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真阳、补真阴——附子配熟地治疗疾病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人参、附子、熟地、大黄为中药“四维”,已经介绍了人参配大黄(扶正祛邪),人参与熟地(补气补血);附子与大黄(寒结证);今天介绍附子配熟地——回真阳、补真阴。

1.附子配熟地的意义(从气血阴阳精津角度分析)

附子与熟地黄相配伍,有阴阳气血并补之意。从药性而言,附子辛、热,有毒,性刚燥,入心、肾、脾经,为纯阳燥烈之品,“回阳救逆第一品药”,能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其虽善扶五脏之阳,但独用则有耗于阴,故补火助阳时宜配伍补阴血之品。熟地黄味甘而性微温,性柔润。刘完素日:“熟地补气血,滋肾水,益真阴,去脐腹急痛,病后胫股酸痛。”如果临床使用对症,确能有卓效。其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其滋腻碍胃,正如吴仪洛所论:“胃中空虚觉馁,阴亏无汗,便秘,痰多气郁之人,服之能窒碍胸隔,宜斟酌用。”瞳铂可见,

熟地黄能治诸虚百损之功肯定,其缺点在于碍胃,不宜于痰多气郁之体。其虽能补五脏之阴血,而单用则有损于阳。故常合温阳行滞之品同用,诚如《本草纲目》㈣引朱震亨所云: “仲景八味为少阴向导其补自是地黄,后世因以附子为补药,误矣。附子之性走而不守,但取其善走下之性,以行地黄之滞,可致远尔。’’

附子禀纯阳而主动,走而不守,熟地黄禀阴而静,守而不走。阳虚而阴凝者,非附子之动不足以散之,阴虚而阳动者,非熟地黄之静不足以镇之。附子之燥烈,非熟地黄之甘不足以缓之,熟地黄之滋腻,非附子之辛不足以行之。二者同用,刚柔相济,动静相合,补而不腻,行而不散,补阳之中得以阴配,益阴之中得以阳助,是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为阴阳双补之妙剂。

1.1附子配熟地:熟地黄一附子药对在发挥温阳益气补血之功效时,两者配伍剂量多为等量

1.2滋阴助阳:熟地黄一附子药对在发挥滋阴助阳之功效时,熟地黄配伍剂量多大于附子,意在阴中求阳,故多重用熟地黄,

1.3壮阳益精:以熟地黄滋肾益精时常配伍温阳补气之品——附子,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使“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赞育丹中熟地和附子的比例为:8:2

1.4扶阳生津:熟地黄可养阴血生津液,附子温补脾阳与肾阳,两者又均同入肾经,二者相伍则可加强肾气及肾阳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以使水液万方数据转化为津液而上润咽喉口腔。

由上可知,附子为温阳之要药,熟地乃补肾填精之圣药,熟地、附子两药同用,既取熟地大补 肾之阴精之能,又取附子温肾助阳,少火生气之功,共益先天之水火精气而温补肾阳。熟地、附子配伍,刚燥相济,动静结合,味厚滋腻之熟地得温燥之附子,使熟地滋阴养血而不呆补,同时制附子之温燥刚烈之性而不致于耗伤阴血。二药配伍,共助肾气丸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之功,使肾精充足,以化生肾阳。

2.治疗疾病

2.1阴阳两亏疾病:全身阴阳俱虚所出现的一系列虚弱症状的概称。

2.2阴疽之疾病:阴疽类疾病是指一类虚寒证为主的外科阴性疮疡疾病的总称.脱疽类,瘰疬类,流痰类,流注类,乳病类,瘤瘿类,癌(岩)类,瘘(漏)类,臁疮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熟地黄常见药对的配伍应用
19附子配熟地——附子配伍汇粹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
张景岳用熟地黄特色之管窥
熟地黄、山茱萸在《傅青主女科》中的配伍应用特点
熟地黄常见药对的配伍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