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产品质量异议案件审理思路(上海)


作者: 陈树森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法学博士

基本案情:A公司与B公司签订《订购合同》,由B公司供应产品,并约定产品的检验期间为半个月。B公司供应最后一批产品后,A公司并未在约定的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但十个月后,当B公司追讨尾款时,A公司则提出涉案产品经使用后发现存在质量瑕疵,并提供鉴定报告予以证明。

问题提出:对于A公司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未提出质量异议,是否能够以后来的鉴定报告证明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实践中存在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58条规定,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该“视为”属于法律拟制,因此既然A公司未在合同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其就丧失了相应的法律救济权利和期限利益。A公司不必亦不宜再通过事后鉴定等方式来否定产品的质量问题。

第二种意见认为,虽然《合同法》第158条规定买受人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怠于提出质量异议的,视为产品质量符合约定,但如果客观上能够确认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则应当运用诚实信用原则,结合合理期间的确定等对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进行适当平衡。

笔者倾向于第二种意见。买受人怠于在约定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的责任确定,一直以来都是商事审判中的难点问题。之所以支持第二种意见,理由在于:

一、机械适用《合同法》第158条会影响裁判的公正性和社会可接受度

我国《合同法》第158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检验期间的,买受人应当在检验期间内将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情形通知出卖人。买受人怠于通知的,视为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符合约定。诚然,根据学界通行的观点,该“视为”属于法律拟制,不同于“推定”,不允许反证。这意味着,如果买受人怠于在约定期间内履行通知义务,就表示对产品数量和质量的认可与接收;其不能再通过举证来证明产品质量与数量不符合约定。

但实践中,往往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在商事合同中,会出现合同约定的检验期间明显过短,买受人难以在约定的期间内完成检验任务或者发现产品瑕疵,此时如果机械地适用《合同法》第158条的规定,认定产品质量符合约定,实则有违公平。二是在实践中,虽然买受人在约定的期间内没有提出质量异议,但有关行政机关或者鉴定机构通过鉴定表明,产品确实存在质量瑕疵的,此时如果一味适用《合同法》第158条的规定,会使得裁判的法律逻辑推理结论严重背离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价值判断,引发社会公众对裁判公正性的质疑,影响裁判的社会可接受性。同时,从价值诉求上看,在商事行为中,固然效率价值应当予以充分尊重,但秩序、诚信等价值同样不能忽视。第一种意见所主张的,对于超过约定期间的质量异议一概不予审查的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督促买受人及时履行检验和通知义务,明确责任划分,及时解决纠纷,有助于促进商品流转,但同时这种做法势必会助长市场交易中的不诚信行为,造成供货人为避免责任承担,尽可能缩短检验期限或隐藏质量瑕疵等,对正常市场秩序的构建,尤其是诚信秩序的塑造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通过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实现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平衡

对于产品的质量异议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较《合同法》第158条又作了进一步的细化与完善。比如,在产品的质量瑕疵上,《解释》第18条不仅区分了“外观瑕疵”和“隐蔽瑕疵”,还规定“约定的检验期间过短,依照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又如,《解释》第17条不仅规定了确定“合理期间”的主要考量因素,还提出法官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断”。基于上述有关规定,《解释》实质上健全完善了有关产品质量异议的制度规范体系。

首先,《解释》提出要将产品的质量瑕疵区分为“外观瑕疵”和“隐蔽瑕疵”,并要考虑二者在检验难度上的客观差异,以及由此造成质量异议期间的长短等问题。

其次,《解释》第17条不仅列举了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性质、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标的物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瑕疵情况、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等作为认定“合理期间”的参考因素,同时还规定包括“其他合理因素”。这就意味着基于具体个案的其他情况,只要是合理的,同样可以考虑在内。

再次,《解释》赋予了法官可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来确定“合理期间”。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它要求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遵守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这就意味着法官在评判买受人提出质量异议的“期间”是否“合理”时,应注重运用自由裁量权来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避免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严重失衡。

综上以上分析,对于买受人怠于在约定期间内提起质量异议的后果,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1、当合同对检验期间有约定,且产品质量瑕疵属于借助外部查看或者简单测量等方式能够直接发现的,如果买受人未在约定的检验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此时由买受人承担不利益既是保障商品快速流转、维护市场秩序正常活动的需要,也是买受人自己不积极履行验收和通知义务的责任使然。

2、当合同对检验期间有约定,但产品质量瑕疵难以借助外部查看或者简单测量发现,需要特殊检查或者使用之后才能发现的,则应当视该瑕疵为隐蔽瑕疵,需要结合《解释》中所列因素等来确定买受人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间。这其中,如果有证据表明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可以适当延长买受人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间”,当然不能超过买受人收到产品之日起两年。实际上这种延长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贯彻与体现。

在本案中,虽然A公司在收到最后一批产品后近一年的时间内未提出质量异议,但如果产品质量问题要在实际使用之后才能发现,则在确定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间时,法官应当充分考量产品客观上是否存在质量瑕疵等问题,由此可以适当延长A公司提出质量异议的“合理期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买受人怠于在约定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的责任
律道|律师观点:买卖合同纠纷中质量异议鉴定及解约追责要点
买卖合同中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约定后买方应在多长时间内通知卖方?
从审判实务看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合理检验期间的认定标准
妥善审理买卖合同案件 切实维护公平交易秩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2012.06.05)
法院审理买卖合同纠纷中质量抗辩问题的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