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我”——在想象的镜子中和自己面对面

2012年德国毕希纳文学奖得主费里希塔丝·霍佩:

  我和“我”——在想象的镜子中和自己面对面

  5月15日,2012年度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花落女作家费里希塔丝·霍佩 (Felicitas Hoppe),授奖仪式定于今年10月27日在德国黑森州达姆施塔特举行。这位出生于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哈默尔恩市、现今51岁的女作家闻听这个消息时,自己也颇感意外,“很高兴我能获奖,这是对我写作的肯定,但同时也是一种压力”。

  毕希纳奖是根据1813年生于黑森州、1837年逝于瑞士苏黎世的革命者和剧作家乔治· 毕希纳命名的奖项,于1923年正式运转。1951年起成为纯文学类奖项。2005年,继女作家布里吉特·克罗瑙尔(Brigitte Kronauer)获得毕希纳奖后,7年之间再无女作家得此殊荣。而此次年仅51岁的霍佩得奖,成为近年来获此奖的最年轻的女作家,算是打破了一个记录。“在她的小说和其他作品中,读者能发现诸多角色的人生,从探险家、发现者到伪君子和庸人,形形色色”,毕希纳奖评委会——德国语言与文学协会如此评价。同时,霍佩细腻且忧郁的叙事形式也深受评委会赞赏:“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大家都在讲着自己的故事,而霍佩却用她细腻诙谐又略带忧伤的笔触阐释了‘身份’的秘密”。 在她的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对于个人身份最原始的探索:“我是谁,我曾经是谁,我还能成为谁?”

  现实生活中的霍佩特立独行,常常设想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可能性。霍佩爱旅行,爱音乐,不用手机,不拎手袋,却总是背着背包行走在路上。在她的生命中,音乐是最高形式的艺术,写作次之。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去做个音乐人而选择写作这条路时,她自嘲地评价自己没有天分,只能退而求其次。

  自1980年起,霍佩曾分别在希尔德斯海姆、图宾根、柏林、罗马和美国的俄勒冈州学习文学、修辞学、宗教学、意大利语和俄语。1996年她曾在柏林生活过一段时间,进行自由写作。生于1960年的霍佩和许多那个时代在“铁幕”下成长的作家一样,经历过巨大的历史转型和变革期。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发表文章的时候,正是大量需要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转折进行加工和描述的文学作品的时代,转折文学(Wenderoman)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学。

  不同的是,霍佩在自己的小说中却尽量避免发表与政治现实相关的感想。《德国世界报》曾在几年前的一次采访中问到,文学创作中到底需要加入多少所谓的“真实”成分,对此,霍佩引用了Peeter Sauter的一句话来作答:“作家就像只失明的母鸡,被困在自己的想象中,选择忽略周遭的环境,中止所谓的冒险,一切只是为了沉湎在自己的梦和想象里”。简言之,在霍佩看来,做梦和幻想是作家不可缺少的资质,而对于文学得对社会和政治变革做出反应的论断她始终不能苟同。霍佩认为自己是一个与社会和时事作对的顽固分子。幸好,除却现实的当下,作家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情。和同时期的其他作品相比,霍佩作品的不同之处与其说是题材,倒不如说是对于内容的处理和手法,借助这些方式,某些对于当时世界的描述包括作者自己都被巧妙地从作品中隐去了。

  在1996年发表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理发师的野餐》中,霍佩运用超现实的手法描写了日常生活的场景和童年的回忆,文中就隐去了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当这些历史场景被淡化之后,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反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恰恰是霍佩想要达到的效果。凭借这部作品,霍佩斩获了当年的恩斯特·维尔纳奖 (Ernst-Willner-Preis, 是英格博格·巴赫曼奖Ingeborg Bachmann的下属奖项)。次年,她就坐上一艘远洋货船,用得来的奖金开始了环游世界之旅。旅途中她共写了7篇文章,并相继在《法兰克福报》上发表。那时候船上并没有互联网,因而这些手稿都是通过传真发到《法兰克福报》的编辑手里。德国电台记者胡伯特·斯皮格尔(Hubert Spiegel)据此回忆说,旅行和写作在霍佩身上是并存的。

