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292[扬剧]公历1939年1月3日 潘喜云 演出于大世界


公历1939年(民国28年)1月3日星期二

农历戊寅年十一月十三

潘喜云 演出于上海大世界游乐场 


民国时的上海不但是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心,更是一个四方杂处的文化中心。就拿戏曲来说,江南的很多地方戏虽非发源于上海,但是其主要发展、成熟、壮大都与上海这座城市息息相关,如越剧、淮剧等等。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扬剧也是这样。

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维扬文戏”,1930年代中期称为'维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中、苏北、苏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扬剧最早的源头,要上溯到江都一带的花鼓戏和香火戏。花鼓戏有两个角色,分别为小面(小丑)和包头(小旦)。演出时先由全体演员“下满场”,即一种集体歌舞,然后由小面和包头对歌对舞,称为“打对子”或“踩双”。这种花鼓戏从清代乾隆年间就形成了,在民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吸收了徽班和其它剧种的剧目,可以演40多个情节简单的剧目,如《探亲家》、《种大麦》、《借妻》、《僧尼下山》、《荡湖船》、《王樵楼磨豆腐》等。

1919年,扬州花鼓戏第一次由农村到杭州演出,获得成功,并引起京剧界的注目。第二年,花鼓戏又登上上海大世界舞台,轰动了各公司的游艺场。为了满足广大观众的需要,艺人就把维扬小曲里的唱本如《王瞎子算命》、《小尼姑下山》等改成剧本上演。音乐方面除了'梳妆台'曲调处,又加入了维扬小曲中的一些曲牌。这时的花鼓戏已发展到盛极一时的地步,艺人胡大海,首先感到花鼓戏这个名称已不适应当时的演出,在他的倡仪下,改称为'维扬文戏'。以区别'维扬大班'。

'维扬文戏'在上海站住了脚,开始招收女徒学艺,首批优秀女演员有筱兰珍、筱招娣、陈桂珍以及著名坤角小生金运贵。女演员的增加,对扬剧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为花鼓戏的唱腔只用丝弦伴奏,不用锣鼓,所以观众把维扬文戏叫做“小开口”。

虽然'小开口'是花鼓戏与清曲结合而成的一种表演形式,但却不同于花鼓对子戏和清曲坐唱曲艺,早期角色只有一小面(丑)、一包头(旦),后来发展为'三包四面'(即三个丑、四个花旦),多角同台。戏的内容大多为生活小戏,如《探亲相骂》、《小上坟》、《小放牛》、《瞎子观灯》、《王道士拿妖》、《打城隍》之类。剧目从“两大两小”即《种大麦》、《大烟自叹》、《小尼姑下山》、《小寡妇上坟》发展为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分裙记》、《孟姜女》、《柳荫记》。曲调轻松活泼,委婉悠扬,主要有[大锣板]又称(又称[大陆板])、〔相思调〕、《隔垛垛》、《青纱扇》等。

说到苏北香火戏,起源于江都老百姓有在厅堂陈放香柜的习俗。据说香柜是专为烧香敬神王所用。到了清代初期,由祭祀酬神的摆案烧香火发展到兼有表演娱乐的做香火会,他们的表演发展到以唱、念、做、打等功夫来表演完整的故事的时候,就成了戏剧,称香火戏。

香火戏分内坛和外坛两种。内坛多演神话故事,如《目连救母》、《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外坛多演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1920年左右,也就是扬州花鼓戏到上海演出的时候,香火戏也到了上海。在新民戏院首次演出时,香火戏改称'维扬大班'。维扬大班在民间也有不小的影响。香火戏用锣鼓为伴奏乐器,曲调有〔七字句〕、〔十字句〕、〔斗法调〕、〔七公调〕、〔娘娘腔〕、〔水瓶调〕等,高亢质朴,粗犷雄壮,于是观众就把维扬大班俗称为 '大开口'。

当时,专演“大开口”的戏园相继开张,有闸北新民戏院、虹口庆长戏馆、太平桥同庆茶楼等。此外,安纳金路(今东台路)上的“维扬大舞台”也上演“大开口”,来上海演唱的艺人逐渐增多,上演剧目渐渐以世俗的家庭题材为主,如《琵琶记》、《牙痕记》、《合同记》、《柳荫记》、《三元记》,有“十戏九记”之说。化装也有了发展,花旦用披纱包头并改穿戏衣。表演则模仿京戏,并能演武戏。

