.      太极拳竞技典型形态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立扑.”。拳手轻轻的用双手粘贴上对方双手,那怕是位大个强者,自己身不动,手轻若羽毛。就能用自身气场贯穿对手全身。掌控对手,这是太极拳基本技法中“收”法,“以静制动,”这一层功夫易讲难做。做到隨心所欲是更难。太极拳另一个基本技法是“放”法。接前势,对手依自己力大、练过。一心取胜,主动发劲。那么高手会做到原姿态不变,攻力来多少就即化即放,对手发力如碰到不倒翁,力一下子消失落空,不倒翁返回力又从原路弹回来者身体,使对手来不及反应就后仰倒地。而身体不会有伤着点。一般情况是看不到这样实例。因为攻击力不大,即化即放的力也不大。退一、二步即止。有的两人仅用食指相粘贴,对方一发力就让你后跳。还有对手把手掌平贴住拳手胸口,一掌过去,跳出去的是你自己。拳手纹丝不动。太极拳表现形形式式,总之是弱能御强。



目前原生态太极拳还是处在挖掘、发现阶段。爱好者人数还很小。但是这开始是会发展的。总有一天“太极拳为得到正名,以一个正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史册。下阶段笔者将多一些训练方法研究成果介绍给大家。201572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何谓太极拳?
学习太极拳,最重要是什么?
太极杂说45
【史上最透彻的分析】太极拳真的能以柔克刚吗?(二)
黄性贤与“凌空劲”(原创)
陈照丕晚年太极拳见解(手抄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