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自私和太自我都将背离中庸之道

儒家经典《中庸》是专门阐述什么是中庸之道的。中国人对“中庸”这个词都相当的熟悉,但熟知并非等同于真知。一个人是否懂得中庸之道和懂到了什么程度,不是看他嘴上的功夫,而是看其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不经意间的行为习惯。众所周知,儒家经典作家非常强调君子独善其身,而能够做到独善其身的人绝对是经过了一种自觉地和长期修炼的结果。任何的灵机一动、临时抱佛脚的行为和表演性质的行为都是不灵的。

实行中庸之道到底有何难?孔子曾说过:“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实行中庸之道有多难。

当然,也有做的很好的人,如尧舜和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就做的很好。孔子曾说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人们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尧舜和颜回可以做到中庸?我认为,他们是彻底地和通透地理解了中庸之道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

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地反省自己,我们把什么看成是人生的重点?我们每天都在想什么?我们每天都把主要的精力用在什么方面?我们对于什么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执著?这些我们执著的东西真得那么重要吗?我们失去这些执著的东西后又会怎么样?我们从生命的起点开始,怎么就走到今天和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和知足吗?为什么?

我们是如何看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曾经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也都曾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被他人帮助过,想一想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儒家经典作家为什么教导人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宇宙(大自然)是实行中庸之道的典范,人作为宇宙之子理所当然也应该实行中庸之道。但为什么事实上却鲜有实行中庸之人?人都为什么事情所迷?

众所周知,人是一种习惯于给自己的行为开脱和寻找理由的生命体,人们经常不自觉地以为自己的行为更合理和有道理。一个自觉修身的人就应该多做一些去私和减少为自己行为开脱的事情,而主动多增加一些帮助他人的行为。一个人自以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很中庸的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一个明智的人要多反省自己,多放下自己的所欲所求。把眼睛多看盯在自己的身上,修身不是修别人,而是修自己的身心。当一个人总是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的时候、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思想中存在的蜘蛛网时、当一个人真诚地感受到自我知足的时候、当一个人真诚地宽恕他人的时候、当一个人敢于承担责任的时候、当一个人在利益面前知道礼让和知道舍弃的时候、当一个人在受到误解和委屈而不去抱怨的时候、……这样的人就离中庸之道越来越近了,也离天下大道越来越近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君子之中庸
从欲望讲起,谈到中国人的“三大家”,想起“学而实习之”
孔子说的这三种修养,值得每个人学习:一、...
读讲经典:学习是第一生产力
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
《中庸》六句名言,道出中华文化精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