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达洛维夫人》——来自女性的意识流代表

除了和《包法利夫人》在书名上有相同之处,《达洛维夫人》似乎已然从我们对传统小说的认知中跳了出来——的确,这是一部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作为新世纪文学的宠儿,意识流小说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这自然离不开一批如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等大师的伟大探索,当人们发现用文字承载盘绕于脑海中稍纵即逝的潜意识可以成为一门让人如痴如醉于其间的艺术时,无疑便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来自英伦的伍尔夫,便在新天地中用敏感与精致占有着一席之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摒弃情节的“艺术贵族”

是否最大程度的削弱(或轻视)小说的情节,基本可以看作衡量传统小说(无论他是批判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与现代派小说的一条金律,似乎20世纪的艺术天才们实在觉得在情节上可以用于挖掘的艺术养料已被十八、十九世纪的前辈们所透析,同时又发现了人类心灵与意识的秘密金矿,于是充分的淡化情节就成为一种创作上的“政治正确”。一部天书《尤利西斯》由几个庸俗的爱尔兰人在24小时里的胡言乱语所堆砌,《追忆似水年华》就更为夸张,几百万字从一个卧床青年的意识中缓缓淌出,《达洛维夫人》也毫不例外,近14万字的中篇小说并未划分出明确的章节,只粗略地可看作共十个自然段落的集合,似乎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将整个一天内所有人物的意识活动统一起来融为一体,除了让人读起来有些吃力(因为你不得不一口气看下来),其所取得的统一化的艺术效果还是不错的,如同“贵族”般沉浸在独属的神秘与精致中,只得让人怀着景仰的心情予以观瞻。

不过纵然如此,基本的情节与结构还是可以梳理出来的,如我所说,小说可以分为十个自然段:

段一:以达洛维夫人去买花为开端,开启了对过去的追忆(约占篇幅5.3%)

段二:描写了摄政公园里饱受精神痛苦的赛普蒂蒙斯(约占篇幅8.5%)

段三:达洛维夫人继续回忆少女时代尤其是与萨利的友谊,并在家中与彼得的重逢(约占篇幅9.6%)

段四:描写了彼得离开达洛维夫人后独行时的心理活动(约占篇幅5.3%)

段五:彼得回忆曾经与达洛维夫人的爱情和分手的场景(约占篇幅2.7%)

段六:重点描写赛普蒂默斯在公园的内心独白,追述了他过往的生活经历(约占篇幅15.4%)

段七:(约占篇幅29.8%)

1.赛普蒂默斯被威廉爵士强制安排住进疗养院,并造成了他的自杀。

2.布雷德与理查德在布鲁顿夫人的晚宴上帮其向报纸投稿。

3.描写了女仆基尔曼的宗教信仰与达洛维夫人的中产阶级生活间的矛盾,基尔曼试图将伊丽莎白引向宗教之路,然而伊丽莎白似乎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追求。

段八:彼得再次陷入对达洛维夫人的追忆以及对重回伦敦生活见闻的感悟(约占篇幅7.4%)

段九:描绘了达洛维夫人的晚宴,形形色色的人(也许是整本书里所有的人)都悉数到场,形成了一个浓缩的英国上流社会,直到这像泡沫一样的虚假繁荣被赛普蒂默斯的死讯所击破,令达洛维夫人陷入深思(约占篇幅11.2%)

段十:彼得与萨利共同追忆曾经的生活,并等待迟迟不来的达洛维夫人...(约占篇幅4.3%)

全书就在这样一丝“戈多”意味的等待中戛然而止,一切言有尽而意无穷。

经过上述解构,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达洛维夫人从一早开始买花就为晚上的宴会准备着,同时在这一天与年少时的恋人彼得相逢,周围的“上流人士”们则忙于彼此无谓的社交,而一个受到战争创伤的年轻人却在这一天孤独地离开了世界,晚宴上,来自上流社会的虚荣,对过往青春理想的追忆,一则令人不安的死讯同时交织在一起。


泛中心化的人物塑造

离开了情节或许还算是小说,但离开人物绝然不行,人物就是小说的魂,是最本质的存在,同时也正是意识流小说直接挖掘的核心。不同于《包法利夫人》全书都紧密围绕着艾玛来展开,或者说艾玛是最为重要且唯一的主角,《达洛维夫人》并不完全在写达洛维夫人,或紧密围绕着她展开,我并不完全认可将这部小说看作“描写一个中产阶级女人的24小时心理生活”的说法,达洛维夫人更像一个母题似的象征,各种矛盾得以通过她这个出口而汇聚。纵观全书,直接描写达洛维夫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篇幅,只有段一买花时的回忆,段三与彼得的重逢,段七少量与丈夫的交流,以及段九在晚宴上的招待,这些加起来还不及彼得的心理独白,甚至与那个和所有人物隔离开来的赛普蒂默斯所占的篇幅相当,故而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一部泛中心人物的作品。

然而泛中心人物不代表人物塑造缺乏深度,相反小说的人物塑造相当成功,合上书本,没有一个人物会像乔伊斯的人物那样令人感到“含混不清”与“晦涩难解”。伍尔夫没有采用衣着、神态和环境等一系列传统方式却成功的刻画了一批“狄更斯”式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关键就是小说中人物的意识是不断流动、变化、转折和发展的,并非静态而孤立。以达洛维夫人为例,一开始乍看之下,达洛维夫人的中产阶级生活是令人欣羡的,甚至她自己也这么觉得。

