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说,少私寡欲,才能看透事物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事物都有表象与本质的。能通过表象去看到事物的本质,对我们的工作有决定性的帮助,如果对本质的判断对了,那做起事来就事半功倍。如果对本质判断错了就事半功倍。表象与本质是个哲学命题。老子作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给我们了提供了一套怎么认识表象与本质的方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一章

这一章,因断句的原因,历代学者对这章的含义争议不少,我们暂时大可不必过多的解读,等通读了《道德经》全本后,再回来理解这一章的含义就会比较容易了。现在要明白的是事物的“常有欲”跟“常无欲”这两个概念。

“常有欲”是指带有主观意愿的,去认识事物,会产生很多表象,比如我们看得到,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像杯子,电视,冰箱等等,这些都是发明者给它命名,大家统一认同的东西。广义地来说,就是事物的表象。

“常无欲”实际还是一种欲,只不过这种欲,没有具体的表现形式,具体用途。是事物产生前的样子,就像我们要制造杯子,首先想到的是这个杯子的样式,用途等等。这还是构思的阶段。

这两句话的重点,在于一个字“欲”,你带有主观的意想去看事物,就会是表象。因个人意愿,经验,学识等原因,会引起对事物的失真,对事物判断容易出现错误。所以我要以以自己无私无欲的心态去看事物。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

自己无私无欲的去看事物,便能明白有私有欲的一方的原因。我们经常说的换位思考,就是说要把的私欲放下,代入别人的情况,自己会用何种方式去思考当时的情况。比如说,我们看《水浒传》说宋江为什么不抗争到底?选择了归顺。我们代入宋江的角色去分析,当时的宋江本身是一介小吏,虽有江湖义气,但还是认为社会可以改良,只是皇帝受到蒙骗的造成的。只要给皇帝规劝就可以了。本质上来说是他的认识不够。造成受招安。

自己无私无欲的去看事物,更能整体的看事情。自己无私无欲,客观地看待问题,更整体,更完善。因个人的见识,经验。会带有偏向性。事情就不完整。

所以,少私寡欲去看有欲跟无欲的表象,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私寡欲是根本:《道德经》第19章解读
认清事物的本质,道的本质是内容,德的表象是形式,二者密不可分
帮助他人,关爱万物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
幸福生活的智慧 ——老子思辨哲学
浅谈老子思想中的“缺陷”与“不足”(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