扬州清曲进入上海的年代,与香火戏相近,以说唱为主,最早到上海的清曲艺人常为上海富户人家的婚姻、寿诞一类喜事唱“堂会”。

香火戏和花鼓戏同是产生于扬州一带的地方小戏,虽然各有不同的成长过程与特点,但语言是相同的,都讲扬州话,原来唱维扬大班的艺人改唱维扬文戏的较多;维扬文戏增添了武场锣鼓,维扬大班也采用丝弦伴奏。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二者互相吸引,慢慢融合在一起,并且不断吸收民歌小调和扬州清曲的优秀唱段,内容与形式日臻完美,1935年,维扬文戏和维扬大班终于正式合并,称为'维扬戏',扬剧从此产生了。同期,苏北香火戏和扬州花鼓戏艺人在上海同台合演的《十美图》,也是这个新剧种破土而出的标志。

1940年代以后,是扬剧艺术日臻发展与走向成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艺人们进一步向京剧学习了武打技巧,身段动作、服装头饰、脸谱化装,还借鉴了越剧、淮剧及话剧等表演手段,丰富了艺术表现力。角色行当也由生细分为小生、正生、老生;旦分小旦、花旦、正旦、老旦;丑分文丑、武丑、男丑、女丑等。其次,形成了各行当艺术流派,仅生旦行当就有金(运贵)派、高(秀英)派、筱(玉英)派、华(素琴)派。金运贵,原名刘秀卿,因擅演《珍珠塔》,有'活文卿'之称,她创造的〔自由调〕和金派表演风格,在扬剧界有很大的影响。还有,艺人们还在原有曲调的基础上,对音乐唱腔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相结合的音乐体系,常用曲调和板式有〔滚板〕、〔数板〕、〔大陆板〕、〔十字调〕、〔梳妆台〕、〔补缸调〕、〔汉调〕、〔银纽丝〕等。早期扬剧,虽有阔口、窄口(大小嗓子)之分,却同调同腔。自女演员出现后,针对男女音域的差异,乐师江腾胶等人创造了同调不同弦的路子,解决男女同台合演的问题。同时吸收了京剧、昆剧的锣鼓经和吹奏曲牌,丰富了场景音乐。

建国后后,江都的扬剧事业蓬勃发展,江都扬剧团排演数百出剧目,《香罗带》、《玉晴蜓》、《喜娟》、《修匾记》等优秀剧目名满大江南北。上海共有八个维扬剧团:勇敢、苦干、华庭、联合、革新、新生、改进、三发。后1951年合并为五个,正式定名为扬剧团。之后,演员潘喜云、金运贵、崔东升、高秀英、石玉兰、华素琴等相继返回江苏、安徽,就地参与和发起组织苏北扬剧团(后为江苏省扬剧团)、扬州市扬剧团、安徽天长扬剧团等。1954年,上海的扬剧《上金山》、《八姐打店》、《偷诗》等剧目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顾玉君、筱奎童、蔡元庆、丁曼华等分别获演员一、二、三等奖。1958年,经过整风后的上海华联、友谊、艺宣三个扬剧团,分别归属普陀、杨浦、闸北管辖,并拥有一批编导演职员,在挖掘整理传统剧目中,较成功地上演了《十二寡妇征西》、《珍珠塔》、《洪宣娇》、《纣王与妲己》、《碧血扬州》、《梁祝哀史》、《八姐打店》、《皮匠挂帅》、《秦香莲》、《海公大红袍》等剧目。

潘喜云

今天我们在上面这则大世界的演出广告中,看到了一位对扬剧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物——潘喜云。

潘喜云(1900-1965),男,原名潘文喜,江苏邗江人,出生于香火戏世家。他幼年随父潘正玉学戏,16岁起先后师从郑朝垣、郝玉海学艺,刻意钻研,勤学苦练,遂成“大开口”名角。

民国十年(1921年),潘喜云与朱天福、崔少华等进人上海演唱,初工旦脚,常演剧目有《王月英骂灯》、《赵五娘》、《牙痕记》、《合同记》、《分裙记》等。后改生行。他博采众长,技艺日精。主演的《魏征斩龙》、《斩经堂》、《扫松下书》、《千里送京娘》等戏均别具一格,台风酷似京剧演员周信芳,被观众誉为“苏北麒麟童”。

