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水神方五苓散

仲景利水神方五苓散,可治疗肾炎,肾衰,水肿,泄泻,肠炎,眩晕,黄疸,耳鸣,疱疹……

原创 医路同行呀 杏林明医 1月11日
收录于话题
#通讲50首经方
55个
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中医临床常用方不超过30首,其中经方及其变方高达21首,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充分说明了经方在中医临床中重要地位。但是,在很长时间里,经方被严重忽略,经方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本人有一个初步设想,欲挑选临床的常用50首经方来讲解,理论结合临床,力图做到通俗易懂。如果能够把这50首经方掌握并灵活的运用于临床,这个医生已经很了不得了!

中医的学习并不难,中医其实是非常大众化、生活化的东西,坚决反对神话中医!江湖名,中医道,中医的江湖愿你我砥砺前行(<经方学苑>姊妹号<杏林明医>正式开通,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每天一期,助力中医人的成长!)   

今天要介绍的经方是仲景利水神方——五苓散。小小五苓散,却是临床不容轻视的一首利水神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开它神秘的面纱。

1

方证、病机

本方在《伤寨论》中原治太阳病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之腑,水蓄下焦,形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正邪相争,故见表证:头痛、发热、脉浮。

《素同・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邪传太阳膀胱之腑,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不利。

水蓄不化,精津不得输布,则欲饮

有水饮停蓄下焦,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势必导致愈饮愈蓄,水无去路,反而上逆,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水湿内停,困阻脾阳,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皆可导致水湿泛溢肌肤经脉而致水肿

水湿内停,气化不行,则小便不利

水湿阻中,脾胃失和,胃气上逆则呕吐,脾湿下注则泄泻,二者兼有则成上吐下泻之霍乱证。

痰饮与水湿异名同类,湿聚则为痰,水停则为饮,水湿停聚,久而不去则成痰饮,痰饮上泛,肺气不利,则吐涎沫,短气而咳

痰饮为阴邪,易蔽阻阳气,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脐下悸动,头晕目眩

2

药证、鉴别

本方证由表邪解,传里腑,水蓄膀胱,气化不行而致。治宜利水渗湿,兼化气解表。

方中重用泽泻,取其直达肾与膀胱以淡渗利湿,其利水作用铰茯苓为强,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及痰饮等甚佳。《药品化义》称其“此为利水第良品《本草纲目》卷19谓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浑痢、疝痛、脚气。

辅以获苓、猪苓之淡渗,增强泽泻利水渗湿之功。本草思辨录>卷4:“猪苓、茯苓、泽泻,三者皆淡渗之物,其用全在利水”。

配以白术,既可补气健脾,又可燥湿利水,用于脾虚水停而为痰饮、水肿、小便不利者甚宜。其标本兼治,补气健脾,則脾键运化有力,水湿不会停聚;燥湿利水,可直接去除已停之水湿。

水湿蓄于膀胱,则影响其化气行水之功,佐以桂既能温化膀胱之气而利小便,又可疏表散那,以解除太阳之表证,一药二用,表里同治。

方中泽泻配茯苓、猪苓,以加强利水作用;茯苓配白术以实脾利水;桂枝配获苓,以温化水饮,通用利水。五药合用,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

至于水肿、泄泻、霍乱、痰饮诸证,皆由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滥所致。本方既可利水渗湿,又可健脾助运,故可一井治之。

若欲解其表,又当服后多饮暖水取汗。以水热之气,助人体阳气,资其发汗,使表邪从汗而解。

本方由五味药组成,以“令”水行,故名“五苓”。

[类方比较]

1.本方与白虎汤二方均可治烦满一症, 不同的是本方渴而欲饮,但不能饮,甚则水入即吐,兼有微热;后者渴而引饮,饮水较多,兼有大热。本方证之烦渴是由水湿停蓄,气化不行,津不上承而成;后者是阳明热盛,津液耗伤所致。

2.本方与茯苓甘草汤二方均可治停饮蓄水证,均有温阳化水之功。不同的是:前者重在温化膀胱以利小便,主治水蓄于下,口渴,小便不利;后者重在温化胃阳以蠲水饮,主治水停于中,口不渴而心下悸。

