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A1麻杏石甘汤治喘咳之良方(温病条辨)
麻杏石甘汤(温病条辨)

  出处

  《温病条辨》

  古代剂量

  麻黄(去节,三钱) 杏仁(去皮尖碾细,三钱) 石膏(碾,三钱) 甘草(炙,二钱)

  现代剂量(仅供参考)

  麻黄(去节,9g) 杏仁(去皮尖碾细,9g) 石膏(碾,9g) 甘草(炙,6g)

  煎服法

  水八杯,先煮麻黄,减二杯,去沫,纳诸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以喉亮为度

  

  谭氏育儿

  麻杏石甘汤,

  是张仲景专为清肺热而设的,是治疗肺热“汗出而喘”的。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只有4味药物,全写在方子的名称中了。

  药物组成:麻黄、石膏、杏仁、炙甘草。

  麻黄具有强大的辛散作用,入肺经,可以用来散肺中的病邪,又是平喘的良药,但因性温,在治肺热病证时要注意用量不要太大,而且一定要配伍石膏。

  石膏是辛寒之品,入肺经。寒能清热,辛能散热,所以石膏是治疗肺热的佳品,且石膏的寒凉可以抑制麻黄的温燥之性。麻黄配石膏治疗肺热堪称最佳组合,但石膏的用量要大于麻黄一倍以上,这样才能使麻黄专于宣肺平喘而不助肺热。

  杏仁配合麻黄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

  麻杏石甘汤以清肺、宣肺为功能核心,可以用于外感发热和肺热引起的诸多病症。

  肺热咳喘的表现

  肺主呼吸,若肺中有热,最常见的就是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咳嗽气喘,呼吸不利,喉中有痰,色黄而稠。咳喘多伴有痰,中医治喘病,辨痰很重要。一般而言,痰黄粘稠的属于热证,可用本方;痰稀白有白泡沫的属寒饮,用小青龙汤;而介于两者之间者,用苓桂术甘汤。麻杏石甘汤治肺热,所以病人吐出的痰是黏稠的,同时会伴有高烧、口渴、出汗、小便短赤,甚至大便秘结,望诊可见病人的嘴唇很红,舌红苔黄。

  肺热咳喘多见于小儿肺炎、老年人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部感染常是由感冒引起,因肺主皮毛,所以外界的邪气由皮毛侵入可直接犯肺。如果是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是首选方剂。

  麻黄与石膏为最佳配伍

  需要强调的是,麻杏石甘汤的核心药物组合是麻黄与石膏,二者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治肺炎咳喘时,更是缺一不可。麻黄辛温,发汗力较强,许多人不敢使用,特别是治疗肺热咳喘时,更是谈虎色变。有一次我到外地某医院义诊,一个病房的大夫请我会诊一高龄男病人。这个病人78岁,几天前得了感冒,后转为肺部感染,气喘不能平卧,我到病房的时候,见病人半卧在病床上,背下垫了两床棉被,张口呼呼作喘,且痰多色黄,出汗,病人家属不断为其擦拭额头,舌苔黄,脉象滑数有力,小便短赤,大便虽量少但不硬,体温前天37.5℃,经输液现在体温已降至正常,只是喘没有减轻。我说这应该是一个肺热咳喘,属于麻杏石甘汤所治的“汗出而喘”。主治大夫讲他用的正是麻杏石甘汤加减,已用3日,取效不甚明显。我接过病历看,却没有发现麻黄,主治大夫讲,该病人出汗较多,麻黄发汗,不宜使用。我笑答:病人出汗是因为肺内有热,内热盛就会逼迫津液外泄,从而出汗,这实际上也是机体的一个自我调节作用,因出汗能不同程度地散热降温。所以张仲景特别强调麻杏石甘汤是治疗“汗出而喘”。麻黄在这里起两个作用,一是平喘,一是散肺热。只要将石膏的用量大于麻黄一倍以上,就可制约麻黄的温燥发汗作用。麻黄配石膏,一平喘为主,一清热为主,堪为治肺热咳喘病证之绝配。我劝他在原方上加上6~10克生麻黄,石膏用至30克,该大夫迟疑半天,才勉强用炙麻黄9克。当天服1剂,气喘即有减轻,痰也少了些,后来电话告知,共服7剂,气喘平定。

  麻黄为治喘良药

  前面讲到麻黄汤也治喘,主要也是麻黄在起平喘作用。麻黄为平喘之圣药,只要不是虚喘,张仲景都要运用麻黄,关键是配伍问题。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喘配桂枝,如麻黄汤;内热引起的咳喘配石膏,如麻杏石甘汤;湿邪盛的咳喘配杏仁、生薏仁,如麻杏薏甘汤;寒饮引起的咳喘配干姜、细辛,如小青龙汤等。