潘喜云戏装照

潘喜云谦虚礼让,宽厚待人,生活节俭,重义轻财。一些赴沪演出的“大开口”艺人,都曾得到他的资助和扶持,深得同行敬佩。1930年代初期,为使维扬大班(“大开口”)和维扬文戏(“小开口”)之间消除门户之见,促进联合,做了大量工作,促成扬剧男女合演“大开口”、“小开口”同台的新局面。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成立上海市维扬戏协会,潘喜云任理事长。建国后,潘喜云历任镇江市戏曲评弹协会副主任,苏北文联委员,苏北扬剧联合第二剧团、苏北扬剧团、扬州市人民扬剧团、扬州市扬剧一团团长和扬州市扬剧院副院长,在扬剧届享有很高声誉。1951年,各界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潘喜云出面邀请在沪所有扬剧名角,联合义演《郭子仪上寿》、《打金枝》等戏,将演出所得,捐献支持抗美援朝。

最后我们一起来欣赏潘喜云的名剧《魏征斩龙》选段。

潘喜云《魏征斩龙》剧照


潘喜云《魏征斩龙》 来自方舟有戏 10:58


《魏征斩龙》

潘喜云 饰 魏征


【十字大开口】

老魏征在玉殿双膝跪下

尊一声星主爷听上根苗

游太白离长阁尊主公旨意

金牌宣银牌调所为哪条

有公事望星主你要早早说出

无公事让末将速回唐朝

唐皇帝他本是酒色之众

一时间成昏君定斩不饶

张星主听得说微微淡笑

喊一声南阳将魏老英豪

因只为泾河龙差行风雨

差你到东洋海去拿龙开刀

老魏征听得说爬上几步

尊一声张星主你听臣奏道

昨日间上天宫我是肉身来变

今日里我打瞌睡未带钢刀

我想那泾河龙他的法力不小

无兵器我怎能去把龙头来找

张玉皇听得说哈呵大笑

喊一声南阳臣你道错了

斩龙王并不要你铜刀铁器

天河边菖蒲叶就是斩龙的钢刀

又恐怕这死龙他不服你斩

有一道斩龙咒你带把他瞧瞧

孤限你定时刻午时三刻

天宫里头三棒鼓你把龙头来找

老魏征别御驾腾云去了

张玉皇波赞他老将英豪

先来到天河边留细观望

见一根菖蒲叶在浪上来漂

老魏征探河朝菖蒲看去

向东南角吹口气变成钢刀

来至在东海边高声大喊

骂一声放法的龙你快领一刀

有虾兵和蟹将齐往来报

喊一声水主诶大事不好

沙滩上来了个白发老将

肩膀上扛一只杀人的钢刀

老龙王听得说魂吓掉了

带龙子和龙孙到沙滩上瞧瞧

先来到岸两边留细观望

原来是南阳将魏老英豪

魏大人你无事不到龙宫走走

今日间手提刀你所为哪条

魏征听得说泼口大骂

骂一声放法的龙你还不知道

你错行风差行雨该当何罪

张玉皇差我来拿你开刀

老龙王听得说可怜双膝跪倒

尊一声魏大哥你细听根苗

错行风差行雨理当该斩

我送唐王进宫宝磕头求饶

魏大人不相信你回朝再问

他若说无此事我领你一刀

魏征听得说怒火不小

骂一声犯法的龙你胡说哪条

有凭据有旨诏我不斩你

无凭据无旨诏就量你难逃

有一道斩龙旨拿去望诶望

老龙王一看见可怜哭下来了

魏征说老龙兄不必多哭

我斩你天宫里把三通鼓诶敲

语未尽话未终天鼓响亮

老龙王带龙子他乍风脱逃

老魏征走上前一把揪住

掏龙须扳龙角他托住龙腰

听天宫三棒鼓杖刑推下

呼啦嚓龙头滚就血冒多高

老魏征用左腿把龙尸打倒

把龙头带到凌霄殿去把旨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里面的魏征为什么可以斩龙王!
扬剧艺术特点
读红笔记|《红楼梦》与扬剧
魏征作为一个凡人臣子,为何有资格斩首泾河龙王?
袁守诚在泾河龙王身上的两次试探:一次试探人性,一次试探天心,为什么都失败了?
张老师讲《西游记》第9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