3

临床应用

本方证以外有残余表证(或表已解)内停水湿,口渴(甚者渴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作为辩证要点。

对急性肾小球肾炎见面浮足肿,少腹胀满,溺而小便不利者,不论有无表证,本方都有相当疗效。

五苓散治疗腹水、主要是肾炎肾病综合征引起的腹水应用指征为口渴少尿呈蛙状腹舌质淡若腹部膨隆舌质红者,虽有渴少尿,五苓散则不宜用。

有人曾以本方合平胃散(即胃苓汤)治尿毒症见小便不利,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舌苔白腻者,具有明显的利尿、降低血尿素氮、消除胃肠道症状等作用。

本方对美尼尔氏症见眩晕,口渴、口吐涎沫,心下悸,或脐下悸,耳鸣者;以及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脑水肿)、产后尿潴留、阴囊水肿(肿而不痛)者,都有确切疗效。

临床报道,本方还适用于小便不利,渴欲饮水.水入则吐之水逆;小便全无,大便泻水之湿泻(急性胃肠炎);反胃吐蛔;小儿吐涎暴盲(视神经乳头炎>等具有蓄水之病机者。

此外,在皮肤科,可以利用五苓散化气行水以祛除体表湿邪的办法,治弥漫性湿疹,带状疱疹,足跖部水泡及表皮剥脱等。

用本方,有或用肉桂代桂枝,有既用桂枝复加肉桂。加肉桂之用义,在于加强温运气化之力。适用于慢性病,脾肾不足,便溏或浮肿患者。对此种病例,加肉桂,确比不加者效著。

五苓散古今有诸多加减方。

《金匮要略》用茵陈五苓散治黄湿重于热,症见少腹满,大便溏泄,小便不利者

《丹溪心法》>用胃苓汤治湿滞伤食,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或浮肿者。

《明医指掌》用四苓散治湿伤脾胃,便溏尿少者。

汪昂《医方华解》谓本方通治“诸潮肿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

4

名家注选:

1.成无已:“苓,令也,号令之令矣。通行津液,克伐肾邪,专为号令者,苓之功也。五苓之中,茯苓为主,故曰五苓散。茯苓味甘平,猪苓味甘平,甘虽甘也,终归甘淡。《内经》曰:淡味渗泄为阳。利大便曰攻下,利小便曰渗泄。水饮内蓄,须当渗泄之,必以甘淡为主,是以获苓为君,猪苓为臣。白术味甘温,脾恶湿,水饮内蓄,则脾气不治,益脾胜湿,必以甘为助,故以白术为佐。泽泻味咸寒,《内经》曰:咸味下泄为阴,泄饮导溺,必以咸为助,故以泽泻为使。桂味辛热,肾恶燥,水蓄不行则肾气燥,《内经》曰:肾恶燥,急食辛以润之,散湿润燥,故以桂枝为使。多饮暖水,令汗出愈者,以辛敢水气外泄,是以汗润而解也。”(《伤寒明理论》卷4)

2.许宏:“发汗后,烦渴饮水,脉洪大者,属白虎汤;发汗后,烦渴饮水,内热实,脉沉实者,属承气汤;今此发汗后,烦渴欲饮水,脉浮,或有表,小便不利者,属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乃汗后一解表药也,此以方中覆复取微汗是也。故以茯苓为君,猪苓为臣,二者之甘淡,以渗泄水饮内蓄,而解烦渴也。以泽泻为使,咸味泄肾气,不令生消渴也;桂枝为使,外能散不尽之表,内能解有余之结,温肾而利小便也。白术为佐,以其能扶脾土而逐水湿也。故此五味之剂,皆能逐水而祛湿。是曰五苓散,以其苓者令也,通行律液,克伐肾邪,母令之主也。”((金镜内白方议》卷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常用利水渗湿中草药
五苓散新解
五苓散
​泽泻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1五苓散
中国中医药报社数字报刊平台sdwa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