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缺的不是“秘籍”,而是掉进山洞修炼的数月——听师北宸写作课的收获

小时候读武侠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掉山洞情节”——主角在面临无法应对的危机时,会失足摔下悬崖。TA不会死的,会在一个山洞边苏醒,会在洞中“无意发现”一个武功秘籍,会在洞中潜心修炼数月,然后重出江湖,震惊武林!从那时起,我就十分希望自己在学习方面也能够有如此奇遇,得到一份“武功秘籍”。

我猜想现在的网络课程(至少在宣传上)都在追求类似的功效,而购买者(包括我)在反复剁手下单时,何尝不想得到前所未有的助力拨开迷雾,解决眼前的难题呢?

毫不夸张的说,《把时间当做朋友》是第一本让我的思想发生颠覆式变化的“秘籍”,它于2014年底来到我的生活中,恰好我的思维能力和人生困惑均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于是便在我身上发生了连锁反应,让我生平第一次体验到断崖式的成长,用《读库》老六的话说,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经历了一次“决定性瞬间”。

此后我陆续翻阅过数本此类书籍,虽没有再次体验过这种感觉,但读多了也积累了一些品位和心得。总的来说,写作“武功秘籍”的人,如同盲人摸象,大概从不同的方位、不同程度地触碰到了真理这头大象、嗅到了智慧的味道。而我们学习的重点,不应该是复制他的“摸象“轨迹,而是顺着他的思路、沿着他的方法亲自去寻找“大象”。所有的课程只能提供指引,最好的课程大概可以规划出路,告诉你“钥匙”在哪里。但路还得自己一步一步走,钥匙还得自己慢慢找。你获得多少、快慢均取决于你想要多少;你想要多少,体现在你付出多少。

市面上关于写作的“武功秘籍”可谓层出不穷。

除了李笑来、Spenser和师北宸的写作课外,简书上也有诸多写作课(团、营),以及数量繁多的谈写作技巧的文章。

然而,大多数人顶多开始了“写作行为”,仍没有摸清写作门路。似乎道理懂了很多,为啥提笔仍生涩艰难?

因为你缺的不是“秘籍”,而是掉山洞的数月

在山洞里,只有你自己。老师和外界因素都不存在了,别人的经验浓缩成咒语般的口诀,需要你在实践中反复琢磨。这数月时光是没人能代替你完成的,就像没人能替你吃饭。

这筛掉了绝大多数人。

李笑来在得到开《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他曾清醒地意识到,其中有4%的人能够发展巨大改变已经不错了。想要成为这4%的人,一定不能光靠按部就班地完成别人的作业。不能满足于做划桨者,要有做掌舵人的野心和抱负。要充满激情、义无反顾地付出精气神,用师北宸的话说,这需要真爱。

听课到底有没有用呢?

肯定有用啊,秘籍还是得备着的。

师北宸写作课的鲜明特征是触及了关于写作的各个方面:意义、心态(心理障碍和心理准备)、写作流程、素材来源、如何精进、培养习惯等。我甚至觉得,这一模式适用于一切技能的培养:想治愈二十年无法应用英语的顽疾吗?请效仿以上方面自医自治。想突破演讲障碍吗?请沿着上述方面盘点反思。倘若以英语为例,我猜想问题模式应该是这样的吧:

英语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妨碍你精通英文的n个借口

如何学习英文?具体方法有哪些?

英文学习领域的顶级信息来源有哪些?

如何寻找适合你的英文练习素材?

如何养成英文的练习习惯?

这些提问模式不仅适用于其他技能的打磨,而且值得反复提问。问题本身看起来有些空泛,但随着自身实践不断累积、反复沉淀出的答案是无价的。师北宸老师的课,本质上说是在分享他对关于写作这些问题,多年积累出来的有一定水准的“参考答案”。据他所说,后续课程还会更新。是啊,问题框架恒定,参考答案常新,这是个不断学习、思索和经验积累的过程。

仔细想来,这类课程一定会让人有所收获。全方位覆盖核心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办法,总有一款适合你。一个技能练不好,无非是对意义认识不充分而没有动力持续投入、目标不够清晰而效率不高、方法不得当而徘徊弯路上。更何况老师在相关方面已经储备了一定的成果和功力呢。

我想说的是,我们其实不仅可以学到写作相关事宜,而且完全可以学习这个思考模式。每写一篇文章、学每一门技能最好都能每隔一段时间都回归到这些核心问题,问问自己意义是什么?什么最重要?如何做才能更好?庸俗点儿说,这叫“回归初心”;认真地说,这叫“元理论反思”。

假若你静下心来,发现自己的改变并不大,这就对了,让道理在你的“系统里”兼容且高效运作,怎么可能听完别人的课就自动完成呢?不需要惊慌,刚刚掉进山洞,未来的路还长。

我的具体收获有哪些?

更新了5篇短文,公众号获得原创

正式开始应用简书,阅读并学习短文N篇

收到一份认真到让我惊讶的反馈,受益良多

从简书上了解到很多谈写作的书籍,先后阅读了《how to write a lot》《文心》《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如何学习:如何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佳效果和更好成绩》。手写30多页干货笔记,消化吸收当中

围绕写作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反思,较为细致地追踪了自己的写作心态、流程、寻找好题材的办法、领域内最核心资源,以及自己所理解的写作的意义。并深切地感到,这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边践行边反复自问。

自己专业领域的阅读仍在持续,不再只关注内容了,开始更加关注写作模式(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等)

方法论方面的反思与补充

1、还没形成“套路”?