  麻杏石甘汤的配伍特色是麻黄与石膏相配。麻黄虽是辛温之品,但平喘作用好,它的温燥之性可以用石膏来监制,所以开方时石膏的用量一定要大于麻黄的两倍,方为保险。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李克绍(1910—1996),字君复,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研究家,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研习中医经典,治学严谨,对仲景著作,尤喜研究。

  

  哮喘病讲座

  请李老讲讲关于哮喘病的治疗。

  李老:治喘有两个好方,就是麻杏石甘汤与橘味麻黄汤。前者为经方,后者属时方。我对哮喘之治,运用两方的概率较大,属常用方。麻杏石甘汤主要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清宣相合,既透热又平喘;橘味麻黄汤则主要是麻黄与五味子的配伍,一散一敛,调节肺气之开合。运用时应注意量的变化,如治一般性支气管哮喘,石膏量宜小(9~15克),治肺炎的喘促,则石膏量宜大(30克),而麻黄3~4.5克即可。另外,加减不宜太杂,可少佐苏叶、苏子。

  以上两方虽然运用率较高,但并非能治一切喘证。出现肺心病的情况,口唇紫绀,心肺瘀血,可用一味莪术加黄酒煎服。莪术气血双理,哮喘乃气病,紫绀为血病,此药行心肺之气血,作为缓急治标之药,甚好。

  谈谈痰饮问题。肺为贮痰之器,无痰不作喘,所以治喘要考虑治痰。这方面《金匮要略》谈得最好。如《金匮要略》称:“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为什么治痰饮喘满用石膏?“复与不愈”又为什么去石膏加芒硝?我的经验,凡满口黏痰,拽拉不断,用石膏或寒水石效佳。过去讲石膏专清热,其实此药善清化黏痰。痰乃水饮与火邪煎熬所生,故凡痰黏满口,无论有无热象,都应加石膏清化之。石膏治热痰《保命集》《串雅》均有记载。曾治1964级一学生,低热10余日,喘渴,痰黏不爽,满口黏液丝,拽拉不清,只用一味石膏(90~120克)煎水代茶,分次饮之而愈。原文说“虚者愈”,“虚”的意思是指痰虽黏稠但尚未成块,此正应石膏之治。若石膏不能治的痰,那就是结成痰块了,所谓“实者”即指此。痰结成块,则必加芒硝软坚化痰。指迷茯苓丸(《医门法律》方)中用芒硝亦是此意。曾治一10岁女孩,喘促胸满,上肢疼痛不能抬起,一帖指迷茯苓丸,喘促平肢痛愈。病痰何以臂痛难举?痰阻经隧也。可知芒硝是一味治痰要药。

  喘是气之有升无降,所以治喘还要考虑治气的问题。治气要注重调节,不要一味地宣散,也不要一味地平降,应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这样才符合肺的生理特性。麻杏石甘汤麻黄升、杏仁降;橘味麻黄汤麻黄升、五味子降。尤其小青龙汤,此方在治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时,更应注意升散太过,容易引动肾气上冲。所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篇》救治肾气上冲的诸方中都有五味子。因为五味子酸收敛气且善补肾,乃重要之药,不可忽视。至于肾不纳气的虚喘,则尤应注重降气收纳,这方面前人谈的已很多。

  虚喘还有阴血内虚所致者,如张景岳的贞元饮所治之喘就属于此。贞元饮只熟地黄、当归、甘草三药,药量之比为7:5:3。方中熟地黄滋阴,当归养血,甘草缓急。主治阴血不足,肺失所养,气逆喘咳。临床特征是“动则喘”,喘不重。此方陈修园大加贬斥,在其所著的《医学三字经》中称“咳嗽病,痰饮先,鲁莽辈,只贞元”。其实,陈氏的看法太死,喘分虚实,不能一概责之于痰。只是贞元饮所治之咳喘,临床少见罢了。

  喘还有虚实并存者,如《金匮要略》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肾为水之下源,肾虚不能制水,又失于纳气,故肾虚于下,水泛于上,“短气”自然不免。凡肾气丸所治之喘,均属慢性久病。治此种喘,胡桃仁一药不容忽视,此药既治肺又补肾,疗效很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麻黄药对配伍
《伤寒论》麻杏石甘汤方解及临床运用
治喘有两个好方
哮喘论治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1(上)
喘证验案一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