这一切便是她热爱的:生活、伦敦、此时此刻的六月

同时她又带着些许与生活的隔离,似乎这一切少了些什么,暗含的矛盾从一开始她去买花时的心理独白就展现了出来。

她感到自己非常年轻,却又难以形容的老迈,她像一把刀子,插入每件事物之中,同时又置身局外,袖手旁观

内心对现有生活的一丝怀疑和不安在与阔别很多年没见的旧恋彼得重逢时显了出来,原本平静而自得的湖面起了一丝涟漪,引起涟漪的小石子不光是过往的情愫,而是彼得仍如同以前一样富有朝气,傻得像个孩子,而她已经“长大”,嫁给了务实又可靠的理查德,可就是眼前的这个“失败者”,隐隐约约照出了她生活的样子。

可她创造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究竟是什么?只不过就是今儿早晨和彼得一起坐着缝衣服罢了

她无法向彼得证明自己生活的成功,因为她所拥有的那些“镂花桌子、镶宝石的裁纸刀、海豚装饰品,英国版画”对彼得都一文不值,而这可都是他们二人曾经共同奉行的价值观,所以达洛维夫人只能向彼得介绍“我的伊丽莎白”,没有人能否认一个拥有美丽女儿的女人是不成功的,而彼得却连一个家都没有!是的,她保住了自己的优势,得以继续在虚荣的生活中找寻存在感了,而这存在感的体现就是她的晚宴,它维系着她脆弱而敏感的神经。

哎,糟糕,克拉丽莎打骨子里感到,这次宴会要失败了

然而一个个重量人物的到来尤其是首相的大驾光临让她重新恢复了信心。

此时此刻,她委实飘飘然,陶醉了;内心剧烈的跳动,似乎在颤抖,沉浸于欢乐中,舒畅之极

只是一切似乎都有种转瞬即逝的空洞之感,微妙的平衡在得知一个年轻人的死讯后被打破了,震惊之余,达洛维夫人意识里的一扇门打开了。

无论如何,生命有一个至关紧要的中心,而在她的生命中,它却被无聊的闲谈磨损、湮没了,每天都在腐败、谎言与闲聊中虚度。那青年却保持了生命的中心,死亡乃是挑战

至此,达洛维夫人的心理脉络被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出来,从对虚荣生活的满足和攀比,到与回忆相逢的反思,再到面对死亡时的觉醒,正是意识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让她蜕变,也让她的形象更为丰满入心。


象征性的意象无处不在

如果说还有什么因素使得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如此成功,那便是无处不在的象征性意象。达洛维夫人的玫瑰花,彼得的折刀,威廉爵士的灰色汽车,爵士夫人脑海中的金墙,萨利的五个娃娃......无不与它们的人物密切相关。

除了和人物相关的意象,屡屡出现在达洛维夫人回忆里的布尔顿,那里总是空气新鲜,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威斯敏斯特,却总有肃穆大本钟的相伴,还有突然停到街边的神秘汽车,在空中喷洒字母的飞机,出现在达洛维夫人晚宴外熄灯的老妇人......这些插曲和环境共同为所有人物营造了一个如梦境般的存在。

各种意象正反映了纷繁复杂的人物意识,是潜意识的形象浮现。提起彼得,脑海就会浮现他那把随身携带、时不时拿出来却从来不用的折刀,一如他赤诚而富有进取心的性格,这折刀令达洛维夫人感到神烦而不安,却给予着彼得追求自我的力量,事实上,从这把折刀,就可以读出彼得全部的心理。


诗化的语言描述细腻的内心

很难说伍尔夫达到了如同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剖析”人心的深度,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毕竟与心理描写有所不同,但说她运用诗化的语言展现了人心最为细腻的层面却一点不为过。这在描写小说另一位主要人物赛普蒂默斯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位在战争中失去友人的敏感年轻人,死亡让他看到了生活的绝望和人们的虚伪,他在现实的痛苦和理想的希望两极不断摇摆,久久盘亘在他脑海中的则是那个哈姆雷特的问题:To be, or not to be? 也许他是病态的,时不时疯言疯语,但一个疯子却也往往能看到所有人都被蒙蔽的真相。

我必须向全世界宣布,赛普蒂默斯举起了手,大声呐喊,恰如一个巨人,多年来独自在沙漠里悲叹人类的命运,双手压住前额,面颊上刻着一道道绝望的皱纹

这是一幅诗化的图景,富有力量和感染力。但这个可怜的人还是被虚伪的“现代心理医学”那一套冷冰冰的“照顾”逼死了。


一个女人对生活的全部理解

伍尔夫出身书香门第,受到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文学熏陶,故而她的语言总有一股高贵典雅的气息,这恰使她得以充分表达她对生活的敏锐感受,但把达洛维夫人简化为伍尔夫则是错误的看法,事实上,小说里的彼得,赛普蒂默斯身上都有着伍尔夫的精神特质,甚至她本人也一度陷入赛普蒂默斯那样的精神困境当中,达洛维夫人的存在,只是平庸浮华的物质生活同美好理想的精神生活的矛盾统一体现,《达洛维夫人》的主题是复杂盘绕的,也是充满矛盾的,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的野心是很大的,她不是要写一个女人的一天生活,而是自己对生活的全部理解,这部意识流的杰作,值得一读再读,不断挖掘,而意识流的写法,更给予了阐释的无限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伍尔芙3
“她说她会自己买花” —-伍尔芙《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读后感
精选书评第37期 ll 评《存在的瞬间》
我要纵身向你扑去,我永不认输,也永不屈服,哦,死亡!
吴尔夫《达洛维太太》 | 一个选择了生活,而另一个选择毁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