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邱振中:楷书笔法的形成


图为邱振中书法


    隶书经过章草发展为今草的同时,沿着另一条线索发展为楷书。
    这方面的墨迹资料非常丰富,我们只拈出几个例子,以见楷书字体和笔法形成的大致过程。
    早在鸿嘉二年犊中,便出现了少量类似楷书的点画(如吏字的撇捺),这虽然是下意识的、偶然的现象,但却是一种新字体产生的端倪。
    东汉熹平元年瓮题记,大多数字已褪去隶书的挑脚,告、伯、地、千等字已是一种稚拙的楷书,只是家字末笔仍保留汉简的典型形态。
    魏景元四年简,点画基本脱离了隶书的形态,个别字(如元)已是标准的楷书,但各字结构风格极不统一。咸熙二年简匀称、圆熟,代表了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较高的书写水平。
    晋恺曹木简结字妥帖,点画规整,可视作前期楷书的代表作。
    南昌晋墓木简点画灵巧、纯熟,少数笔画偶遗旧规。
    上举数例,勾画出楷书发展前期的简单轮廓。
    这一时期的楷书,笔法中保留着相当程度的隶书和章草的影响,使转仍然是主要的用笔方式,但同求书和章草相比,显出不断简化的趋势。
    任何时代对字体发展的要求,都是在易识别基础上的简单、快捷。楷书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对隶书和章草从结构和点画上同时加以简化的产物。
    结构的简化,表现于笔画的减省,点画的简化,表现于屈曲的线条趋于平直,后者对笔法的简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隶书及章草中,只是偶尔出现提按,纹转与折笔是占主导地位的笔法,频繁的使转有利于草书的连写,但不能适应点画简洁的楷书的要求,十是绞转行笔的曲线轨迹又渐渐拉平。—从上述各例中,可看出复杂、频繁的绞转逐渐趋于简化的过程。
    南北朝是楷书走向成熟的时期。
    从王羲之《旦极寒》、《何如》、《奉橘》、《快雪时晴》诸帖中近于楷书的字体来看,从《万岁通天帖》中所收王徽之《新月帖》、王献之《廿九日帖》、工僧虔书启中夹杂的楷体字来看,这一时期,随点画行进用笔不间断的变化有了改变,变化逐渐移至笔画的端部和弯折处。王羲之帖中虽然绞转成分比草书中大为减少,但“惰”、“白”、“如”、“降”、“未”、“夫”等字仍可以看出点画行进中笔毫锥面的转动,王徽之、王献之二帖绞转笔法便所剩无儿,平直的笔画明显增多,至王僧虔,部分笔画的端部被强调、夸张。
    这一时期的碑刻,大概是由于追求醒日、端严,这种端部及折点的夸张特为显著,如《爨宝子碑》、《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等,无不如此。少数碑刻,如《张玄墓志》、《郑文公碑》等,用笔较为圆转,但是仍然明显见出端部及折点的夸张。
    用笔的重心移至笔画端部及折点,是楷书形成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它能很好地适应楷书方折分明的结构。夸张端部及折点,既能使点画更为清晰、醒目,亦能弥补因绞转减少、笔画平直所带来的审美的损失。
    用笔重心移至端部及折点,使绞转逐渐失去了它固有的价值。绞转基本上是一种均匀、连续的行笔方式,如果说它也能突出点画某些部位的话,那么,它只适宜用来强调、夸张点画的中部,如《初月帖》、《十七帖》。要夸张端部及折点,人们很快发现,最简单,或许一也是惟一的方法便是提按,夸张处重按,然后轻提,方便之极。提按很快得到了普遍的运用。
    从本章所举各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隶书、草书中处于次要地位的提按如何逐渐取代绞转的过程。
    经过儿个世纪的孕育发展,在唐代,楷书无论是书写技巧、还是作为一种工具,其社会地位,都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提按在这一时期确立了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来源书法.屋,书法屋中国书法学习网。
    初唐楷书中,只有少数作品,如《夫子庙堂碑》、《雁塔圣教序》等稍为保留了绞转遗意,绝大多数作品都继承了南北朝及隋代楷书提按为主,夸张端部与折点的笔法,百草千花,争奇斗妍,运笔范畴却无本质的区别。
    中唐,颜真卿的出现,使楷书发展到新的高度。《多宝塔感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是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他的楷书笔法有如下特点:其一,端部及折点在某些笔画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强调与夸张,提按因之处于前所未有的引人瞩目的地位;其二,丰富了点画端部及折点的用笔变化,藏锋、留笔在楷书中获得了重要意义;其三,吸取了初唐诸家楷书中保留的使转遗意(如撇、捺等)。颜真卿由此而成为唐代楷书的总结者,成为楷书笔法的总结者。
    当时与“颜体”并称的还有“柳体”。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楷书之所以能取得总结性的成就,是楷书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不是个别天才人物笔下出现的偶然现象。
    这一时期的楷书,是楷书发展史,也是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像是一道分水岭。在它之前,笔法以绞转为主流,在它之后,笔法以提按为主流。书法史匕许多变故,都同这种笔法运动范畴的转换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是关于笔法发展史的一根简单而明晰的线索。
    这根线索还没有人清理过。
    把极为复杂的现象归纳为如此简单的线索,是值得怀疑的。
我们自己便怀疑过。然而,当深人探索到这种变化的原因及继续变化的可能时,疑虑便瓦解冰释了。

来源 书法屋:www.shufawu.com,转载请保留此信息来源,谢谢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论:草书笔法 33 讲(上)(1——10)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转)
话说草书
浅述古代笔法的遮蔽 二三四五
邱振中《笔法的演化》 (文摘精选)
邱振中:楷书形成前笔法的变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