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手记

引言:一般把《文学回忆录》当文学来读,其实书里涉及了哲学、思想、宗教、历史、艺术等等问题,文学只不过是这些思潮文化下的一端。本书再次证明了文史哲的相互关系,也是人文学科的整体联系。因而,我们对本书的阅读离不开木心对这些问题的整体理解。真的以死而殉道,一定要理解尊重那不死而殉道者。木心多次讲这句话,其实他就是不死而殉道者。那么他为什么不死?殉的又是什么道?让我们在他的这本讲课笔记-《文学回忆录》中寻找吧。


找好书看,就是找个制高点

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这是木心对《文学回忆录》的态度。

一篇文学史的书评,重要的是我的观点。我要以木心对待文学的方式对待《文学回忆录》。

木心讲述的文学究竟是文学家本身还是他理解的文学家,我不知道;我写的书评,究竟是木心的真实想法还是我对《文学回忆录》的理解,我也不知道。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出自王安石的《读史》。我用后半句做标题,有两个意思,一实一虚。实是指这本《文学回忆录》是陈丹青记述的讲课记录,虚是指我上述的不知道。所以,本文不是论木心,是论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的观点,达不到的话,就是我读《文学回忆录》的杂感。(全面论述木心,参看李劼《木心论》)


图1-木心照片

理解木心,需要近看、远看、长远地看。近看是木心本人在建国以后的遭遇以及文学在建国以后的遭遇;远看是文学在近代以来的变化,长远地看是中华文明面临外来文化冲击下的反应。

木心讲:中国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不用一个世界性的视野,无法说。为什么需要一个世界性的视野?这是因为近百年以来,中国的文艺思潮、文学理论受西方影响太大,几乎断层。所以,要了解文学的近代遭遇,必须明白西方的思潮。而西方进来的思潮与哲学产生于西方的历史传统,因而要追溯到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这是一条延伸到西方的线索。在中国,近代的问题也有中国自己的历史传统,因而也需要寻找中国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条导向中国的线索。他在《文学回忆录》的最后一课中讲到:“我呢,是个翻脸的爱国主义者,是个转了背的理想主义者。是向后看的。”就是这个意思。两条线索的交汇,形成今天中国的各种问题,所以要有一个世界性的视野。这世界性的视野,不是西方,也不是中国,而是两者包含在一起的世界。

就木心的遭遇而言,他面临的是文学被官方剥夺的时代,他所信仰的文学传统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时代背后的现代文化格格不入、他说:现代文化第一要义,是它的整体性。要做一个世界公民。读者观念,世界观念,必须要有一个整体性。他以文学为视角对东西方两条线索做了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追溯,看穿了这个整体性,也找到了精神的慰藉。这是他不死的原因,因他不死,因他的文字,因他孤独地坚持,中国文学传统在他身上延续了,当然还有无数的单打独斗在做着和木心同样的事情,所以,李劼说:木心不团伙,不作协。文学回来了,审美回来了。

为什么回来?除了陈丹青的发扬,我个人觉得还有一个时代因素。当大一统思想退潮的时候,史学、文学都会从官方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迸发活力。在史学上,田余庆告别的最彻底,《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不见官方史学术语。在文学上,在新文学的传统、红旗下的土壤中开出的异果,莫言、陈忠实们无法接续古代的文学传统,只能借魔幻主义这些西方的形式来还中国文学的魂。木心的特性是他不借尸还魂,而是开门见山。他解剖了西方的尸体,也精神上嫡传了中国文化的精魂。

《文学回忆录》的特色便是通过一个个文学家的个体,看到东西方不同文化的魂或者道。同样是诗人,同样是从文学本身的逻辑寻找线索,我们可以把《文学回忆录》和林庚《中国文学简史》作个对比。木心见的是人,这条线索是不连续的,天才不世出。而林庚找到的是“寒士文学与权贵阶层的斗争”,表现形式便是从《诗经》到明清小说的演变。我自己觉得,林庚找到的是文学之道,而木心找到的是传道之人。如果把这个道比喻成一条项链,《中国文学简史》找到的是线,《文学回忆录》找到的珍珠。没有珍珠不成项链,没有线无法串联珍珠。或者说:木心的线隐含在珍珠背后,没有系统地说出来。林庚的珍珠排列在线中,不凸显。

然而二者对传统文化或文学的走向确实截然不同的,林庚以新文学的曙光表达他的期望,他没有写民国以后。木心则经历了民国以后的文学变异,他用文化断层来表达悲观。这两本书我都喜欢,要说重点的话,我喜欢林庚对传统文学的梳理,也喜欢木心对现代文学的批判。体现在文本中,《中国文学简史》仍然保存时代话语的痕迹,而《文学回忆录》完全背弃。

中国的传统,在与佛教的对抗中胜利了,佛教中国化。在与三夷教的对抗中,胜利了,产生理学。面临蒙古人的政治压力,挺住了,没断。在近代却遭遇了西方化以及俄国化的冲击,也挺了过来,没断。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复兴的时代,不必遭受木心那样的痛苦,我们亦有责任肩负复兴的使命,才不愧为盛世之人。

木心以异端的方式对抗他所处的时代,他说:我在我身上,一辈子以自己为素材,狠狠克服这个倒霉的时代。我对这个时代,永远不介入。这是文学家或者其他哲学家、思想家的做法,关于这个问题我在读史手记-一个自由主义者的精神历程:读《李敖回忆录》一文中有过分辨。无论回归还是疏离,他们都为我们寻找传统、追寻西方提供了必要的阶梯。这是我对《文学回忆录》最后的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木心:《文学回忆录》(上册)
文学回忆录:1989
遇到木心,阅读上的慨然转身
#董卿 人始终是孤独的,没有谁能陪你一辈子,最终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去。 #木心 #文学回忆录
藏书||文学回忆录书系签名本
木心《文学回忆录》75讲 | 新小说(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