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止泻汤 藿香10克 苍术6克 茯苓10克防风6克 乌梅3克
止泻汤
藿香10克 苍术6克 茯苓10克
防风6克 乌梅3克 焦山楂1.5克
黄连1.5克 炒白芍6克-炙甘草3克
功能 健脾止泻。
主治 大便泄泻,一日数行,泻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形如蛋花、或为黄绿色泡沫便,或作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尿少,舌,红或淡红,舌苔白或腻,脉濡或滑。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2次,煎熬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2次共取120毫升混匀,分3次空腹温服。
方解 本方取痛泻要方、神术散、芍药汤三方之精华研制面成。其中藿香芳香化湿祛浊,既通表又和里,以振奋脾阳止泻;苍术燥湿健脾,辛香化浊;茯苓甘淡益脾渗利,分清别浊,使水液从小便而出;防风除湿止泻;焦山楂消肉积,化奶瓣,行气而导粘浊;乌梅祛暑生津,敛肺涩肠;黄连清湿热止泻,调胃厚肠;自芍、甘草和阴止痛以缓腹急。诸药合用,即健脾祛湿,又止泻化滞,还可缓急止痛,是为止泻之良方。
加减运用 若患儿有表邪低热者,可加苏咔3克;呕吐者,加苏梗6克,苏梗与黄连为伍可降气和胃,清化湿热,并可升清降浊;尿少加滑石10克,与甘草相配为六一散,清化利湿;咳嗽可加桔梗6克,宣肺利气,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升陷止泻又可止咳;泻不止者,加伏龙肝15克、炒扁豆10克,或诃子10克,甚至可用米壳1.5克(6个月以内婴儿禁用)。

注意事项 治疗小儿腹泻应注意护养胃气、保存津液防止脱水。若患儿泻止而二、三日内无大便者,切不可使用通下药,以免重伤胃气,遗患无穷。应待其胃气复元,则大便自通。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硬物,不宜强行喂食,宜多饮稠米汤,代替饮食,以养胃气。
方歌
小儿湿热止泻方,藿苓苍梅防风强;
黄连白芍楂甘草,禁食少食饮米汤。
典型病例 于x,男。患儿腹泻、发热5天,经给予输液及西药治疗无效。目前患儿大便日行八、九次,为稀水便,伴见奶块,无脓血,尿少,发热,体温38.5℃,细观患儿面色苍黄,手足发凉,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红,中医证属久泻脾阳受伤,运化失司。治以健脾止泻,固护津液。药用止泻汤加诃子10克、炒扁豆10克。水煎服3剂。药后第二天,大便次数减为日二、三次,较前略成形,小便见多。再进2剂,患儿身热渐退,大便日二次,成形。又服止泻汤原方3剂后痊愈出院。
按语 泄泻是儿科常见病,可单独发生,亦可在其它疾病中伴见,四季皆有,夏秋季多见。其病因常为乳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津液不得输布,清浊不分并走大肠所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长清教授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
类证治裁卷一中风论治·附方8·1
常用的辨证配伍、药对,简单实用
张刚治疗小儿腹泻的经验
治脾经伏火妙方—泻黄散
国医大师李玉奇:清热消疳健脾助运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