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这里,开始你的文学写作梦!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诗人北岛在忆旧时说道。

年少时,或许我们也有过文学的悸动,想把那些难以为人道的故事写进小说,把脑海中光怪陆离的世界诉诸纸上。

但拿起笔时,生活总推着我们向前,升学、工作、结婚、生子……不留一丝喘息之地。逐渐的,华丽的袍子上爬满虱子,柴米油盐终究占据了我们的梦。

人们常在某个深夜回望过去的荣辱得失,转眼间,年已过半,这一次回望,你是否会想起年少时,关于文学的梦?又是否愿意给自己一次机会,再续一场文学梦?

01

“许多人都是潜在的故事创作者”

田耳的文学梦,始于10岁,那时班上同学大多发表过作品,田耳也不惮于表露他想成为一名作家。

但现实有诸多残酷,因是大舌头,田耳从小羞于在人前表达,在同学眼里,他的作文也并不出众。周遭似乎都在质疑,凭什么他能走出小县城,成为一名作家?

即便成年后,这种质疑也未曾消失。一次他借着酒劲说“我写的小说在整个地区都是顶好的”,父亲泼他凉水,说教语文的同事看了,觉得那不过是学生作文。

作家田耳

但田耳从未放弃,哪怕当时做的是和写作不相关的工作——卖空调,他坐在酒店门口要空调拖欠款时,脑子里都在构思小说。

甚至有一次,一女孩聊天时说起她童年唯一的游戏就是躺在家门口的马路中间,让司机把她抱到草地里,就凭这一句话,他创作出了小说《夏天糖》。

这个从未在现实面前放弃作家梦的人,终凭借《一个人张灯结彩》获得鲁迅文学奖,成为史上最年轻的鲁迅文学奖得主。

“许多人都是潜在的故事创作者,只要对此有兴趣,好学得法,掌握规律,编出一个好故事,就能编出下一个。如果从中得到乐趣,极有可能走上职业创作之路。”田耳说道。

而他的文学之路,或许也是你我拾起作家梦的最好注脚。

02

始于小说,但不止于小说

和很多年少成名的作家不同,十月文学奖得主任晓雯的作家梦,始于大学。她读了大量名著后,才发现自己可能是喜欢写作的,于是一步步走进文学世界。

她在创作长篇小说《好人宋没用》时,为了写好这个1920年代从苏北移民到上海的女人,查了一百多本纸质书,光是一个人出场时穿什么质地、什么材料的衣服,都要考究许久,“很多场景是没经历过的,我必须通过查考细节,把场景在头脑里还原出来。渐渐的,好像能看见画面了,又闻到气味,听到声音,感受到擦碰的触感。这种时候,我才会动笔开始写。”

作家任晓雯

或许她也未曾想到,这个作家梦成了一个支点,推着她去寻觅那些不熟知、但是属于文学世界的逻辑、语言、细节,从而让那个灵感乍现的瞬间从笔尖流出,变得真实可感,也让故事从无意识的想法向系统的创作生发。

而当你再次奔向小说世界时,你也会发现,你将获得的远远不止于小说:

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发现他最初写作或许仅仅是因为一些情绪性的表达,但往后,写作变成了他思考的重要方式,当时自己和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更是通过小说得以完整保留。

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亦说,“当你构建你想象出来的世界时,你才觉得自己是真正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你才活得有意义。”

03

“没有谁天生就会编故事”

“那虚构写作的能力,是一种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吧?非科班出身很难写好小说吧?”

当你想要拾起文学写作梦时,或许也会生出此番疑惑。

“没有谁天生就会编故事,这个能力可以后天习得。”徐则臣直言。他在想当作家时,也觉得自己不会编故事,看别人的故事写得曲折离奇,但到自己手里就平平塌塌,于是找方法训练,“有一两年的时间,我只练编故事。”

作家徐则臣

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也曾说,“往往只有一个普通人才能写好东西。你必须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然后替这些普通人思考、感悟、说话,这样的状态才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写作状态,也是我自己喜欢的写作状态。”

而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人生经验,很多时候甚至能给你带来更丰富的感悟:

作家弋舟就是从绘画世界,走进文学国度的;

读财会专业的张楚,白天是国税局的公务员,只有在夜晚降临时才开始写作;

而养过斗鸡、卖过空调的田耳,更是觉得社会大学中知人面世、揣摩人心的历练,是他写作小说的基础。

“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手艺活,卖油翁技术很好,'无他,唯手熟耳’,练多了,你就找到了方法,你就越来越有底气。”徐则臣说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活动预告|4月7日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毕飞宇与您相约“大家文学现场”
谈写作丨五个阶段10本书,带你跨越小说创作门槛
谢有顺:许多作家的写作训练远远不够
诺奖之外,重读李敬泽论非虚构|本报访谈
谢有顺:懂得限制自己的作家是聪明的
读写作教程时,文学青年在读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