学习任何东西都是有“套路”的,写作一定也是如此。用罗伊尔的话说“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是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

我现在坚信,任何人对于一项使用超过10年的技能仍没有信心,一定是因为没有练对套路

没有练对套路的常规技能,进度会极为缓慢,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自信心。这就是我之前写过的“历史遗留问题”,这类问题往往是我们打过多年交到、常常溃败或逃避,但非常有用的问题。聚焦它、学习先进的方法论后持续不断地打磨它,不仅会带来自信心的成倍增长,而且会有一种“抓到痒处”的痛快。

而唯一的突破方法就是紧紧盯着它、持续打磨它,不要泛化目标。例如,学外语20年仍不能充分利用英语,从现在开始大量连续投入时间去突破,你的收获会远远超过学习另一门新外语。理由很简单,面对过去的烂摊子、面对曾经刻骨铭心的失败和迷茫,如同攀登长满荆棘的崎岖之路,需要付出多倍的努力。

同理,写作恐惧和无力,绝对不只是当下的状态呈现,而是多年累积的负面体验。不大可能一下子因为外部力量(如找老师)而轻易改变。更何况是我们每天用来思索和表达的工具应用母语这么多年,早已下意识地形成了自己的模式,想要改变它谈何容易,这需要极强的元认知能力和足够的训练量。首先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用大量的刻意练习去改变脑回路、改变程序模式、改变“语言模型”。

当然,每走一步,都是伴着痛苦的,因为要挣扎着不断地清理“遗留问题”,就像清理多年未愈的伤口一样。好在只要注意到它,花时间在上面,日积月累后一定会有所收获,这种信念是这类课程给我们的最重要礼物,是勇气和动力的来源。

笑来怎么说的来着?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Believe me,you are notalone.

2、最重要的收获:学会提问

写作热的当下,似乎人人了解了“输出”和“输入”的概念。怎样提高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呢?答案无非是提高思考能力,这一点师北宸老师在课上也多次强调了。

而提高思考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提出精准、有效、实用的问题。仔细回想,师北宸老师的每次课不都在集中解决某些问题吗?他的每次作业不就是让我们尝试着自己去回答这些问题吗?

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问题意识是根本。而且好的问题不是固定不变的,值得不断拆分和打磨,以及反复应用。

关于应该提出什么样的提问,我参考亚当·罗宾逊《如何学习》这本书进行了一定的总结,这些问题我日后会不断修整加工,现暂列如下:

阅读方面(输入):

1、读前:我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2、读前:关于这个话题,我已经知道些什么?我期望从中学到什么?

3、读标题、目录和收尾段落: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我可以用1-2句话总结其要点吗

4、阅读中不断追问(预测):作者接下来要说些什么?思考上下文之间的逻辑联系

5、阅读文章的核心内容:

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关于它的例子是?它有哪些类型?它跟什么有关联?可以拿它与什么相比较?

6、阅读后:针对这些信息,我能提出哪些问题?作者的观点客观吗?论证全面吗?逻辑清晰吗?

7、这篇文章里哪些是重要的信息?【用笑来的话说,反复问自己,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8、针对这些信息,我要如何进行转述和总结?

对于理工科、方法论类的书籍尝试改写、总结和缩略

对于文科书籍,同时注重写作方式和内容,不要轻易改写,要反复体会揣摩其为什么这么写

9、我应该如何组织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如何才能与我已知的知识结合起来?

写作方面(输出):

1、我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我的论述文中,有没有哪个地方讲的不清楚?

3、论文的叙述是否有逻辑?

4、有没有忽略一些重要信息?

5、我提出的反对观点的方式是否令人信服?

(未完待续)

3、其他启示

我较为关注的是学术写作,这不是师老师的讲课重点。

这是正常的,他不可能在6节课内细化到每个具体的写作类型。但我顺着他的思路,近些天自己一直在琢磨学术写作的特殊之处(参考文章《关于学术写作的一点思考》)。我会努力把这类方法论反思贯穿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此外,我意识到写文章是尽量讲清楚道理,尽量得到读者的认同并对读者有帮助。William Zinsser说,你写出的内容必须是自己认同的、写作过程必须是自信的,否则别人一定感受得到。但我反复思索,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不自信,而是过于急切地想要传递给他人,恨不得立刻把自己感悟到的零星半点儿的道理写出来拱手相送,有时甚至恨不得把心挖出来证明自己的好意。最近我懂得了,自己的“运营思路”发生了很愚蠢的错误。获得读者的信任、有效传播观点,光靠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急切和真诚虽然重要,但必须耐得下心把自己的“炮弹”用糖衣层层包裹起来。显然师北宸老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用看起来极其普通的一句话概述:“多讲故事、少讲道理,好的道理是展示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越是重要的观念,越要透彻地写清楚。小火慢炖,保证品质和品位,让读者闻香而来。当然,我现在的功力还远远不够,但起码找到了方向。希望以后能通过写作练习,反复提醒自己,无论做什么事儿都要稳住,慢慢来。

好的老师如同帮助学生一盏明灯、凝聚一口气力,指出一个方向。而好的课程应该是开启思维的、发散的方法论框架,且其中散落着质朴的、细碎的精神力量。我想,师北宸的这门课做到了。

剩余的部分就靠我们自己啦,随着时间的投入、通过行动的累积,将它们一点一点刻入自己的骨骼、融入自己的血液。

这是急不来的,我们一起慢慢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用1500块钱成功突破了自己
曹将诚品 | 2017精选集×100篇
自由写作练习的收获
【见证者】科普写作让我学会了敢于开始
彩民中奖有“秘籍”:50倍倍投拿下5万元奖金
手机掉进水里怎么办?活了半辈子都不知道的生活技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