  这趟海上之旅开启了霍佩创作中一扇重要的大门,所获的灵感几乎贯穿这之后她所有的作品。与现实最相吻合的要数1999年出版的旅行小说Pigafetta,这本书可以说是霍佩的突破之作,就是以主人公在货船上的环球之旅为主要题材。

  此外,霍佩还创作了几本历史小说,如2003年问世的流浪汉小说《天堂,海外》,2006年出版的以法国奥尔良女英雄约翰娜为原型的传记新编《圣女约翰娜传奇》 ,2008年的新编骑士小说 《狮子骑士伊万》等。

  继这些小说之后,霍佩笔锋一转,又于2012年出版了一本打破既定思维的虚构自传体小说《霍佩》(Hoppe)。小说里的“霍佩”和现实生活中的霍佩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在写了那么多历史小说,刻画了那么多历史人物后,大家都在期待我的下一本书里谁会是主人公。于是我想说,这下该轮到我自己了吧,当然别人也可以来写我,这完全没有问题”,在接受德国电视一台的采访时,霍佩如是说。

  《霍佩》这本虚构的自传小说可以说是霍佩描写的一个虚拟人生,小说中她技艺精湛地穿梭于现实和想象、自我认知和角色扮演之间,尝试了无数种构造“自我”的可能性。书中讲述的不是现实生活中在德国哈默尔恩出生的有4个兄弟姐妹的霍佩,而是书中那个有着复杂生命体验、从小和父亲一起长大的独生女霍佩。小说中的父亲是个专利代理,20年来辗转于不同国家,而与之相伴的女儿霍佩因为父亲工作性质的关系体验了多种不同的人生。故事开始于加拿大的布兰特福德,幼年霍佩认识了后来成为冰上曲棍球明星的7岁的Wayne Gretzky, 并爱屋及乌喜欢上了曲棍球。随后又在澳洲开始了乐团指挥的生涯,中途遭遇挫败,经历了海上航行,来到美国,教授德语。

  在《霍佩》一书的开头,霍佩出人意料地用了维基百科上介绍的女作家霍佩——也就是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词条作为开头,“费里希塔丝· 霍佩,1960年12月22日生于哈默尔恩,是一名德国女作家”。文中,她运用第三人称,以一个外人的眼光,冷静且理性地描述“霍佩”,在她看来这种“距离”刚好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当被问到写作此书有何体验时,她提到:“我发现,这个被我赋予新人生的小姑娘霍佩,这个有不一样童年、被我放之四海各处为家的霍佩,不管被放在何种场景里,她还是费里希塔丝·霍佩。这是个有趣的体验,从中我们知道,其实真正重要的不是所谓的构成我们的‘本质’,不是我们何时出生,在哪里出生这样的‘本质’,而是我们是谁,以及我们在这些不同的环境里如何行为。”“我给霍佩安排了这样一场精彩的人生,本身这样的人生也很对我的胃口。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在想,人们要怎样描述自己的人生,是什么组成了我们人生的主干? 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去设想它、诠释它。而这个我所希望的人生、虚拟的人生、幻想的人生其实才是真实人生的主要构成。因为大多数人总会有这样的瞬间想法,‘我当时要是没有干嘛干嘛,现在就会在做什么’。我自己就给自己设计了这么一款,试图通过创造来发现自己,在想象的镜子中寻找对于自己的认知”。

  说到旅行和人生的意义,她坦言,“霍佩其实是个宅女——一个内敛的小姑娘。遇到问题,她不会向外,而是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这让她感到惬意。但同时她又知道这样是不好的,性格会变得乖张。我也如此,我觉得旅行很累,很紧张;但另一方面我又意识到,旅行会打破一些东西,带来新的灵感”。(刘怡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桑切斯转会幕后大佬 他竟敢“勒索”曼联阿森纳
《食女》:把生活与美食同冶一炉
刀刻卫青墓,现又叫嚣要砸黄帝陵,此女作家的粉丝为何如此疯狂?
买得起保时捷911的土豪不一定能买得起这辆拖拉机!
感伤才女作家庐隐:我是一朵为爱永不低头的的野蔷薇……
彬彬有礼的女作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